公元一一九年十二月,寒冬如一只冷酷无情的巨兽,将整个大地紧紧攥在爪下。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似永不停歇,四河城在这场罕见的大雪灾中刚刚缓过一口气,而距离四河城东北方向数百里外的落日城,正被更为严峻的灾难阴影所笼罩。
袁华,来自现代,知道救灾是国家使命与责任,或者说是国家存在的意义!
此刻已率领着救援队伍艰难的向着落日城跋涉着。
他们的身影在茫茫雪原上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
出四河城已行了八日,近六百里。每一步都踏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在与这残酷的冰雪世界进行着一场艰难的对话。
队伍中,袁华与崔叔并肩走着。崔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匠人队伍中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夜晚,呼啸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众人的脸庞,大家围坐在一堆熊熊燃烧的火堆旁。跳跃的火苗在夜空中舞动,明灭不定,映照着众人疲惫的面容。
袁华望着那火光明灭,心中思绪万千。他转头看向随行的工匠,他的面容在火焰的光明中,缓缓开口说道:“出发前,四河城就有人说过,这么远如何救,不如算了!”工匠们听到这话,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望向袁华。袁华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地继续说道:“我说必须要救,因为百姓们交了税,华夏国就应该拼了性命去救灾,不然百姓纳税何用?如果做的到就做,做不到就不做,那以后所有人都会有各种借口。洪水,大旱,地震,瘟疫,哪个天灾没有困难?政府之存在,就是聚合人力来补天缺,要逆天而行,而不是顺天推舟。”
工匠们听着袁华的话,默默地点头。他们深知,此次救援任务艰巨,但袁华的话让他们心中燃起了一股使命感。在这冰天雪地之中,这股使命感如同火堆中的火焰,温暖着他们的内心。
再看这支救援队伍,阵容颇为壮观。后队,一千多人,脚步坚定地行走在雪原上;一千辆马车,满载着救援物资,在雪地上缓缓前行,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车辙;前队,二十台蒸汽会车,发出“呜呜”的声响,喷吐出白色的蒸汽,为这寒冷的冬夜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还有三百条牧羊犬拉的雪橇,在雪地上轻快地穿梭,它们吐着舌头,欢叫,甚至在雪夜里和狼群对峙,两边都狼叫不止,狗子们似乎不知疲倦。
这只是第一批救援力量,而在后方,征集大量牧羊犬、马匹和人员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第二批、第三批救援部队正在组建,他们就像一条条源源不断的河流,向着东北方向的四河城汇聚,然后沿着开辟出来的雪路向东而来。
随着救援行动的推进,驿站也在慢慢建立起来。袁华深知,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补给和通讯网络,救援的速度才能越来越快,才能更快地抵达落日城,拯救那里的百姓。
凌晨,前队休息一下,袁华站在茫茫雪原之中,四周是一片银白的世界。他望着身边的众人,提高了音量说道:“若有一日,华夏没有在灾难的第一时刻就出动救灾,那就离亡国不远了!”这句话,如同洪钟般在雪原上回荡,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刻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这冰天雪地的艰难旅程中,队伍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积雪太深,马车常常陷入雪中,众人不得不齐心协力,用尽全力将马车推出。寒冷的天气让蒸汽机车的零部件时常出现故障,工匠们不顾寒冷,在冰天雪地中抢修。而那些牧羊犬,也有不少因为体力不支而倒下,被人们送进后面温暖的车厢。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大家退缩,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继续前行。
