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壬二、颂行法 分二:癸一、止行;癸二、观行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四十二面,我们看壬二的“颂行法”。这一科是讲到<安乐行品>。安乐的意思,包括我们色身能够远离危险、灾难,也包括我们内心远离忧愁苦恼,所以这个安乐的意思是通于身心世界的。这个安乐到底范围有多广呢?小到今生短暂的安乐,大到来生以及尽未来际的大般涅盘的安乐,都是涵盖的。所以这个安乐包括现世的安乐,也包括未来永恒的安乐。我们凡夫的确需要安乐。

那么,这么一个广大的安乐是怎么成就的?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行处,一个是亲近处。行处就是理观,亲近处就是事修。

从修行的次第,我们要先成就理观。什么叫理观呢?就是我们内心的安住,你的心住在哪里。在安乐行当中,强调了心安住在一念的离相的清净心,这个是根本。

我们一般人的心是安住在自我意识。安住在自我意识的时候,使令我们内在的烦恼业力就变成怎么样?辗转相续,变成非常坚固,所以我们就很难去调伏、改变自己,因为你根本就错了。我们平常做了很多的功课,做了很多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行门,积集很大的资粮,但是为什么我们仍然发觉改造自己非常困难?因为你的心安住错了,你以自我意识为住。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我们从生命的经验,特别是最近这几百世的生命经验,点点滴滴地取相分别形成的。我们每一期生命当中虽然是生灭变化,但是有些特殊的人事的影像被我们取过来,然后留在我们内心的深处。每一生都会取一些或多或少的影像,这样生生世世以后,我们的内心深处就累积很多的人事的影像,就形成我们的思考模式。

当然,这个影像的形成不是一瞬间的,它是有长时间的积累。《楞严经》讲到自我意识的形成,讲到两个次第:

第一个,迷己为物。这个迷己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没有固定的思考模式,但是当我们的人生经验透过取相分别以后,慢慢地,人生经验的取着,就使令我们变成“物化”了。物化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思考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形成你有性格,你这个人有了你的个性。就像水,水是没有形状的,但是你把水倒到杯子里,这个杯子是方形的,这个水变成方形的形状;这个杯子是圆形的,它变成圆形的形状。所以迷己为物就是说,我们一开始本来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慢慢慢慢取太多相状以后,我们开始怎么样?包容它,承认它,所以就把自己的内心一个无形无相广大的心性,变成一种狭隘的自我的思想体系。这第一个,迷己为物。

第二个更严重,认物为己。当我们承认它以后,慢慢慢慢地就主客对调了。我们的心性本来是主人,这些影像是人生经验留下来的,是一个客人,结果它变成主人了,它来掌控我们的身口意了,而我们的本来面目慢慢地消失掉了。就是迷己为物,最后认物为己。

那么,这种情况如果不处理,就使令我们的修行只能够改造业力,但是不能改造思想。这个思想完全不能碰,这个意识形态的话,我们这辈子,你出生是什么思想,你学完佛以后,你走的时候,还是那个思想。就是这个人修行换汤不换药。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怎么办呢?

佛陀用两个方法,叫做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自我意识,你只要随顺它,那你就没完没了了。你要顺从它,说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我没办法改了,那你就顺从它去轮回。但是,你要挑战它,你要回过来找出“你从什么地方来”……自我意识它天不怕地不怕,它最怕你探本求源,怕你找它的根,因为它本身是一种虚妄相,它没有根的。它就是今生抓一点影像,前生抓一点影像,然后拼合、凑合成的乌合之众。所以,当我们一开始回光返照,哦,我的思想是前生累积的,前生又是前生累积的,一直一直找,探本求源,到最后,啪!觅心了不可得!就是说,原来我们生命的原始点是没有相状的,你原来是没有个性的。你还记得吗?你本来是没有个性的,你是因为不断地轮回,在轮回当中取着你的人生经验,慢慢形成你的思考模式的。

