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 4 月的东北,春寒尚未散尽,凌晨四点多,夜色浓稠如墨,冷风如刀般割着人的脸。小镇的寂静被急促的“嘎吱嘎吱”声骤然打破,只见一人弓着腰,双手死死攥住手推车的把手,脚步踉跄却又迅速地往前奔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砸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上。
推车的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面庞因焦急与用力涨得通红,他叫马军,车上坐着的正是他怀有身孕的妹妹马娟。马娟身形单薄,此刻脸色惨白如纸,双手紧紧揪住衣角,咬着嘴唇,冷汗浸湿了鬓角,时不时闷哼出声,显然是被产前的剧痛折磨得不轻。
“妹,再忍忍,医院马上就到!”马军喘着粗气,边跑边安抚,声音带着几分颤抖。狭窄的小路坑洼不平,手推车剧烈颠簸,每晃一下,马娟的眉头就皱得更紧。马军心急如焚,手上青筋暴起,使出浑身解数稳住车子,生怕给妹妹造成更大痛苦。
终于,海伦县妇产医院的轮廓出现在眼前。马军顾不上喘口气,一路高喊着“大夫,救命”,风风火火冲进医院大门。值班护士闻声赶来,迅速推来担架车。
“大夫,我妹妹要生了,求你们救救她!”马军声音沙哑,眼眶泛红,近乎哀求。医护人员立刻围拢,有条不紊地将马娟送进产房,随即递来一沓手续单。双手哆嗦着接过,识字不多的他,此刻强装镇定,逐字逐句辨认,遇到不懂的就焦急询问旁人,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不断滚落,洇湿了单据。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产房外的长椅上,马军坐立不安,双手反复揉搓,眼睛紧盯着产房的门,耳朵竖起来捕捉里面的动静。不知过了多久,“哇——”一声高亢嘹亮的啼哭穿透门缝,马军猛地站起身,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眼眶也随之湿润,嘴角不自觉上扬,喃喃道:“生了,生了……”一个崭新的小生命,就此呱呱坠地,带着无限期许,闯入这人世间。
而孩子的父亲还在一百里外的庆安工作,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传出来时,马军满心满眼都是欢喜与欣慰,可刹那间,他像是猛地被拽回现实,神色一黯,记起妹夫还远在几百里外的庆安。他抬手抹了把眼角的泪花,掏出皱巴巴的钱包,翻找公用电话的硬币,手哆哆嗦嗦,硬币几次差点滚落。
马军拨通电话,扯着沙哑的嗓子冲那头喊:“妹夫,生了!母子平安!”电话那头先是几秒的沉默,紧接着爆发出狂喜,妹夫声音带着哭腔又满是急切:“真的?太好了!我这就请假往回赶,辛苦哥了,医院那边就全靠你照应。”马军连声应下,挂断电话,长舒一口气。
产房里,虚弱的马娟惦记着丈夫,小声问护士:“能帮我给孩子他爸打个电话吗?”护士笑着安慰:“家属打过了,他正往回赶呢。”马娟这才放下心,目光温柔看向襁褓中的孩子,伸手轻轻触碰小脸蛋。
马军守在病房外,一趟趟跑医护室咨询产后注意事项,护士讲一遍他记不全,又红着脸追着再问。他买来小米粥、鸡蛋,吹凉后端到马娟床前,轻声哄着:“妹,吃点,吃饱才有奶水喂孩子。”马娟眼眶一红,接过粥慢慢喝着。
两天后,妹夫风尘仆仆赶到医院,手里大包小包拎着营养品。一进病房,他直奔马娟床边,紧紧攥住她的手,满眼心疼与愧疚:“娟儿,辛苦你了,我来晚了。”又抱起孩子,亲了亲孩子额头,眼眶泛红。
马军在一旁看着,默默收拾好杂物,拍拍妹夫肩膀:“人到了就行,往后你俩好好过日子,把娃养大。这几天我守着也累了,就先回去,有啥事随时吱声。”说罢,他拖着疲惫身躯走出医院,融入春日暖阳里,身影虽疲惫却透着欣慰,这场艰难的护送与守护,终迎来圆满结局。