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而来。狂风裹挟着暴雪,如同一头疯狂的野兽,想要将这支队伍吞噬。袁华迅速指挥大家寻找避风的地方,众人躲在马车和雪橇后面,用厚重的棉被和毡子抵御着风雪。暴风雪肆虐了几个小时,当风停雪住时,大家从临时的避风处出来,身上都落满了厚厚的积雪,仿佛一个个雪人。但没有人抱怨,他们迅速清理积雪,检查物资和车辆,继续踏上救援的征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离落日城越来越近。袁华的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有着一丝担忧。他期待着能尽快赶到落日城,拯救那里的百姓,同时又担忧着落日城的情况是否比想象中更加糟糕。
他们的身后,一条雪路被破开,一个个驿站开始复活,快速运输系统开始复苏。
随着一支支队伍顺着主路分散进入各个村落,立刻指挥队伍展开救援行动。将带来的物资分发给百姓,帮助他们修缮房屋,分发粮食和大量秸秆和草料。
百姓们看到救援队伍的到来,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们纷纷围上来,感激涕零。
道路被打通,一个个村落活过来,草料充足让越来越的村落的马匹动起来,人们主动用马匹拖拉爬犁,沿途不断清理雪道,保证每五十里的雪路通畅。
东部在一点点复苏。
狗拉雪橇队伍有三条在雪原上一路向东奔驰,他们每个个雪橇是两个士兵和十六条狗。白天一路向东,冬夜就挖开雪洞,在洞外用煤油点燃塞满干柴的铁皮桶,烧开雪水,用铜壶装开水,外面包裹羊皮,给雪洞里的人和狗取暖用。趴在羊皮垫上,狗狗和人都有一个暖壶,人和狗狗围着一圈取暖。
他们直接到达落日城,启玉接到命令:“救援救灾路上,哪怕用粮食也要保下大牲口,只需要坚持四十天,粮食和牧草就会源源不断的抵达!”
袁华这么做是救灾!
而对于华夏所有的匠师和匠官,袁华的此次行动也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华夏不敢忘记承诺。他希望通过这次救援,让整个华夏国上下都能明白,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逆行而上是每一个华夏人的责任。
袁华他们在雪地里逆行!
在大汉遥远的北方边境,尔青如同钢铁,长久以来始终坚守着北铁城,抵御着高句丽的觊觎。其中一场攻城战尤为惨烈,高句丽如潮水般涌来,试图冲破北铁城的防线。尔青沉着指挥,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城墙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雪地。最终,他们成功击杀两千高句丽士兵,给敌军士气以沉重打击,让高句丽短期内不敢再轻易进犯。
谁也未曾料到,这位行事风格独特的将领,在击退高句丽后,竟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冬季寒风与暴雪肆虐的时节,他毅然选择逆行。此刻,东北蛮漠的森林地带,正处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大地仿佛被一层坚冰所封印。
尔青率领着三千华夏勇士,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艰险的征途。勇士们身着精心搭配的御寒装备,内层是厚实的棉袄,给予身体最基本的温暖;棉袄外披甲,这层甲胄不仅是防御的利器,更是他们勇气与使命的象征;而在披甲之外,又罩上了皮毛和厚披风,能够有效抵御凛冽的寒风。他们的战马也披着特制的马衣,在寒冷中依旧身姿矫健。队伍中,还有那包裹着铁皮的大车,满载着各种物资,随着队伍缓缓前行。
十二月的东北寒冬,如同一头沉睡千年的巨兽,将广袤的东北森林地区紧紧裹入冰冷怀抱。
清晨,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洒下微弱光芒,却丝毫驱不散彻骨严寒。森林仿若被冰雪雕琢的梦幻之境,每棵树木都银装素裹。松树枝头挂满沉甸甸的雪团,宛如盛开的巨大白色花朵,稍有微风拂过,雪沫簌簌落下,在阳光中闪烁如细碎钻石。白桦树修长的枝干上,积雪似薄纱轻披,洁白与银灰交织,在静谧中透着一种清冷的美。
此时,一支古代军队正艰难地在这片森林中行军。士兵们身着厚重棉衣,外罩铠甲,却仍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他们呼出的热气瞬间在脸侧结成冰碴,眉毛和胡须也挂满白霜,仿佛一个个行走的冰雕。
队伍中,战马的四蹄深陷积雪,每迈出一步都要奋力挣扎。马蹄刨起的雪花飞溅四处,马身上蒸腾着白色雾气,那是它们在严寒中艰难喘息的证明。马背上的士兵紧紧拉住缰绳,不断轻声安抚着坐骑,同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推车的士兵们更是举步维艰。车轮被冰雪阻滞,常常陷入雪中动弹不得。众人只得齐心协力,呼喊着口号,戴着羊皮手套的无数双手,在号子声中奋力将车推出。
