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多次打探过,魏合在长阳县的魏军都是精锐,可能是虎贲军。”刘文静用严肃的语气说道。
“虎贲军很强吗?”李彦问道。
“虎贲军很强。”
这个时候,沉默寡言的哥舒星开口了。
“虎贲军是魏国上军之一,步有虎贲,骑有黑骧,为魏国征战四方。”哥舒星似乎在回顾什么,“准确地来说,虎贲军是魏崇延的祖父魏云山创立的。当年赵国的骑兵天下无敌,灭韩攻魏,魏国有亡国之危,可惜后来赵国内部出了问题。魏云山趁机反攻,其中在汴州一战中,击溃赵军铁骑的恰恰就是虎贲军。”
“是重步兵吗?”李彦问道。
“铁甲重量五十斤,比背嵬军轻了二十斤,但却已经足够对付背嵬军之下的兵种。”
卧槽?
第一次御驾亲征就遇到硬茬了!
“禁卫军遇到虎贲军如何?”李彦问哥舒星。
“经过陛下这段时间的整顿,军备来看,与虎贲军不相上下。”
“朕问的是能打赢吗?”
哥舒星淡淡道:“臣以前跟虎贲军交过手,手中有数不清的人命。”
李彦愣了一下,回头看着哥舒星。
哥舒星目光平和,看起来就像一个邻家刚砍完柴回来的大叔。
一边的刘文静开始附和起来:“对啊,哥舒军门当年可没少跟魏军精锐打,连魏帝的虎纹军都摁在地上捶过,更别说虎贲军!虎贲军要是赶来,哥舒军门一只手捏死他们!”
哥舒星没有理会刘文静,眼中甚至还有几分厌恶:刘仲卿怎么生出了这么个满嘴跑马车的儿子?
李彦也没有理会刘文静,而是在思考问题。
刘文静见李彦似乎有心事,便说道:“陛下完全不用担心,我们有哥舒军门!魏合想要打,我们就陪他打,正好可以趁机重创魏军士气!”
“恐怕没这么简单!”李彦看着后面长长的队伍,又抬头看着阴霾的天空,“魏无忌在徐州兵力充足,他要是知道朕到了宋州,就会有其他的心思了。”
“陛下的意思是?”
“比起苏州和常州,朕这个皇帝对魏无忌的诱惑更大。朕的意思是把魏无忌逼急了,他随时可以撤出徐州,来宋州找朕!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敌人可能不止魏合!战场瞬息万变,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哥舒星看李彦的眼神更加欣赏。
刘文静心里却害怕起来,狗日的,原来局面是这样啊!
早知道打死老子都跟着狗皇帝来这里了,老子待在剑门吃香喝辣玩女人岂不快哉!
“那现在怎么办?”刘文静打了个哆嗦。
“地图拿过来!”
“啊?”
“地图!”
刘文静赶紧让人拿来地图。
李彦翻身下马,盯着地图仔细看,看完又来回走。
“陛下若是没有其他策略,臣与魏军打攻坚战也可以,若魏无忌前来增援,我们再退回剑门关。”哥舒星说道,“并非一定要与魏军主力死战,陛下是天子,天子关乎天下,不可莽撞。”
李彦还是不说话,他只是来回走,走了一会儿又盯着地图看。
他看的很出神,似乎将各郡的每一个城池,每一条河流都印在了脑海中一样。
“也不是没有办法!”
足足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彦才说道。
“敌人若强大,就将敌人分兵,敌人若弱小,就集结优势兵力快速击溃!”
刘文静一脸懵,哥舒星也皱了皱眉头。
“先分魏合的兵!”
“如何分?”哥舒星问道。
“以汴河为分兵之界!”李彦指着汴河,然后又指着汴河以东的睢阳,“我们先去这个地方!”
刘文静更加疑惑:“去睢阳干什么?”
“去陪着魏合玩玩捉迷藏!”
刘文静还是一脸懵逼,但哥舒星却似乎知道李彦要做什么了。
九月十五日,已经快到长平的夏军突然转向,快速向东面的忠县推进。
原本即将抵达长平的魏合听到斥候汇报夏军往东,大笑起来:“夏主害怕了!连敬!”
“末将在!我给你两千骑兵,你去拦截夏主!”
“末将领命!”
当天晚上,李彦下令连夜行军。
晚上行军速度自然大打折扣,但李彦亲自带着人来回巡视,时不时还跟士兵们聊几句。
整支军队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好在恰逢十五,明月高悬,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纱,路倒是看得很清楚,这也给行军带来了一些便利。
九月十六日一大早,李彦就起来了。
夏军昨晚只休息了三个时辰,其余时间几乎都在赶路,
原本距离魏军有两百里,现在距离魏军已经两百五十几里,并且距离还在加快。
李彦说道:“魏军一定会派骑兵拦截我们,我们必须在九月十九日中午的时候渡过汴河!”
刘文静问道:“来得及吗?”
“来得及!”
“可是汴河很宽,并不好……”
“现在是深秋,汴河水退了很多,尤其是这一带。”哥舒星指着飞虎渡口,“当年我在这里渡过河,大半天全军都可以过去。”
“我们渡过汴河去干什么?”刘文静还是不明白,“我们去东边去作甚,难道我们要去徐州?”
“我们去睢阳。”
“去睢阳作甚?”
“不要多问!”李彦道。
为了提高整体的行军速度,李彦当天又跟哥舒星商量,标准化宣传士兵的步子尺寸和节奏。
关于这一点,李彦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胜利是建立在行军的基础之上的。
哥舒星当天就严格地贯彻了皇帝的这一想法。
第一天执行,效果尚不明显,等到第二天,整支队伍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般的军队一天行军五六十里,李彦这几天强行将速度提升到八十几里。
当然,这样做对士兵的体能消耗也非常大。
不过眼下就是要兵贵神速!
因为李彦知道魏合
到九月十九日早上,夏军抵达飞虎渡,总行程为三百多里,平均每天大概八十里左右。
这个时候,魏军的骑兵已经距离夏军只有六七十里。
连敬得到最新的情报,确认夏军准备渡汴河,立刻下令急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