所以在修行当中,第一件事情,你要否定自我意识。这叫不随妄转。你今生要有大突破,你今生要往无上佛道走上一大步,第一个,否定自己,这个就是理观。所以它那个清净,我们前面说过,这个清净不是修来的。我们什么事修也没有,没关系。法身菩萨有理观的清净心,有事修的清净心,两个清净心都有,他理观、事修。但我们凡夫至少可以有理观的清净心,你道理上先认同这个事情,就是所谓的直下承当。我们现在是一个在外面流浪的孤儿,我们当然回不了家,但是你先相信你原来有一个家的,你先相信这件事情。你先相信你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你只是暂时不能回家,但是你慢慢地往家的方向走。所以理观就是完全靠信仰。

当然这个信仰是靠教育,就是仰信真如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后呢?然后你就相信它、承当它就可以了。因为理观没有什么道理好讲,你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了。这种不思议境,它没办法证明给你看。所以,我们学《法华经》,第一件事情就是信解真如本性。

信解真如本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因地成就,我们跟十方诸佛站在同一个水平上。佛陀万德庄严,那是因缘所生法,但当佛陀回归到生命原始点的时候他是清净;我们是业障深重,那也没关系,也是因缘所生法,我们回归到原始点,也是清净。所以我们跟诸佛怎么样?站在同一个家,站在同一个清净的水平。

这是我们要做的非常关键的第一步。这一步没有踏出去,你后面就很难修了。如果你一直认为你业障深重,你一直认为你的个性不能改变,你今生就没有成就了,不管你一天拜几拜都没有成就。因为,《楞严经》说,根本成妄。你站在一种生灭的颠倒的自我意识来修学,你是加强自我意识的力量,你的福报都是被自我意识掌控。当你根本是染污的时候,你所有的果报都被染污了。譬如蒸沙不能成饭,你的因地拿沙去煮,你结果就变成热沙,因为自我意识不是成佛的根本,你不可能煮成饭。

所以诸位!我们在整个安乐行当中,第一件事情就是菩萨的行处。三世诸佛他内心当中的安住处就是清净心,我们也依于清净心来住。只是我们的是信仰的清净心,十方诸佛是透过事修的信解行证,他是证入清净心。但是没关系,还是清净心。这是第一点,叫做理观。

理观以后,开始是向内心否定自我以后,接下来就是事修了。事修当中有三个方向,身安乐、口安乐、意安乐,就是透过我们经典里面的止跟观来改变三业。止就是调伏。当我们安住清净心以后,我们开始再面对自己如梦如幻的烦恼跟罪业,第一件事情怎么办?调伏。务实地面对自己,把自己的烦恼过失调伏下来,把身口意的过失调伏下来。第二个,引导。把它引导到好的方向,引导到菩提愿、慈悲心。所以,当我们的根本站稳了以后,下面就是枝末的事修了,就是改变身业、改变口业、改变意业。那怎么改变呢?透过止行跟观行。这个就是事修。

安乐行就是这样的一个因跟果,透过理观、事修而成就身心世界的安乐。

这个地方讲到口安乐行。前面是长行,这以下是重颂。口安乐行的行法有两个:一个是止行,调伏;一个是观行。

癸一、止行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诸优婆塞 及优婆夷

国王王子 群臣士民

以微妙义 和颜为说

这一段里面有两小段。第一小段讲到和颜说法。这里讲到我们说法的时候,我们口业应该怎么做。

若有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者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这是四众弟子;或者是国王王子、群臣士民,一般的居士等等,以恭敬心来向菩萨求法,菩萨应该怎么办呢?“以微妙义,和颜为说。”他来请法,表示他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我们怎么样呢?直接讲中道的一佛乘的思想。一佛乘思想第一个就是理观。你告诉他:我们的内心,本来面目是清净的,从清净心来修起六度万行。这个是微妙义。那么讲这个一佛乘的妙义用什么心态呢?和颜说法,用那种和悦的态度来为四众弟子说法。

这个“和颜”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在说法当中,不论人法的是非长短,远离前面所说的口业的四种过失。第二个,心中远离轻慢的对立心。你心中没有轻慢对立,你就不会去说别人的过错,也不会去怨嫌各种众生。所以这个态度就是和颜的,远离轻慢而没有对立的。这个是说法的方式,有人请法就以微妙义,和颜说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如果有人对你提出了问题,你应该怎么办?

