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午饭在学校里吃,学校没有食堂,没有餐厅,同学们都在教室里吃饭,在自己的课桌上。学生们都是自己用饭盒从家里带饭吃,也有极少数到学校外面买馅饼吃,通常是韭菜鸡蛋馅饼,或者是白菜肉馅饼,这个有些贵,属于高消费。不知怎的,方便面在这所学校里,在这个时候,没有市场,当然,方便面绝对也是高消费。
多数的学生,带的都是馒头,吃馒头没别的咸菜...,对,只是咸菜,没有炒菜,父母们似乎没有“将炒菜装进饭盒让孩子带到学校吃”的习惯。咸菜是清一色的半干海带丝(有需要做广告的海带丝厂可联系做广告吆,不是开玩笑!…还能是啥!)。
看来父母们爱相互学习:你的孩子带海带丝到学校做午餐,那我也这样吧。“关键是这样省事”,父母们心里偷偷想。
于是乎,在小镇的初中孩子里,小胖很少。有些孩子是具备“肉球”的潜质,但是,条件不允许。不像城里的孩子,“胖墩墩”多些。胡须县城姑姑家表姐、表哥,都长得胖乎乎...,当然,姑姑、姑父也是胖乎乎(这算是遗传?还是受父母影响?)。
那么,县城叔叔家姐姐为何不胖?那是因为,她意志坚定地走上了减肥的路上。如此看来,农村人的“无意识减肥”更强一些。
初中是孩子自尊心极强的时期,吃的差的学生,就是那些馒头海带丝的,会感自卑,毕竟,一包海带丝只有一毛钱。其实,胡须很喜欢吃海带丝,在家里经常吃,鲜鲜的、辣辣的、有嚼头,关键是还减肥!(看来做海带丝广告,可以不只是开玩笑了,胡须甚至做代言人,他自己就瘦瘦的)。
吃得好的学生,饭盒里会有一块火腿肠,胡须属于少数“火腿肠系列”的。但家里给他的火腿肠只有很小的一块,仅够“维持自尊的”。
有一次午饭时间,班里同学打架,同学甲一怒之下,将正吃着的火腿肠扔在地上,和乙打了起来。胡须甚是吃惊,吃惊的不是两人打架,是甲怎么能做到“扔火腿肠”的,胡须瞅着地上“失望的火腿肠”并咽了口唾液的同时,也感慨甲扔得是那么潇洒。“tNNd,我什么时候也能潇洒地扔一次火腿肠!”胡须心想。
胡须吃饭时,很“专心致志”地吃,不左顾右盼。他不愿看到那些“馒头海带丝”同学自卑的样子,但他却喜欢那些“大大方方吃馒头海带丝”的同学。
那胡须有没有“吃馒头海带丝”的勇气呢?
他没有。他自尊心太强,怕被歧视,怕伤心。
其实,绝大多数人是不想让“伤心”走进自己生活的,伤心他人也好,他人伤心自己也罢。
然而,“坏情绪、欲望”总是漂浮在空气中,时刻准备着,准备着附着在某个人身上,来实现它们的“生命”,然后生下“伤”与“被伤”,再然后,让被附着的人心满意足,可能这对于“坏情绪、欲望”来说,是它们存在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