妹夫留了下来,守着马娟和孩子,那稀罕劲儿,就跟揣着个稀世宝贝似的,眼睛一刻都舍不得挪开。马娟瞅着他,乐呵地打趣:“瞅你那出息样,跟没见过孩子似的,往后日子长着呢,有的是你稀罕的时候。”妹夫挠挠头,嘿嘿一笑:“这可是咱的心头肉,能不稀罕嘛。”
眼瞅着到了出院的日子,马军一大早就蹬着他那辆哐当作响的二八自行车赶来了。进了病房,把手里热乎乎的肉包子往桌上一撂,扯着大嗓门说:“娟儿,妹夫,吃口热乎的,垫垫肚子,咱好收拾收拾出院。”一家人忙活一阵,大包小包收拾妥当,马军在前边开路,一路护着马娟和孩子上了车。
回了家,邻里街坊都闻着信儿了,呼啦一下围过来不少人。“哎呀妈呀,马娟呐,听说生啦,大胖小子还是俊闺女啊?”“瞅瞅这孩子,眉眼随你,指定好看!”七嘴八舌的,把屋子都要掀翻了。马娟脸上挂着笑,应接不暇,心里却暖烘烘的。
孩子满月的时候,家里摆了几桌席,七大姑八大姨全来了。马军忙得脚不沾地,又是帮着搬桌椅,又是下厨打下手,抽空还得逗逗孩子,嘴上嘟囔着:“咱老马家的种,打小就得虎头虎脑的,往后准有出息。”酒过三巡,亲戚们唠起嗑来,这个塞红包,说给孩子买糖吃;那个送小衣裳,念叨着穿着保准合身。
可养孩子哪是件容易事儿啊,夜里孩子哇哇大哭,妹夫困得眼皮直打架,还得麻溜爬起来哄。马娟产后身子虚,心疼丈夫,挣扎着想起来帮忙,妹夫一把按下她,操着东北腔说:“你歇着,别折腾自个儿,这点事儿我还摆弄不明白?”马军偶尔也来搭把手,日子就在这热热乎乎、吵吵嚷嚷里一天天过下去了,虽说琐碎,可老马家满是烟火气,一家人守着这新生的小娃,盼着往后的日子越过越敞亮。
孩子一天天长大,眉眼愈发像马娟,透着股机灵劲儿,小嘴叭叭的,开口说话也比别家孩子早,一口一个“爹”“娘”“大舅”,叫得脆生生的,听得人心都化了。马军稀罕得不行,一有空就把孩子架在脖子上,满院子溜达,逢人就显摆:“瞅见没,咱老马家这小崽儿,脑瓜灵着呢,指定是念书的好苗子!”
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马军比谁都上心,天还没亮,就蹬着自行车驮着孩子往学校赶。路上还不忘唠唠叨叨:“乖宝儿,到学校可得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别跟同学打闹,要是有人欺负你,大舅给你撑腰!”孩子小鸡啄米似的点头,背着小书包蹦跶进学校。
哪曾想,上学没几天,孩子就耷拉着脑袋回来了,眼眶泛红,小嘴一撇,委屈巴巴地说:“大舅,同学笑话我名字土气。”马军一听,眼睛瞪得溜圆,把孩子搂进怀里,粗声粗气安慰道:“咱这名字咋土气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寓意好着呢!别听他们瞎咧咧,等你下回考个满分,看谁还敢笑话!”
马娟两口子也跟着发愁,夜里翻来覆去琢磨,最后一拍即合,给孩子改了大名,洋气又响亮。打那以后,孩子像是换了个人,学习更带劲了,每回考试都名列前茅,奖状贴满了半面墙。
孩子争气,马军干劲儿也足,平日里农忙完,就进城找点零工,挣的钱一股脑塞给马娟:“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添几件新衣裳,别亏着咱家的学霸!”马娟推脱不过,眼眶湿润收下。
后来,孩子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住校离家远了。马军隔三差五就骑车去看孩子,车后座驮着一网兜自家腌的咸菜、煮的鸡蛋,风风火火闯进学校。门卫大爷都认识他了,打趣道:“哟,又给你大外甥送‘补给’啦?”马军咧嘴一笑:“可不嘛,孩子念书费脑子,我得把后勤保障好咯。”
高考放榜那天,孩子一路飞奔回家,挥舞着录取通知书,大喊:“大舅、爹娘,我考上大学啦!”全家人激动得抱作一团,又哭又笑。马军抹了把眼泪,拍着孩子肩膀,操着沙哑的东北腔说:“好样的,外甥!大舅就知道你行,去了大城市可得好好闯荡,给咱老马家争光,往后要是碰上难事,别忘了老家还有大舅撑着呢!”