若有难问 随义而答

因缘譬喻 敷演分别

以是方便 皆使发心

渐渐增益 入于佛道

除懒惰意 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 慈心说法

前面是说法,这以下是回答难问。有人心中有问题了,他提出他的问题来向你请问,那你应该怎么办呢?“随义而答。”

随义而答,蕅益大师分成两种情况:一个是可答,一个是不可答。

什么叫可答呢?就是对方提出的问题是智者语。智者语就是说,他是理性地来跟你讨论,他真的是从想要学习、想要了解这个真理的角度来跟你请示,叫做智者语。他是从智慧的心发出来的,那时你可以回答,就你所知的,可以完全告诉他。这是第一个,可答。

第二个是不可答。就是你不能够回答,你要拒绝回答。不可答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国王语。他讲话的口气就跟国王一样,所谓的违者诛之(这个诛就是诛杀)。他的讲话态度是特别刚强对立的,他就认为他对。也就是他是来跟你辩论的,你可以拒绝回答。第一个,你看他讲的话是国王的这种口气,国王语。第二个是愚者语。他这种人是愚痴浅识,难明是非。你跟他讲他也不懂,他就是喜欢跟你问而已。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拒绝回答。

为什么要拒绝回答呢?因为尊重法故。佛法不能在一种愚痴语、国王语的这种轻慢的情况、对立的情况来宣说的,这个是会轻慢佛法的。所以,难问呢,你得要先判断一下是可答是不可答,这看他的心态。

如果对方是堪受教化的,他的问题是可答的,那么,我们应该透过因缘跟譬喻来分别这个法义之间彼此的差别,以是因缘跟譬喻两种方便,使令对方怎么样呢?发起菩提心。透过信解一佛乘的清净心而发起菩提愿,乃至使令它慢慢地增长广大,趣入于佛道。

这当中,要消除“懒惰意”跟“懈怠想”,以一种精进的心“离诸忧恼”。虽然在问答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忧跟恼,但还是依止慈悲心来说法。

所以这个口业的止有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在说法的时候,一个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说法的时候当然是和颜说法,你尽量不要去碰那些佛法以外的人我是非,这个是和颜。因为你一碰是非就产生对立,就有些人听了高兴,有些人听了不高兴,所以说法者尽量是依法来说法,和颜说法。第二个,随义而答。判定这个问题该不该回答,回答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尊重佛法的殊胜。这是止。

我们看观。这个观就是怎么样能够做一个善巧引导。

昼夜常说 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 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 咸令欢喜

衣服卧具 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 无所希望

但一心念 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 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 安乐供养

我们在讲这个身业的观,身业的观是空观,它是要破心中的执取。因为你心中有执着,你表现出来的身体就不正常。你看我们很多人,身业上做很多无差别的伤害,他根本没有理由的。做这种没有理由的伤害,他心中一定有一个特别的执着,一定有盲点。所以为了要身业的调柔寂静,佛陀要清除我们心中的执着的颠倒想。

但是说法不一样,说法偏重在生善。所以它的观念不是空观,是假观,就观机逗教。所以第一个必须怎么样呢?善巧说法。怎么善巧说法呢?“昼夜常说,无上道教。”就是说这个大乘的法门,或者用因缘,或者用无量的譬喻来作为一种方便,开示末法众生,咸令欢喜。先求契机,你一契机他就欢喜了。这个是善巧说法。

第二个,不求回报。那么说法以后我们内心要怎么想呢?对于衣服、卧具、饮食、医药这种种的供养,心中不要存有任何的回报的希望。那么不求回报,我们说法应该怎么想呢?“但一心念,说法因缘,愿成佛道,令众亦尔。”所以我们在做功德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求因果的回报,就是怎么样?回向。要透过回向,把它回转、导向到无上菩提。你这样子的回向,“是则大利”,你未来成就广大的功德,乃至于你这样子做,你今生也能够得到安乐跟供养。

前面的止行偏重在远离过失。这个观行就成就善法,包括善巧说法跟不求回报。

既然不求回报,有人就疑问说,那我这样子修了半天,我也不求往生极乐世界、不求成佛?

