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完了箭矢问题,后面两类却是常建新主动提的。
首先是攻城器械方面。
当初北征雁门关,攻打忻州县、代县、雁门关,唐军便都有临时制作攻城塔、攻城云梯车等大型攻城器械用来辅助攻城。
有一次,看着一辆大型攻城器械抵近邺城的城墙,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被守城敌军焚毁。
当时刘绍就说过,如果制造大型攻城器械的木头全部都能用铁皮或者铜皮包起来,那么一辆大型攻城器械的效率可以强大数倍,付出的伤亡更少,破城的速度更快。
哪个时候的刘绍也只是感慨一下,倒并没有去想真制造那样的大型攻城器械。
毕竟所有木头全部用铜皮或者铁皮包起来的大型攻城器械,效率或许强三倍,可造价却贵了二十倍都不止!
主要是人工锻造出合适的铜皮、铁皮,实在是困难,需要的人工太大。
比如一块三斤重的铁块,打造成一柄武器容易还是捶打成一块大铁皮容易?答案当然是打造成一柄武器更容易得多。
所以细算的话是弊大于利,根本不值得。
做为古代时空那边的人,刘绍认知有限,他不敢想。
但做为现代时空的人,常建新却觉得没什么难的。
当时他之所以没有立刻帮助刘绍制造那样的大型攻城器械,是因为当时赶不上。
毕竟他或许可以直接提供成品的铜皮、铁皮这类材料,但把一根根木头包起来,还是得需要古代时空那边自己的人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出来的。
现在唐军上下都在为今后主动出击攻打胡人,收复中原失陷的山河做准备。
估摸着要准备好几个月时间,既然如此,正好可以顺便做一些木头全部都用铁皮或者铜皮包的大型攻城器械出来。
“我可以直接给你提供一批薄钢皮……”
常建新描述钢卷的大致有多宽多薄,而后继续说道:
“比如一辆攻城塔,每一根组成的木头,大致要多长多宽的钢皮,你们到时候先把钢皮切割出来,出征的时候随军带出去。”
“要攻打城池,在城下制造攻城器械的时候再把木头包上,形成一辆所有木头部件全部包了钢皮的大型攻城器械,吓也能把敌军守军直接吓死!”
刘绍自然心动,如果有这样现成的钢皮,他当然希望得到一些。
“不知造价是否昂贵?”刘绍先询问了一下。
以他的认知,同样一斤重的铁皮,可比同样一斤重的成品兵器昂贵不少,更何况常建新直接是准备提供钢皮。
如果在有常建新提供钢皮的情况下,一辆所有部位全部包钢皮的大型攻城器,成本仍然超过十辆普通大型攻城器械的话,那么他也不得不考虑是否值得。
毕竟一辆所有木头全部包了钢皮的大型攻城器械,只不过是能经得住更长时间的火烧,能让攻城的士兵利用这辆大型攻城器械展开更长时间的猛烈攻城。
而这一点上,用数量足够多的普通大型攻城器械是可以弥补。
常建新回应道:“放心吧,一斤了不起五六斤大米价,一辆大型攻城器械,也就用几百一千斤罢了。”
“铁皮、钢皮这些东西,只是在你那边价格昂贵,在我这边却是廉价得很,我先给你整十万斤左右过去。”
刘绍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也吃惊无比。
他没想到薄钢皮一斤在常建新那里只值得五六斤大米价。
要知道在古代时空,正常一斤普通生铁本身就值五六斤粮食。
如果说常建新提供钢皮,一斤钢皮也才只需几斤粮食的话,就算不用来制造大型攻城器械,单纯囤放着都是值得的。
“好,那就多谢神仙。”刘绍回应道。
现代时空,常建新点了点头,他打算先给刘绍提供三卷,每一卷十八吨重的钢卷过去,考虑到只是需要用来包木头,肯定越薄越好,最好零点几毫米。
常建新只知道几毫米的那种厚度普通钢卷才四千块左右一吨,折合两块钱一斤。
华夏钢厂能做到最薄零点零一五毫米,常建新不敢想那么薄的,只敢考虑一毫米或者零点几毫米的,他估摸着应该也用不了一万块一吨。
哪怕一万块钱一吨,折合也就五块钱一斤,不到三斤大米价。
而常建新现在直接给刘绍报了最高六斤大米换一斤的价,有的是操作空间。
“除了抵近城墙的攻城塔、云梯车、攻城冲车等器械,我觉得你应该还需要威力更强的远程投石车,我可以给你提供一种,叫做‘回回炮’的投石车制造技术。”
“最远射程说是能达到五百米,我说的一米大致是……,最重可以抛出一百五十斤重的石弹,相信对你今后率军出击攻城的时候会很有用处!”
这是元朝时期的攻城利器,在火炮大规模出现在战场之前,回回炮就是最巅峰的投掷器械,常建新提供给刘绍,相当于让刘绍拥有了更先进七八百年的攻城武器。
古代时空,听到常建新的描述,刘绍震惊的倒吸一口凉气。
最远可以抛五百米,最重可以抛一百五十斤石弹,这比大唐现有的投石机,射程更远一倍都不止,威力毫无疑问也更强大一倍都不止。
这样的攻城利器,甚至比所有部位全部包铁皮的攻城塔还要有用得多。
“好,多谢神仙!”刘绍深吸一口气,表示感激。
现代时空,常建新笑了笑,继续说道:
“别急着谢,除了回回炮,我还准备给你提供一种叫做三弓床弩的大型弩机制造技术,说是可以发射长三尺五寸,围五寸的巨箭,最远能射一千五百米,如果距离城墙近一些射,巨箭可以稳稳钉在城墙上,让攻城士兵可以直接踩着巨箭攀登城墙。”
“若是对着人射,无论穿两层甲片还是三层甲片重甲,都能在数百米外直接将人射个对穿!”
“若是射中城墙上的女墙,可以直接钉穿女墙,射杀躲在女墙后面的敌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