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傲慢地说道:“不要试图挑战朕,你以后就是朕的采女。”
说罢,他脸上浮起一丝嘲讽的轻笑,居高临下地瞥了眼瘫软在床榻上的贾贵妃,那眼神仿佛在看一只蝼蚁。
贾贵妃脑袋“嗡”的一声,如遭雷击。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从大宋备受宠爱的贵妃,一落千丈成为金国后宫最末等的采女。
屈辱、不甘与绝望交织在心头,可她不敢有丝毫表露,只能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子,艰难地从床榻上撑起,用那颤抖且带着哭腔的声音说道:“谢陛下恩赐,臣妾定当恪守本分,尽心伺候陛下。”
杨康冷冷一笑,随意地把玩着腰间的玉佩,慢悠悠开口:“采女?呵,你能有这个位分,都是朕的怜悯。往后在这后宫,你最好谨言慎行,别再给朕添乱。”
贾贵妃忙不迭地点头,每一下都像是在狠狠抽打自己的自尊,低声应道:“臣妾明白,绝不敢有半点差错。”
杨康漫不经心地摆了摆手,神色中满是厌烦与不耐,冷漠道:“行了,跪安吧。”
贾贵妃,不,如今已沦为采女的她,闻言如获大赦,却又在这“恩典”中品出无尽的苦涩。
贾采女强忍着全身的酸痛与心中的屈辱,颤抖着手,一寸一寸拾起散落在地的衣物。每一个动作都迟缓而艰难,仿佛这些衣物承载着她往昔的荣耀与此刻的不堪。
贾采女穿好衣服后,微微欠身,头垂得极低,低到几乎能看见自己溅落在地面上的泪水。
贾采女不敢发出一丝多余的声响,只能用极低的声音说道:“臣妾告退。”
随后,她一步一步,缓慢而又沉重地向后退去。每退一步,都像是在告别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退出卧房后,贾采女靠着墙壁缓缓滑落,瘫坐在地。
泪水再也不受控制,汹涌而出,紧紧捂住嘴巴,生怕哭声引来旁人的注意。
此刻的贾采女,被无尽的黑暗与绝望包围,未来的日子就像这昏暗的廊道,看不到一丝光亮,不知道自己将如何在这金国后宫最底层的泥沼中挣扎求生 。
贾采女在昏暗的廊道中哭了许久,才拖着如灌了铅般沉重的双腿,回到了自己居所。一夜无眠,她蜷缩在冰冷的床榻上,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恐惧和对过去的追忆。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洒在贾采女憔悴的脸上。她刚勉强起身,便听到门外传来通报声:“贾似道求见。”
贾采女身形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喜,有羞愧,更有深深的担忧。
贾采女急忙整理了一下凌乱的发丝和衣衫,尽管知道自己如今的模样狼狈不堪。
可在弟弟面前,贾采女还是想尽量维持一丝尊严。“让他进来吧。”她的声音沙哑而疲惫。
贾似道匆匆走进房间,看到姐姐的那一刻,眼眶瞬间红了。
曾经明艳动人、高高在上的贵妃,如今却如此落魄,任谁看了都心疼。
“姐姐……”贾似道哽咽着,千言万语堵在喉咙,竟不知从何说起。
贾采女强挤出一丝笑容,抬手轻轻擦去弟弟眼角的泪,“傻弟弟,哭什么。”
可她的手刚触碰到贾似道的脸,泪水又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姐姐,都是我没用,没能保护好你。”贾似道满心自责,“若不是我无权无势,你也不会落到这般田地。”
贾采女连忙摇头,“不怪你,这都是命运的安排。如今你我身处这乱世,能活着就已是万幸。”她顿了顿,神色变得凝重。
“陛下说会给你机会,你一定要抓住,尽心尽力为他效力,莫要辜负他的期望,也为我们姐弟俩谋条生路。”
贾似道紧握着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姐姐放心,我定不会让你失望。我会努力办差,总有一天,要让你重新过上好日子。”
贾采女看着弟弟,心中既欣慰又担忧,“你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金国朝堂波谲云诡,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贾采女轻轻拉过贾似道的手,“姐姐如今在这后宫,虽地位卑微,但也会尽力帮你打探消息,咱们姐弟俩,相互扶持,定能熬过这艰难的日子。”
两人又低声交谈了许久,将彼此的担忧与期望细细诉说。直到门外传来侍从催促的声音,贾似道才不得不起身告辞。
贾采女目送弟弟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弟弟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天, 也盼着他们姐弟俩能有朝一日摆脱这困境。
贾似道告别姐姐后,怀揣着忐忑与决心,精心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与杨康的会面。
几日后,贾似道被传唤至杨康的书房。
踏入书房,贾似道看到杨康正端坐在书案后,神色冷峻,周身散发着让人敬畏的威严。
贾似道赶忙跪地行礼:“臣贾似道,参见陛下。”
杨康微微抬眸,目光如鹰隼般在贾似道身上打量一番,随后慢悠悠地开口:“贾卿,朕听闻你颇有才学,如今朕推行度田令,你对此有何看法?”
贾似道心中一紧,他深知这回答关乎自己与姐姐的命运,略作思索后,沉稳说道:“陛下圣明,推行度田令实乃利国利民之举。臣以为,此举能有效清查田亩,厘清赋税,充盈国库。
当前国家初定,百废待兴,财政稳固方能保障民生、整军经武。”
贾似道见状,胆子大了些,接着道:“不过,推行过程恐非一帆风顺。
江南之地,世家大族盘根错节,他们隐匿田产已久,骤然推行度田令,必定触动其利益,或会遭到他们的抵制。
陛下可提前谋划,恩威并施。
一方面,对配合度田的世家给予一定嘉奖,许以荣誉或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对冥顽不灵、恶意阻挠者,严惩不贷,杀一儆百,以彰显陛下推行政令的决心。”
杨康听后,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案:“嗯,看来你果然有些见识。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确保执行度田令的官员公正无私,不被世家拉拢腐蚀?”
贾似道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回答未出差错,略作停顿后,恭敬回道:“陛下,可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选派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官员负责监督。
同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百姓检举揭发违规官员和隐匿田产的行为,若情况属实,给予举报人丰厚奖赏。
如此一来,既让官员有所忌惮,不敢肆意妄为,又能发动百姓参与,让隐匿之事无所遁形。”
杨康靠向椅背,目光深邃地看着贾似道,心中对他的回答颇为认可,却不动声色地说道:“贾卿所言,倒也有些道理。此事干系重大,你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若有新的见解,随时来奏。”
贾似道再次跪地谢恩,缓缓退出书房。
贾似道深知,自己虽暂时过了这一关,但未来在金国朝堂的路,依旧充满荆棘,而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