往生极乐世界跟成佛不叫做回报,那叫做功德。它这个地方的不求回报,是不求因缘上的回报。它是这样子,你追求因缘的果报,那真如就没有动作了。反正你念头一动,那生灭的因缘法就启动了,门就打开了。你不求因缘果报,那真如的门就为你开了,真如就要回报你了,它是这样子。真如回报,当然就是无漏的功德了,包括往生极乐世界,包括成就佛道。

《百喻经》上佛陀讲一个譬喻。说有一个人到山上去,发现一个很大的石头。这石头非常大,几乎像一座山这么大。面对这么大的石头,他怎么办呢?他心中就打妄想,他心中出现一个影像。他为了把这个影像实现,就拿这个斧头,把这个石头,今天凿一点,明天凿一点,结果几十年后,终于把他心中影像凿出来了。凿出什么呢?一只小小的牛,一只小小的羊。他把大部分的石头都给砍掉了,只留下一个小牛、小羊的形状,大部分的石头都没有了。

就是说,诸位!我们做布施也好,做持戒也好,其实我们只要跟真如的一念的无所得的清净心、跟菩提愿相应的时候,你本来可以成就广大回报的。但是我们心中老想着来生的快乐,结果呢?你就像一个大石头,结果变成一个小小的牛羊的相状。就是,追求回报,结果就是被因缘法给限住了,就被这个果报给限制住了。但是你今天把因缘放掉, 那真如的门就打开了,真如就回报你了,就从真如的功德去回报了。

这个是观行的善法。前面是断恶,这个修善。

壬三、颂行成

我灭度后 若有比丘

能演说斯 妙法华经

心无嫉恚 诸恼障碍

亦无忧愁 及骂詈者

又无怖畏 加刀杖等

亦无摈出 安住忍故

这地方讲到“颂行成”。“颂行成”就是颂我们透过前面的口业的止跟观所成就的这个口业的功德。

在我灭度之后,若有比丘能演说斯《妙法莲华经》……我们今天能够根据如法的止跟观来演说《妙法莲华经》,怎么演说呢?

“心无嫉恚”,心中没有任何的嫉妒跟瞋恚。前面讲到轻慢,就是包括嫉妒跟瞋恚引生的轻慢。你内心没有嫉恚,你外境就没有种种的苦恼障碍;你心中没有任何的忧愁,你外境就没有人反对、骂詈你;你心中没有任何的怖畏,那就不会招感恶人对你的刀杖的伤害,乃至于被摈出的各种问题。为什么?因为你内心“安住忍故”,你依止清净心、菩提愿所生起的忍辱衣能够善巧保护你。这个地方讲到远离四过。

我们看第二段,结示行成。

智者如是 善修其心

能住安乐 如我上说

其人功德 千万亿劫

算数譬喻 说不能尽

我们远离过失而生起善巧说法,乃至于不求回报,会有什么结果呢?

“智者如是,善修其心。”我们透过前面的止跟观来调伏、引导其心,这样子就能够在今生安住口安乐行。以如此的止观的说法,这个人的功德,“千万亿劫,算数譬喻,说不能尽”,能够招感未来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的安乐。

这段经文,蕅益大师的意思就是说,“内无过则外难不生。如无臭物,蝇则不来”。就是说,我们有很多的灾难,当然跟业力有关系,但诸位我们要知道,其实我们的业力是怎么回事?其实我们前生的业力叫做什么?叫做业种子,它是一个种子位。你要把它激活,你必须有今生的烦恼。世间上只有业力是不能得果报的。你看阿罗汉,阿罗汉他怎么就没有生死呢?难道他生死业都业尽情空了吗?未必。他才修了六生,他无量劫轮回生死,那么多的业力,他六生就把它结束了吗?不是!因为他内心不起见思烦恼,所以这个种子它枯萎了。所以蕅祖意思就是说,你内心没有过错,你就不容易招感这种罪业,就好像你没有臭秽的东西,你就不会招感苍蝇过来。