行军途中,一处陡峭的山坡横亘眼前。积雪覆盖的坡面异常湿滑,士兵们相互搀扶,一步一滑地向上攀爬。有人不慎摔倒,顺着坡滑下数丈,却又迅速起身,咬着牙,一点点爬回队列。队伍中没有人抱怨,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坚定的脚步声,在这片寂静的森林中回荡。
他们向北艰难跋涉两百里,终于进入了茂山铁矿地区。这里,寒风如刀割,暴雪似迷雾,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尔青一声令下,勇士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利用斯特林发动机和蒸汽发动机,开始了艰难的伐木、锯木工作。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寂静的森林中回荡,仿佛是在向这寒冷的冬季宣战。
尽管天气严寒,双手时常被冻得麻木,呼出的热气瞬间在脸上结成冰霜。他们齐心协力,一根又一根的树木被伐倒,再被锯成合适的尺寸。在这片冰天雪地中,他们傲霜斗雪,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大型圆木营地。
尔青在羊皮地图上,写下了一个新的城市名称“茂山”。
白雪覆盖的山地之上,卷起羊皮卷,他大声对身边一个士兵喊道:“冶炼厂建造的如何了?”
士兵说道:“还有十五日完工”。
尔青指向远处的一个山包说道:“派一个百人队,在那里建立一个了望碉堡,记得带上足够的保暖衣物,粮食,他们是第一个预警点。等主营寨建好之后,我会派人支援他们,要将周边五百米的树木,在春天来临前全部伐倒,用来打开视野。”
士兵回应道,“喏!”
在漫天飘洒的小雪之中,黑海城兵工厂内,古塔与经验丰富的老阿拉什正并肩而立。他们专注地注视着前方不远处一群忙碌的工匠们,这些工匠们即将对一种全新的火枪展开关键的实验。
这种被工匠们亲切称为“古塔枪”的新型武器,寄托了众人殷切的期望。只见十把崭新的实验步枪整齐排列,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一般庄严肃穆。随着一声令下,工匠们熟练地扣动扳机,打火石被摩擦,火星飞溅点燃火药,紧接着便是一连串清脆的枪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瞬间,白色的烟雾如同一朵朵盛开的棉花云般腾空而起,迅速弥漫开来,将整个实验场地笼罩其中。待硝烟稍稍散去,人们急切地望向远处的射击靶。此时,老阿拉什快步走向那些靶子,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庞上流露出凝重之色,但同时也难掩内心深处的一丝激动。
仔细查看过射击靶之后,老阿拉什眉头微皱,略微沉思片刻,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他那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嗓音大声喊道:“给这些靶子都披上厚重的铠甲,我们再次进行试验!”
刘玉和乞力则同时抵达源启城,亲自组织救灾活动。
在辽阔无垠的太平洋之上,一支由六十艘巨型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正顶着狂风暴雨艰难前行。这就是来自华夏国的移民舰队,它们宛如钢铁巨兽一般,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穿梭着。
每一艘船都被巨浪高高托起,又猛地跌入深深的波谷之中,仿佛在大海的怀抱里跳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舞蹈。海浪不断拍打着船舷,溅起数丈高的水花,如同一群凶猛的野兽想要将这些庞然大物撕裂吞噬。
然而,勇敢无畏的华夏人民并没有被大自然的威力所吓倒。他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与风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船长和水手们将自己用绳索绑在船只之上,船员们在巨浪里,对着大海怒吼,“来呀!来呀,老子不怕你,来呀!”。
经过无数次的颠簸和摇晃,这支坚强的舰队终于逐渐驶出了暴风雨区域。阳光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疲惫但充满希望的脸庞。
就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新生的华夏人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一路战天斗地,迈入了公元 1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