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柏念出来的文章,是真的好。
圣驾一路东巡,收到的种种文章中,这篇文章已经是名列前茅。
而张川柏说是梦中听到的,又比说自己做的,效果更好!
是天意啊!
李世民听完,比李治更要高兴。
好几次提出封禅泰山,都因为各种原因搁置。
种种天象、天灾、人祸,是上天也不让朕封禅?
曾经,面临魏征的劝阻,李世民一连串追问:
朕功未高邪?
德未厚邪?
中国未安邪?
四夷未服邪?
年谷未丰邪?
符瑞未至邪?
魏征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
魏征洋洋洒洒一大番话。
李世民只能从善如流。
李世民想着,露出感慨的笑容……如今,连上天都认同朕封禅,可惜魏征没看到。
但天下人看到了。
“……岂可使稷下遗氓,顿隔陪封之礼;淹中故老,独奏告成之仪!”李世民喝彩,“好!很好!允齐州百姓所请,陪封泰山!”
他又称赞张川柏“有心”。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有心才会感动上天!
张川柏诚挚地说:“陛下的恩德,天下人都知道!我这一路赶来,听见来往之人,都在热议封禅。全部都是歌颂陛下的功绩。陛下受天下人拥戴敬仰,上天才会让我梦见这篇文章。”
感动上天的不是我。
是天下人。
是天下人对陛下的敬仰爱戴。
没有人,比张川柏更真挚!
更纯粹!
更热烈!
这种热烈的崇敬,让他的头发都差点桀骜不驯地飘出来。
实在是……太可爱了。
李世民感受到这份热烈的感情,心里有很多话,最后都化为平静。
张川柏年十四了,可以做更多的事。
很好。
有这样的祥瑞,让封禅大典更增加一层神圣的光彩。
……
早在贞观十一年,皇帝就让时任秘书监的颜师古拟订《封禅仪注疏》;贞观十五年,又重新修订。
这一次封禅之前,礼部官员又忙碌了大半年。
一直到泰山脚下,所有参与的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们仿佛意识到,这次若是再不成,陛下就真的再没有封禅的机会!
贞观二十二年二月朔日,皇帝李世民在泰山南祭祀昊天上帝。(上帝这个称呼,本来就是我们的。)
旭日从天际喷薄而出,万丈光芒照亮百官前面的道路时,张川柏终于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这是大唐的第一次封禅。
但不会是最后一次。
唐人武德充沛,将创造一场又一场的辉煌。
张川柏也希望,尽自己的能力,让盛世更长久。
庄严大气的《功成庆善之乐》、《神功破阵之乐》在天地间回响,仿佛在述说着李世民一生的文治武功。
论武功,这位大唐天子是第一。
论文治,同样是第一。
经天纬地曰文!
对于此时的李世民来说,他已经达到了明君的巅峰,正在隆重地向昊天上帝汇报自己的功绩。
对于张川柏来说,他见证了一代明君的巅峰,也在默默跟上天说话。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能做奇奇怪怪的梦。上天让我知道新的知识,一定是为了帮助更多的黎庶,让大唐更加伟大……
我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改变了一些历史进程。
我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有安史之乱。
也不知道,大唐盛世能持续多久。
我只希望,上天能让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少受创伤……”
还有遗憾吗?
尽自己的能力,做能做的事,就不留遗憾。
整个封禅仪式,要持续很多天。
第一天祭祀昊天上帝,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皇帝需要亲自登上泰山,亲自“缄封玉册”。
因此,在祭祀昊天上帝之后,皇帝和百官各自回去休息,为第二天的登山养精蓄锐。
“要登泰山啊!”
东宫的官员住得近,凑在一起说:“年迈的高官,有人抬着上去,我们年轻的就要自己走。”
有人看向年纪最小的张川柏:“你也要自己爬上去?”
“当然。”张川柏拍拍双腿,“不就是登泰山嘛!没有问题。”
李敬玄说:“此前,礼部问陛下,是否要銮舆登山,陛下也说自己登。”
泰山那么高!
陛下要用双脚亲自登山!
“陛下都亲自登山,除非实在年迈的,谁好意思要人抬着?”
还真是这么回事!
一些平日缺乏锻炼的人想着高耸入云的泰山,不禁暗暗苦恼……明日若是爬到一半就跟狗一样伸着舌头喘气,是不是太失礼?
第二日。
从清晨开始登山,沿途险峻崎岖难以一一描绘,无限风光在险峰。
爬到一半抬头远眺天关,仍然像从山谷底仰望高峰。
有的人已经气喘吁吁,真的像黄狗吐舌头。
但皇帝陛下的身姿依旧矫健。
仿佛这险峻的泰山对他来说如履平地。
顶着一连串头衔的张川柏,在一群公卿大臣的位置中,还算是靠前。
他看到了意气风发的皇帝陛下、精神奕奕的太子殿下。
他猛地想到,另一时空的李治登泰山,是让人抬上去的。
不行啊!
李九郎!
身为武力第一的李世民的儿子,你怎么可能让人抬?
监督李治锻炼身体!
将来再次封禅,也得走上去!
……
旭日当空。
正午时分,李世民登上泰山的登封坛。
紧随其后的,是太子李治和公卿大臣。
大臣里面,第一位的就是司徒长孙无忌。
张川柏不远不近地看着,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发现李治微微颤抖。
咦?
李治紧张?
你紧张什么?
封禅的是你父亲,又不是你!
要紧张,将来你自己封禅时再紧张吧!
李治:“……”
他在紧张什么呢?
他站在这里,让上天知道他是大唐的下一任皇帝。
忽然就有一种“受命于天”的沉重的使命感、责任感。
上帝的玉册放在玉匮里,配帝的玉册放在金匮里,都缠上金绳子、封上金泥、加盖玉玺,藏入封禅专用的石匣中。
“缄封玉册”仪式完成。
圣驾要返回临时搭建的营地。
张川柏望了望苍茫的大山,轻轻说:“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就是泰山。”
“你说什么?”旁边有人问。
“没什么,感慨一下爬山不容易。”
“你还好!正当壮年!不知道谁,明天起来两股颤颤,那才不容易。”
说谁呢?
说的该不会就是,下山的时候还喘气的那谁谁吧?
封禅是不容错过的盛事,可泰山真的不好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