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这个四安乐,它的重点在内心的离开过失。就是说,今天你不去批评别人,虽然你有那个业,你就不容易招感别人批评你;你心中没有忧愁,你就不可能招感骂詈你的人。所以,先端正其心,因为业力跟妄想是相互作用的。佛教的态度,不要试图去改变业力,因为你生死凡夫挑战业力,那你是以小去挑战大。但是你改变你的思想,你让你的内心是真实的、没有过失的,你就不容易招感那些重大的过失。就算你有过失、有罪业,它也起不了太久,因为你不跟它互动。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内心无过,外难不生。他那个思想是这样子的。这个是我们在修习口安乐的时候要注意的。

这个是口安乐行。口安乐行用两句话总结了,就是:止,远离轻慢;观,就是具足善巧。一方面远离轻慢,一方面具足善巧。这个是断恶、修善。

庚三、意安乐行 分二:辛一、长行;辛二、重颂

辛一、长行 分三:壬一、释止行;壬二、释观行;壬三、结行成

先看长行。长行当中也是分成止跟观。

壬一、释止行

先看远离过失,看止。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

这个地方有四段。

先看第一段,不嫉诳。不嫉妒跟不欺诳,这是意业第一个要调伏的。止行是调伏。就是说,在佛陀灭度以后的五浊恶世当中,我们菩萨来受持读诵《法华经》的时候,你心中用什么态度来受持、来弘扬《法华经》呢?不要怀有嫉妒的心跟谄诳的心。

我们先谈嫉妒。嫉妒叫做不耐他荣。不耐他荣是怎么样?是由贪而产生瞋,所以它涵盖两个烦恼。就是,我们心中本来要追求一个东西,这是贪。但是你发觉你的竞争者,他比你优秀,那么这个时候你就瞋了,由贪转瞋了。就是你要贪一个东西,结果你发现对方比你做得还好,做得更好,结果你就由贪转瞋。这是嫉妒心,就是对立的嫉妒心。

第二个是谄诳。这个谄就是“藏逆露顺,不任教诲”。谄就是你把你的缺点隐藏起来,把你的优点尽量在大众中表现出来,这种人就很难去反省,很难教诲,这是谄。诳呢,就是“矫现有德,以图利养”,尽量在大众当中表现自己有功德。有事没事拿一串念珠,在大众当中给人家看,其实你根本就一天没有念太多佛号。

所以,谄跟诳,它们两个共同点就是虚伪不实。当然目标不一样,一个是不任教诲,一个是图求利养。所以它后面的对治就是直心是道场。

这个谄诳我们解释一下。谄诳跟嫉妒其实对治方法是一样的,因为这两个很接近,都是对立。它们两个的对治就是以正直的心对治,后面会讲到。诸法因缘生,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因缘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一个菩萨,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难免都会跟众生互动,特别是同参道友。同参道友我们最难相处。你跟长辈和晚辈很好相处,对长辈就是恭敬,对下辈就是慈悲。最难相处的是同辈,尤其是修行差不多的,年纪也差不多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嫉妒、谄诳。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讲,顺从因缘。其实我们不但是顺从真如,也要顺从因缘。因缘所生法就是每一个人各有各的专长,你有你的特点,他有他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那你怎么办呢?你找到你的定位就好,你不要管别人怎么样。有些人可能适合做打扫工作,有些人适合做人事协调,有些人适合编讲义,都没关系。你的专长是什么,你就找到你的定位,做你该做的事情,做你适合的事情,然后随喜别人的功德,就叫正直。

就是说,因缘所生法最怕你怎么样?对立,跟人家比较,我怎么样,你怎么样。这一比较的时候,嫉妒心出来了,谄诳也出来。这个就是落入于比较,就是你内心不正直,你没有很真实地面对自己。你没有真实面对自己的时候,你攀缘别人,拿别人跟自己对比,那你自己就起烦恼了,是这种情况。

这个是不嫉诳,这是意业的第一个,不能有嫉妒跟谄诳之心。

我们看第二段。

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

谄诳只是内心,如果你没有好好对治,就变成口业了,你开始轻视、谩骂这种学佛道者。这个学佛道者就是三乘的同参道友。对同参道友你就会怎么样呢?“求其长短。”求其长短就是,你用你的长处去攻击他的短处。所以蕅益大师说,我们学菩萨道人要“取其长以自益,勿求其短而忤彼”。就是你要看他的优点,来当作你学习的对象,要包容他的缺点,那你就不会容易去轻慢你的同参道友。第二个,不轻骂。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

