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楚南公彻底离开以后,扶苏再也压抑不住内心如潮水般翻涌的疑惑。
他微微皱起眉头,眼中满是探寻的目光,看向李清风,急切地问道:“李公子,刚刚楚前辈口中所指的那个人是?”
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局势下,他深知任何一个与胡亥相关的人物都可能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既然是胡亥亲自去请的人,那极有可能是站在胡亥那边的,
对于潜在的敌人,他必须尽可能地了解。
李清风转过头,目光平静地看着扶苏,缓缓说道:“那个人你也认识,儒家大儒荀夫子!”
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他的语气波澜不惊,然而这简单的几个字,却如同重锤一般,在扶苏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荀夫子的大名,扶苏自然如雷贯耳,
这位儒家大儒在大秦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如今站在了胡亥一方,无疑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棘手。
闻言,扶苏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原本平静的面容上,此刻布满了惊讶与忧虑。
那可是荀老夫子啊,在大秦诸子百家中,他无疑是顶梁柱般的存在,影响力深远。
长久以来,外界都传言他早已不问世事,隐居幕后多年,一心沉浸在学术的钻研与传承之中。
可如今,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竟然答应了胡亥的请求,选择出山相助,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扶苏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放心,他那个老家伙还是挺讲理的!”
李清风察觉到了扶苏的担忧,轻声安慰道。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试图驱散扶苏心中的阴霾。
听到这番话,扶苏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然而,他的眉头依旧紧锁,心中还是隐隐有些忐忑不安。
虽然他希望李清风所言属实,但在这复杂多变的朝堂局势下,人心难测,他实在不敢轻易相信荀夫子会秉持公正,不偏袒胡亥。
“走吧!”
李清风微微抬手,示意众人继续前行。
……
“殿下,前面就是汉中郡了!”
章邯抬手指向前方,目光坚定地说道。
闻言,扶苏点了点头,目光缓缓落在前方那座城池上。
那城池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有些朦胧,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的目光在城墙上停留了片刻,心中默默思索着。
只要过了汉中郡,距离咸阳便只有几日的路程了,
那里是大秦的心脏,也是权力的中心,更是他此次行程的最终目的地。
“李公子,这一路劳苦奔波,我们先去前面的汉中郡修整一日吧!”
扶苏转头看向身旁的李清风,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与关切。
李清风点了点头,简洁地说道:“走吧!”
闻言,扶苏倒也没有拖沓,立刻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前方走去。
众人紧跟其后,不多时,便来到了汉中郡门口。
只是,眼前的景象让扶苏颇感意外。
城门紧紧关闭着,仿佛一道冰冷的屏障,将城内城外分隔开来。
而在门口,聚集着不少平民百姓。
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无助与迷茫,仿佛从遥远的地方逃难而来。
看他们的模样,显然是被阻拦在城外,无法进入。
“嗯?这是怎么回事?”
扶苏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两座山峰挤在了一起,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他的目光在紧闭的城门和衣衫褴褛的百姓之间来回扫视,试图从这混乱的场景中找出答案。
随后,他快步走到一位平民老人家身旁,微微俯身,语气和蔼地问道:“老人家,你知道为什么这城门是关的吗?”
那老人家先是抬起头,用浑浊的双眼上下打量了一眼身前这位衣着不凡的年轻男子,似乎在判断他是否可信。
片刻后,他缓缓叹了口气,那声音中满是无奈与辛酸。
“不过是怕我们这些逃难的人进去罢了!”
老人家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岁月的深处传来。
听到这番话,扶苏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追问道:“逃难?我记得大秦近期似乎没有哪里发生过灾荒啊!”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
在他的认知里,大秦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应该出现这样大规模的逃难人群。
“哎,这位公子,你有所不知!”
老人家又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几分,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沉重的往事,
“就在一个多月前,一样犹如巨石般的东西轰然砸在上河郡,河水倒流,大地倾塌!那场面,简直就是天崩地裂啊!”
老人家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恐惧,仿佛又回到了那可怕的场景之中。
“若不是我们距离的远,恐怕当场就死于非命了!”
老人家心有余悸地说道。
“嗯?还有这种事?”
扶苏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神情中满是震惊。
他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一切。
“若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朝廷应该会立刻派人来安抚灾情啊!”
他喃喃自语道,“可为何……”
他的目光落在那紧闭的大门上,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哎,我们也是想着这样的打算,来这里逃难的!”
老人家无奈地摇了摇头,
“可谁曾知,那巨石之上刻着一些古文。”
“老人家,那巨石上面写了什么?”
扶苏的心头猛地一紧,一种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
他下意识地凑近老人家,急切地问道。
“亡秦者,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