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杰对工业安排进行指导性建议,就开始与各部门沟通制定未来规划。
农业生产以固定数量农田,保证每人两亩地的基本农田数量,但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河流两岸保留森林不得砍伐。
然后就是以科学思想发展农业育种,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商贸发展就是促进各地商业发展,指导各种基本生活用品价格,复兴会鼓励民间商业发展,但是涉及基础民生的产品需要有上限,并且各地商贸部要去调研市场,给出合理的价格区间。
至于制盐、粮食收购、铁路建设运营、主要公路建设运营、钢铁等主要金属制造业、钱币铸造等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国营。
税务部开始制定增值税,生产的货物出厂卖出去要收取一定的税收,再制定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一系列税种,完善税收体系,给未来的基础建设提供资金。
教育部就是要根据目前的科学进步适时更新教材,让学生可以学到新知识,毕业以后可以跟上时代发展。
一切都要张文杰在与政务阁和各部门讨论,引导他们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
……
又是新的一年到来,复兴历七年,嘉庆二年,公元历1796年。
二月十八日开始,在新一届的复兴大会上,确定复兴六年至十年的规划,主要集中在工业发展,军队建设,商贸繁荣,至于扩张,都只是一个次要目标,因为清廷已经不是阻力。
去年年底,在兰州的新教已经派出使者想要归降复兴会了,他们私下里接触甘肃的复兴会地盘,就能看到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状态。
所有人在适应更换了新的统治者后,就发现复兴会真的是按照律法行事,各种限制比满清统治少很多,还有宣传的新思想,以及复兴军的言行,让百姓逐步相信真的在往好的方向改变。
总会有更愿意找机会的人出门,他们找一些钱,然后搭乘火车游览火车可以到达的地方,当然这只会是少数人,大多数看到的是火车的便利,他们倒卖一些货物进入家乡,逐步成为小商人,带动了当地发展。
汉中府,西乡县,一切开始的地方,一位身穿唐装,短发的李芳贵来到这个复兴会起始的地方探访。
西乡县城墙已经拆除,他是下了火车,一路步行进入西乡县,一路上都是繁盛的景象。
能看到许多穿着整洁,看着儒雅的人来到这里,应当也是来此地探访复兴会兴起之地。
李芳桂与家中一个后辈来此,他在家乡教书,看不惯官场黑暗,私下会把一些故事写成话本,但却不敢传出去。
考中举人的五六年,他依旧在家教书,举人的功名也让他过得不那么困苦,但是乾隆皇朝的黑暗让他无心科举。
然后就遇到复兴军的到来,剧烈的冲击打乱了他的生活,一切都很急促。
身处华州,在复兴会占领当地没多久,从西边而来的铁路联通整个渭河上下游。
当地开始迅速改变,以往让李芳桂看不上眼的地主大户,私相授受的官员学生,全都被公审,家产充公的极多,不过半年,华州各地官场为之一清。
与此同时,他们这里也来了新的乡长,管理着包括他们村子的四五百户百姓。
新的统治者来了,就是这么突然,新来的乡长是个普通人,没有功名,但是自称杨屾弟子,学的是杨屾的农书。
他回想起当年的对话。
“一来此地,便听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访,在下新任乡长范养素,见过李举人。”
乡长范养素抱拳问候。
李芳桂:“见过乡长,不知乡长为何而来?”
范养素:“我复兴会有教无类,新占之地每乡都需开办小学,或称社学,教化百姓,但识字之人或许不缺,能教书,善教书的就很少,所以在下想请先生屈尊蔺店乡小学校长和老师,教化百姓。”
李芳桂也很惊讶,他了解到这复兴会自开学校,不教儒学,也对儒家学子十分排斥,没想到这个乡长要找他做老师。
看出李芳桂的疑惑,范养素解释:“先生是在奇怪我们排斥儒学却还要你这个举人去教学生?那就没有必要,我们会主说过,儒学是好的,只是如今的儒家彻底烂了。
尽管教导出像您这样愿意为百姓着想,其实就是一颗快死的大树上依旧可以长出新芽,只是为这颗已经烂完根,蛀空的树添上一些表象,本质却没有改变。
会主是这么说的:虽然要砍树,但是还是要保护一些绿芽,可以切下来重新栽种,未来又是一颗大树。”
李芳桂听到范养素的话,真的是无比震惊,他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已经四十六岁的李芳桂思考着自己这三十余年的读书科举生涯,其实似乎就是看不惯官场黑暗,县里学子之间攀比甚重,大多都是家有背景的人先考上。
所以才十九岁中秀才后直到又是十九年后才考中举人,之后的进士之路更是直到嘉庆年间才赴京会试。
真是无才?只是自己不愿。
随后便被范养素说服,重新回到学堂教书。
…
李芳桂走进西乡县,看着周边百姓脸上洋溢着笑容,和周边的朋友闲聊,遇到他们经过,便看着他们评头论足。
街边有些老人穿着整洁,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休息,还有孩子在奔跑打闹,完全不似人间。
据他所知,汉中已然在复兴会治下五年多,只是五年,就换一个人间。
走到一个老人跟前,李芳桂上前攀谈。
“老哥,今年高寿?怎么称呼你呢?”
“我呀!今年五十六了,叫我李大哥就行,我看先生你也有四十多了,先生是关中来的吧?”
“李大哥好眼光,我从渭南过来,趁着学校放假,来此游览,不知李大哥可否给我讲讲复兴会?我知道复兴会就是自此而始,所以来此一探究竟。说起我也姓李,说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