第三个,不要恼乱修行者。你不但是不轻骂,你还不能出口去恼乱他。怎么恼乱呢?就是说,“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弟子,他们由于每一个人的根机不同,就有求声闻乘的,追求寂静涅盘的,有求辟支佛的,有求菩萨道的。你自己学完《法华经》以后,当然你的视野更开阔了,你站在一念清净心的角度,来看十法界的因缘果报是如梦如幻。虽然你的见地的水平高,但是你应该怎么办呢?“无得恼之,令其疑悔。”你不要去刺激他,说,哎呀,你们这些修三乘的人都是心外求法,虽然你们成就相应的果报,但是你们离佛道久远。你这样子去刺激他,对他没有好处。蕅益大师说,“进不能荐取圆理,退不能遵守三权”。他的根机就是这样子,他的根机就只能够去单向地修学,他只能修四谛法趣向涅盘,他只能修六度趋向菩萨道,如果你一定要从一心真如的角度去恼乱他,结果呢?他不但不能成就一心真如的妙理,他连他自己的本分的权法也失掉了。

所以,如果我们“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说你这样子修,你修到什么时候都没办法成佛的,因为你今天有所得,就形成单向的功德,你不能成就总持的功德,那你用圆教的思想去问难权法,但是他的根机又不够,所以就变成一种恼乱了。“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你从佛道的角度是放逸的,你是得少为足的,从大乘的角度是懈怠的!——你不能这样扰乱他,因为他的根机还不够。

看第四个,不诤竞。

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

这个“戏论诸法”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一个初心菩萨在说法的时候,不能够跟人家去互相比较、争夺高下。在哪里比较高下呢?消文释义。你看,我消的文比你漂亮,我用的言辞比你美妙。那么就忽略了观心的重要性。这个文字相,重点是要能够启发他内心的智慧观照,而不是在整个消文释义当中求其美妙。所以这个地方就是,不要在美妙的消文释义当中去争夺高下,就是不诤竞。

总而言之,这个意安乐行,慧思禅师讲出两个重点,叫做“无恼平等安乐行”。第一个,心中不要恼害众生;第二个,就是平等,要慈悲包容。整个慈悲包容是指观行。前面的止行就是无恼,不要恼害对方既有的善根。慈悲包容看下一段,就是观行。

癸二、颂观行

我们透过对治的方法,把我们自己引导到一种平等的慈悲心。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前面讲到我们意业的四种过失,嫉诳、轻骂、恼乱跟诤竞这四种过失。这四种过失变成恼害众生了。那怎么办呢?佛陀提出了四帖药来对治:

第一个,以大悲心对治嫉诳。“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就是说你行菩萨道的目的不是跟人家比较的,你不是要跟人家比较谁好谁坏的。行菩萨道是要怎么样呢?“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身求安乐。”你是要为众生拔除痛苦的,你不是要跟他比较高下的。这第一个,生大悲想。起大悲想,你就不会嫉妒他,也不会内心有太多的虚伪。

第二个,治轻骂。“于诸如来,起慈父想。”这个如来是指众生,因为众生是未来的诸佛,虽然他现在走上三乘法门,但是三乘慢慢久了,他就会回归到一佛乘了。因为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所以从长远来说他是未来的诸佛。我们对未来诸佛应该怎么样?生慈父想。他是我们一切众生未来的慈父。这第二个,从未来来看,他是慈父。

第三个,治恼乱。“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这个菩萨是指的什么呢?三乘的行者。因为三乘的行者就是菩萨道,从一佛乘的思想,他们也是走在成佛之道,只是他是绕一个弯子。我们一佛乘是直接契入清净心而生起菩提愿,他们虽然绕弯子,但他们也没有离开菩萨道。三乘的菩萨都是一切众生的善知识,他们也有他们教化的相应的弟子。所以我们对十方三乘的菩萨,应该怎么样呢?“深心恭敬礼拜”,因为他是众生的善知识,他也在教化他相应的众生,所以“起大师想”。

