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中酒、鎏天大势已去,打尖儿的铺子大多萎靡不振,子禅哪管停仙寺规矩,只为望枯腾出一间长住的厢房——要知道,战事几年一落地,必须往久远了看。
望枯将制香的方子贴在门楣上,闭门思量大计。
子禅不闻不问,但每日清扫院子时,总会留意几个眼神。
十月六日,天晴,姑娘在厢房内生火,嗅得沉香味,不知所云。
七日,天阴,大风吹开厢房之门,偶然听到姑娘与人交谈:“停仙寺的结界应当被我毁了,快些进来……”可,门庭无人,院后亦无人。
八日,天晴,姑娘说,每日需给她制出三百根香,若是犯懒,买的也行,却要记着放她门口就是。
不难,何必多花钱财?
十日,天阴,厢房内闪烁一瞬,伴有巨响一声,恰似雷雨天。庭中晾晒豇豆,还未拿回,幸而虚惊。
十五日,大雨,昼夜皆凉,停仙寺钻入一只乌龟,一只刺猬,一只蚯蚓。反复撵了三次,仍停门前,多是有灵之物,遂弃之。
另,厢房动荡之大,听得十人以上,众说纷纭的动静。
委实费解。
十九日,小雨,姑娘午时迈出厢房门,子时归。应是饱餐一顿,周身萦绕牛羊炙烤之味。
二十八日,天晴,宫中派遣精兵二十余人前来此地,扛着几十个兵家要器——“火铳”。姑娘把玩时,“射杀”梧桐树,精准落下两片残叶,并赞口不绝。
十一月一日,天阴,入冬寒凉。姑娘出关,命我挑选一个黄道吉日行事,称,大计已成,不可再等。
……
子禅坐于石凳上,点了三台油灯也看不清望枯搬来的这一物什——四四方方,水桶长宽,木头所制,且留有一根引火线,里头还插满了香火。
怪两更天昏沉。
怪他有眼无珠。
望枯躲在一旁打趣:“小和尚不认得么?”
子禅如实打愣:“不认得。”
望枯:“烟花而已,你若选好了日子,就能看到有多好看了。”
子禅抿唇:“……那这香火有何深意。”
望枯:“噢,香火是为倦空君燃的,待到烟花到了上空,香火也会焚烧起来。”
子禅屏息:“……”
望枯一眼看穿:“子禅小和尚,此事我请教了好多人,绝对万无一失。既没把香火压严实,还抽了几根芯,燃得快,跟着烟花就燃烬了,不会砸到人、或是落到屋顶。”
子禅:“非也,道士让我等动身去归宁,就说明香火只有去了那里才能奏效。”
“你如何确信的?要我说,倦空君的尸首不在那里,去了也是无用功。”望枯频频抨击,“我不知归宁在何处,但是照那图纸再走一遭,一来一回至少也要半年了,五界哪里守得住?”
子禅动摇:“我不敢冒这个险。”
“我敢,你只管看就好了。”望枯摊开手,“黄道吉日呢?”
子禅脱口而出:“十一月初九。”
望枯:“有何深意?”
子禅:“倦空君的生辰,佛像错了,这个却不会错。只因每年这时,朝阳似佛光纯粹,还从停仙寺升起,从未落雨。”
话说的玄乎,但到底能图个彩头,望枯应下:“好,就这一日。”
……
寺庙不容邪祟,凌嵘带来同门蹑手蹑脚地闯入一回,就知趣地不来第二回,如今只用飞鸽传书往来。而这一回,却收到一个意味不明的“十一月初九”。她当即唤来妖怪们前往停仙寺搬走烟火桶,并将此讯奔走相告。
望枯万事俱备后,便掐着日子过,期间却捱到一个意外之喜——
凌嵘在一个暴雨滂沱的月夜里,撞见襄泛与何所似了。
魂灵喜水,因池地多聚阴。百姓若是撞见他们,定会生场大病,只有碰着这般天时地利人和的时辰,才敢结伴游行,只为活络筋骨。
襄泛与何所似也正在此事,行色匆匆地闯入城门的。二人不知吃了多少苦头,险些让凌嵘认不出了。
襄泛的“刀疤铜身”瘦得狠,胡茬满面,两眼浑浊,垂垂老矣;何所似尚有灵力傍身,可这身不入流的“文人骨”,也屈成一把折扇,面庞满是皱褶。
她心里不是滋味。
凌嵘顺势将二人引去停仙寺,为与望枯报声平安。
昔日多少神采飞扬,会得故人,清泪两行。
襄泛声嗓也变了,好似一口哑火的灶,不知含了多少口沙土:“望枯……许久不见了,你还完好无损,太好了……”
何所似有心揶揄:“襄泛,你扯的哪门子话?你死了,她都不会死!真是人老不中用!”
襄泛不恼,还笑得腼腆:“是啊,当真不中用咯。”
二人来此磐州,也绝非偶然。将晚城与游风城一朝被血洗,委身在此的十二峰弟子们哪还有脸留下?便借着由头再次分道扬镳。
直至休忘尘今时闹起浩劫,辛言刚好葬身一年。忠良的弟子、师长,才不约而同汇合去将晚城山头,后两两相对,分去六州平息大乱。
除开襄泛与何所似,便是顾阳光与颜知、顾山来与蒲许韧。两人共看守两座城池,何所似不入仙道前,是磐州里摸爬滚打的小商贩,人虽市侩了点,但对行情了如指掌。
襄泛便随他一并,灵力被夺干净了,也出个蛮力。
谁知。
襄泛强颜欢笑:“何宗主还能藏着点,我如今就是个凡人,无籍无名,磐州与曦州都是繁华之地,跨度甚远。翻墙会被官家当作飞贼,走商路会被城门的人赶出去,过江需亲自渡船。我身庞然,多少次坠去水里……果真是,拖了何宗主后腿。”
他如今着新衣,膀子被束缚了,人也拧巴太多,再无当初模子来得畅快。
何所似一瘪嘴:“谁说你拖后腿了?到底会不会说话?”