天有不测风云,因为生病,常宁回到了家常宁这一病,可把一家人的心都搅碎了。原本活蹦乱跳、满脑子机灵主意的孩子,一下子就蔫巴了,脸色蜡黄地躺在病床上,大把大把地吃药、输液。马军瞧着心疼得直掉泪,眼眶泛红,扯着嗓子骂老天爷不长眼:“咱老常家的好孩子,咋就遭这罪了呢?”马娟更是整日以泪洗面,守在床边寸步不离,手紧攥着常宁的,嘴里嘟囔:“儿啊,你可得快点好起来,娘瞅着揪心呐。”
两个学期就这么耽搁过去,学业落下一大截,常宁心里急得火烧火燎,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偷偷抹眼泪。病情刚稳住,他就闹着要回学校,可书本一翻开,那些新知识跟天书似的,根本跟不上趟。老师也跟着叹气,委婉地说,想补回来难度不小,家里人听了,愁得头发一把把地掉。
眼见复学无望,常宁把牙一咬,跟爹娘和大舅说:“我不能就这么干耗着,咱家祖祖辈辈都是硬骨头,我去当兵!接了你们的班,保准不给咱老常家丢脸。”起初,马娟一百个不乐意,拉着常宁的胳膊哭得呜呜咽咽:“儿啊,当兵苦啊,你这身子骨才刚刚好,娘哪舍得。”
马军沉默半晌,吧嗒吧嗒抽了几口烟,拍了拍常宁的肩膀,瓮声瓮气地说:“外甥,大舅懂你,好男儿志在四方,部队是个磨炼人的好地方,你想去就去吧,家里有大舅照应,甭操心。”
常宁体检、政审一路顺风顺水,真到了入伍那天,全家人都起了个大早。马娟红着眼,把连夜缝好的鞋垫一股脑塞给常宁,絮叨着:“儿啊,到部队累了就垫上,想娘了也瞅瞅,千万别磕着碰着。”常宁眼眶湿润,用力点头,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转身踏上绿皮军列。
初入军营,常宁水土不服,训练强度又大,累得双腿打颤、脚底磨出一串血泡,夜里躲在被窝偷偷抹泪。
可常宁骨子里就有股倔强劲儿,哪会轻易被这点困难打倒。没几天,他就抖擞起精神,跟班里战友混熟了,趣事也一桩接着一桩。
班里有个南方兵,说话轻声细语,带着软糯的调调,常宁听着新鲜,没事儿就模仿人家口音逗乐,学得那叫一个四不像,把大伙笑得前仰后合。南方兵佯装生气,追着常宁满宿舍跑,边跑边喊:“你这东北老铁,可别糟蹋俺的家乡话咯!”常宁灵活一闪,笑嘻嘻地拱手:“对不住嘞,兄弟,我这就好好练,争取出师。”
训练间隙,常宁的机灵劲儿也藏不住。班长组织拔河比赛,两边队伍势均力敌,僵持不下。常宁眼珠子一转,扯着嗓子喊起东北号子:“一二嘿哟,一二嘿哟!”战友们被这豪迈劲儿带得热血上头,劲儿往一处使,“哗啦”一下,就把对手拽过了线。赢了的大伙兴奋地叠罗汉,把常宁压在最底下,他扯着嗓子直呼“求饶”,宿舍里全是欢声笑语。
炊事班偶尔改善伙食,做顿饺子。常宁自告奋勇去帮忙,大手一撸,信誓旦旦要露一手东北包饺子绝技。哪曾想,擀皮时用力过猛,面皮厚得像棉被;包馅呢,不是露了这头,就是撑破那头,活脱脱一堆“残次品”。炊事班长哭笑不得:“常宁啊,你这手艺,是怕大伙吃不饱咋的?”常宁挠挠头,嘿嘿一笑:“失误,纯属失误,下次保准包出薄皮大馅的!”
夜里站岗,轮到常宁和战友搭档,两人闲得无聊,就开始比拼谁认得的星星多。常宁仰着脖子,手指天空,操着大嗓门:“瞧见没,那颗贼亮的,指定是北极星,咱东北夜里出门,就靠它认道。”战友不甘示弱,指出另一颗,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忘了站岗的正事,幸亏班长巡逻路过,及时敲敲他俩脑袋,佯装严肃:“站岗还唠得这么起劲儿,小心扣你们津贴!”
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常宁适应了军营生活,还成了班里的开心果、主心骨,那些苦累在欢笑声里化作动力,推着他一路蜕变成长,家书里写满的也不再是诉苦,而是一桩桩热血又好玩的军营小事,让家人读着,嘴角不自觉上扬,心里满是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