第四个,治诤竞。“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平等说法就是蕅益大师说的“文随于义,义随于文”,文字跟义理要均等,不要文多义少,也不要义多文少。就是文字跟义理,说法要相等。“为随顺法故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乃至于对于法特别深爱的,也不要刻意地多说。你的义理讲到哪里,文字讲到哪里,适可而止。

这个是讲到慈悲平等,用四种想:大悲想、慈父想、大师想跟平等想。用这四种的念想,来对治我们心中的四种烦恼。

壬三、结行成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是第三安乐行者。说是法时,无能恼乱,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

这段经文是总结我们透过这四种想对治四种过失,在整个意安乐行当中所产生的功德。这功德有两个。

先看第一个,恶不能加。文殊师利菩萨,“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第三安乐行者”,这个地方指的是止跟观,你成就安乐行的止跟观。

我们先说止。如果你能够成就止,调伏四种烦恼,那么你将会怎么样呢?“无能恼乱”,不为他人所恼乱。如是因,如是果,你因地当中不恼乱三乘的行者,你在果地上也不会为一切人所恼乱。所以你的修行也好,你的弘法也好,就无能恼乱。这第一个,恶不能加。

第二个,你修观,你能够不但是远离过失,你还能够把你的心引导到慈悲平等,这样子就能够招感胜缘来集,殊胜的因缘来汇集。你的生生世世都能够招感好的同参道友,共同修学《法华经》。而且你说法的时候能够招感相应的广大的听众来听《法华经》,而且听了以后他还能够相应、受持,受持以后还能够去读诵,乃至于他也能够为别人演说。那你这个《法华经》的法种就能够辗转相续,令正法久住。“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乃至于恭敬、尊重、赞叹。”

所以蕅益大师说,修行这个意安乐行,它的重点在无恼跟平等。你“修止行故,恶不能加”,你心中没有恼害众生的心,你就不招感别人恼害你,这个是止行。“由观行成就故,胜缘来集”,你招感好的因缘。

所以,整个《法华经》的修学,很强调一个观念,诸位!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你先不要管别人对你怎么样。你跟他互动,你生命就没完没了!所以,走出过去,什么叫走出过去?什么叫过去?我问大家,什么叫过去?过去在哪里?你的六亲眷属就是你的过去,你的环境就是你的过去。它用业力的方式、用人的方式显现出来。

你现在有两种选择。就是你现在陷入一个六亲眷属跟你不合,一个不好的环境,这是怎么回事?一句话就讲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面对业力,你不随顺因缘,你去抗拒它——你伤害我,我也伤害你!好吧,那结果呢?结果两个人都堕落。你还是跟过去互动。

意思就是说,你先不要管过去怎么样,你不要管外境怎么样,从现在开始,你自己把你的内心端正起来。这个意安乐行就是你先把你自己做好,就到此为止,断相续。你对我怎么样,我认了,但是我现在的心态,“由止行故,恶不能加;由观行故,胜缘来集”。你这样生命才能够反转嘛。