望枯明白他是好意,却打有心维护襄泛:“襄宗主,我刚好有一事需要人手,不知二位宗主可还领情?”
襄泛眼前一亮,复而黯然神伤:“望枯……你都会说场面话了,莫不是太久不见,与我生分了?”
何所似猛敲他脑门,浑然不考量他是否年事已高:“她问你做不做!你扯这些做什么!”
襄泛:“做做做!”
“这就对了!”何所似一偏头,“望枯!你听好了!我时至今日都看不惯你,可既是为了这个世道,我便听你一回!”
他话说糙了,却中听多了。
望枯:“好,二位宗主也听好了。你们只需每日来停仙寺参拜一回,再燃三根香火,待到于十一月初九那日,帮我在城中各处摆些物什,可以么?”
她逢人便会说一嘴。
何所似将信将疑:“这是何意?”
望枯:“何宗主只管按我说的去做,其余的,到时便知了。”
襄泛:“好啊!这事儿轻松!今日就去罢!走——”
……
望枯并非给不出一个妥当的说辞,但她行事多看缘分,事成才想邀功之事。
只是眼下,休忘尘还无动静,恐怕十之八九让她猜到真的了。
——休忘尘与风浮濯交相制衡。
望枯甚至斗胆猜测,那时古丝被骨灰肤玉困住,莫非也是休忘尘的意愿?
想要挪走风浮濯这片“树荫”,还需牵住古丝这座“树根”。
奈何风浮濯被古丝与风长引教导得太“好”,爱世人已胜过亲疏。报复之心虽有,也不会枝繁叶茂。
望枯承认。
她愈发想风浮濯了。
……
十一月初九很快来到。
她与禹聆里应外合,再坐一回“神女”之位。
先由打更人放出“神女救世,再现停仙寺”的消息,再让何所似略施小计,引出一道长辉落在停仙寺。待到走投无路的香客们死灰复燃,便敞开大门,任由这些人挤满此地。
望枯便遮起珠帘面纱,身着明黄色长袍,垂下万千青丝,独坐池水上,自成莲台。
美不可方物。
子禅不愿陪她诓骗世人,但自知停仙寺是空前盛况。
也只得昧着良心,告诉他们——
“神女大人救世并非朝夕之事,还需百姓们燃起香火,遥助大业。”
“不过,香客们莫要为神女大人投掷香钱,俗物会毁坏神女的修为……”
说完后,子禅面红耳赤,自认无颜见人。便拿了个装满水的木葫芦,往后院里一枝独秀的茉莉浇水,为平面上燥热。
茉莉不会再长了。
清丽却犹在。
如此,停仙寺的火气极旺,日日有长烟直入,朦胧诗意。
真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
临近十一月初九的前一日,全城百姓上下一心,不论男女老少,手中都持有一簇香火。还有朝圣者一步一跪拜,为求佛祖显灵——磐州无人敢有异议,这都是那年大雪封城凝结来的过命交情。
统领阮瑎,与下属阿蓑,二人这回应当对望枯心服口服了,每日来停仙寺比归家还勤,多是为能弥补过往对她的“失礼”举动。
他们一个去过塞外,满脸粗粝,模样不改;一个驻守城门,娶妻生女,唯恐下一瞬会分离,常伴身侧。
而沃元眷,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每回来了,就躲偏门旁,望枯稍一昂首,就跑成一溜烟。望枯见得多了,也更加困惑——为何此人总是偷看,又闷头跑走。
才于今日将他截了胡。
她终于在千古诗篇里的“花前月下”,读懂“终日回首,只着一眼”的少年心事。
沃元眷两手不知何处放,只知再次为她采撷一朵。可这一回,却为荒草一根。
“来得匆忙,此物只是我随手把玩,断然不是送给姑娘的,姑娘暂住的那一院子里,又长了新花,我很是愚钝,不知此花为何名……若我今夜跑回去,采撷给望枯姑娘,可会入眼?”
望枯干脆:“不会了。”
沃元眷所处之地,风浮濯当初也站过。
虽说只是一道偏影,但望枯记了三五年。
反之,沃元眷也记了望枯多年。
那时扑入怀中的余热,烫进了他的心口。
年少难忘,耄耋难忘。
这样的惊鸿一面,不会再有了。
“好……”沃元眷并未说什么,手中的荒草,摇曳了一个轻飘的过往,“胞妹虽未归,我却知道她一切都好。也多谢望枯姑娘这些时日护着她,护着自己,才有今日的再相会。”
他的笑眼,似天边弦月:“不过,对姑娘的情义,我至今也割舍不下。因此,日后便不必再见了。”
二者没有因果。
但沃元眷决然退后一步。
“这荒草我很喜欢,我也还给沃公子一礼。”望枯捡了一颗枯干的松子给他,“心若空了,什么都能住进来了,愿公子日后顺意,没心没肺。”
沃元眷笑意更浓:“好祝愿!”
……
最后一日,万苦辞也来了。
不知过去哪一日里,他趁望枯不备,往她袖口里塞了一颗她最是喜欢、用七彩糖纸包裹的“酸糖”。
他早该顺着此物摸索过来了——奈何若生堂诸事纷繁,拖到今日。
【这一章越写越多,部分内容还是分到下一章算了(头晕眼花版),不多了。我这人一到完结就会交代一些配角的结局(。),下一章就是完全素最后的最后了……已经有点子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