当然,你要能够做到,你就不能活在自我意识。活在自我意识你是做不到的,因为自我意识是一种对立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请你把你的思想、你的个性都收起来,安住在离相的清净心。照佛陀的说法,佛陀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先端正其心,然后才能够改变业力。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章庄河事件HP:先学英语再学咒语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素手提灯,渡世间万鬼全球惊悚,我写的恐怖小说成真了!蔺总带娃盼妻归我当司主那几年秦校尉,你打脸了吗奥特世界,我在养怪兽双魂冰心劫重生后,大小姐她虐杀所有人!老夫少妻:狼少太腹黑二十八年有多久炮灰肥妻的自我逆袭花千骨:磬而钟之离婚后,总裁渣前夫红着眼失了控穿成王宝钏,凌霄才是良配新婚夜,我医好了残疾老公的双腿小宫女戏精,撩拨暴君媚又飒深陷掠夺双向奔赴,原来爹地是首富我,天道下凡,全世界偷听我心声古代炮灰女的养老计划给古人直播现代生活,大家震惊了九叔:开局带林凤娇回现代清穿:签到系统让我苏爆了!五零炮灰女配支棱起来了甄嬛传安陵容重生当太后开房车去摆摊,卖着美食到处窜穿越古代,丑妃娘娘富可敌国我们至少曾经爱过青山不问佳人归新婚夜,替嫁王妃医好了战王蛊毒让你生子,你直接让男主顶不住?异能天启录山河入梦来人在海贼我成了多弗朗明哥怎么办!闪婚后傲娇老公变忠犬重生后摄政王对她为所欲为九叔:我成了石坚,带九叔起飞!帝灵境重生之都市仙尊快穿小世界,被生子系统拿捏了!影帝的多种使用方式异世飞云万人迷出演女配后总是崩剧情!凶案追击我拿下疯批霸总后夜夜求饶太古魔尊时空绮梦:王爷拥有读心术
爱乐书屋搜藏榜:快穿:开局手撕系统,大佬驾到穿成男主亲妹妹后,我攻略反派豪门校园昙花一现惹相思喜欢所有样子的你蔺总带娃盼妻归携百货系统逃荒后她被迫成了团宠开局极寒模式,我有空间在手大师姐只想摆烂,灵剑争着认主绝世药皇独家密爱,陆少好嚣张快穿:反派boss你别黑化了直播:我靠神笔改命赚香火钱兽世独宠:妖孽狐夫你别动!心思不在朝堂中只想与妻去修仙双魂冰心劫名义:怎么都想北爱上啊洪荒:穿越申公豹,开局叛出阐教步仙梯假千金今天也没有掉马吃饭睡觉打邪神麒麟子诞生?但是不是我带着我的星球发家致富无限疯杀三年后,归来仍是新玩家顾太太总想离婚继承亿万家产三界外传军婚,我的极品婆婆人在奥特:开局获得托雷基亚之眼渣王想纳妾,这个王妃我不当了轻尘栖弱草之异世侧妃我在修仙界逆袭成仙梦妍的蜕变幡鬼要修仙诸天万界做反派的日子麻衣相士千寻仙途斗罗:开局穿越密室,继承千寻疾撒娇哭包弟弟变疯批啦!穿越之乞丐王妃美飒了我一重生庶女毁掉一侯府不过分吧我一个瞎子谨慎点怎么了?开局宗门被灭,我独自成神快穿之隐藏boss看过来祓仙从练武到修神诡异游戏:开局被恶女盯上重生:朕的二嫁皇妃愿为裙下臣之奉主为帝念念食谱穿越女特工,我家王妃拽爆了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我囤货投喂,流亡憨公主逆袭成女帝重回吾妻十二那年全球游戏,开局被重生女友逼婚盗墓:你们怎么都喜欢姑奶奶啊?斩神:埋葬诸神,从破迷雾开始!男变女:不老不死了,破个案咋了边界之外鱼卜道穿书做神医,清冷世子为我折腰综清穿:独宠人生某型月的不太正常的救世主成了恶毒男妈妈泄露心声后:铁血军官红了眼联手母亲虐渣!太子妃成京城团宠穿越西游:我为龙君贵妃自请下堂后,陛下他后悔了我的高中生活日常兔兔生存记刀乱:战斗爽玩家并不想被脑补柚子歌挚欢穿越后,我成了后妈重生甜宠!病娇总裁诱哄喊乖宝啊?靠纯变态心声攻略了阴戾男主十里红妆嫁侯府,渣男前夫后悔了男尊女贵之夫君求临门斩神:这个金毛强的可怕心契秘源毒舌女与逗比男的玄幻之旅神梦引误打误撞捡个总裁老公穿越后的她宠冠兽世仙影谜踪从摆摊卖盒饭开始暴富直播老祖宗围观自己被拉郎配重生90年代之超越平凡精神病出院,开灵车,住凶宅五等分的花嫁三玖线不是疯批吗?怎么又被强制爱了继承千亿资产后,金丝雀不装了清穿成为四阿哥嫡次子想要泡师父所以改邪归正了此身即神庭舔狗三十年,她携千亿家产回七零真千金断亲随军,禁欲大佬日日宠光影之间:懦弱的骑士魔仙情缘天地之争如果让我来修仙有兽焉:天国之旅最后,和老板在一起了当代社畜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