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闱惊变平定后,大楚宫廷恢复了安宁,慕容嫣与姜逸尘在反思之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上。为了广纳贤才,充实朝堂,慕容嫣决定重启科举,期望能从民间选拔出真正有学识、有能力、心怀天下的栋梁之材,为大楚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大楚为之沸腾。各地书生闻风而动,纷纷收拾行囊,踏上奔赴京城赶考的征程。一时间,官道上书生络绎不绝,或结伴而行,吟诗论道;或独自前行,怀揣梦想,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之光。
京城之中,为了迎接科举,官府早早筹备,专门设立了考场,一应设施俱全,力求为考生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慕容嫣与姜逸尘多次亲临考场视察,反复叮嘱考官们务必严守考纪,杜绝舞弊之风。
科举当日,天色微明,考场外便已聚集了密密麻麻的考生。他们身着长衫,头戴儒巾,神色或紧张,或兴奋。随着开考钟声敲响,考生们鱼贯而入,各自找到座位,研墨铺纸,准备一展所学。
考场上,一片寂静,唯有笔尖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考生们全神贯注,奋笔疾书,有的对经史子集了如指掌,引经据典,论述治国安邦之道;有的擅长诗词歌赋,笔下词句优美,意境深远,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与对大楚山河的热爱。
然而,就在科举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意外却悄然发生。有密探匆匆进宫,向姜逸尘禀报:“大人,属下发现有不法之徒暗中在京城活动,似有操纵科举、舞弊替考之嫌,他们与部分考官勾结,试图将一些不学无术的权贵子弟安插进榜单之中。”
姜逸尘听闻,脸色一沉,深知此事若不及时处理,将会严重损害科举的公正性,寒了天下学子的心,更会动摇大楚的根基。他立刻向慕容嫣汇报,二人商议后决定,暂不惊动考场,以免打草惊蛇,由姜逸尘带领密探,暗中展开调查,务必将这舞弊团伙一网打尽。
姜逸尘乔装打扮,穿梭于京城的街巷酒肆,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逐渐摸清了舞弊团伙的脉络。原来,这背后是一位朝中权贵,企图通过操纵科举,为自己培养势力,巩固地位。他买通了几位考官,又招揽了一批擅长作弊的文人,准备在阅卷评分环节大做手脚。
就在舞弊团伙以为计划万无一失,准备在放榜前夕动手之时,姜逸尘率领密探如神兵天降,将他们的据点团团包围。一场激烈的交锋后,舞弊团伙成员纷纷落网,那些被买通的考官也被当场擒获,人赃俱获。
慕容嫣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严惩这些舞弊之人。参与舞弊的考官被革职查办,永不录用,并处以重刑;权贵子弟及其背后的家族,或被削爵夺官,或被流放边疆;舞弊的文人墨客,则被永久剥夺科考资格,沦为庶民,受尽唾弃。
经此一役,科举舞弊之风被彻底肃清,考场恢复了清正廉洁。考生们听闻此事,无不对慕容嫣与姜逸尘的英明决断感恩戴德,更加坚定了为大楚效力的决心。
放榜之日,阳光明媚,京城万人空巷,众人纷纷涌向榜前,争睹新科进士的风采。榜单之上,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他们来自大楚各地,或出身贫寒,或书香门第,但此刻,都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脱颖而出。
新科进士们在皇宫大殿之上,接受慕容嫣的召见。他们身着崭新的官服,意气风发,依次向慕容嫣行礼,高呼万岁。慕容嫣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欣慰地扫视着众人,说道:“诸位爱卿,今日尔等凭真才实学高中进士,实乃大楚之幸。朕望你们日后入朝为官,能清正廉洁,心怀百姓,为大楚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
进士们齐声高呼:“臣等定不负陛下厚望!”
其中,有一位名叫林羽的进士,尤为引人注目。他出身寒门,自幼聪慧好学,在科举中以一篇《论大楚兴衰之道》的策论拔得头筹。文中深入剖析了大楚当前的局势,从农业、商业、军事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见解之深刻,让慕容嫣与姜逸尘都为之赞赏。
慕容嫣特意将林羽叫到跟前,问道:“林爱卿,朕观你文章,对治国之道颇有心得,如今大楚正欲大力发展农业,你有何良策?”
林羽不卑不亢,上前一步,拱手答道:“陛下,臣以为,农业乃国之根本,欲兴农业,首当兴水利。可在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引河水灌溉农田,确保旱涝保收;其次,推广新的农耕技术,如精耕细作、轮作休耕,提高土地肥力与粮食产量;再者,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此,大楚农业必能蒸蒸日上。”
慕容嫣与姜逸尘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慕容嫣点头称赞:“林爱卿所言,甚合朕意。即日起,你便入工部,协助兴修水利,大展拳脚吧。”
林羽跪地谢恩:“臣谢陛下隆恩,定当全力以赴!”
随着新科进士们陆续入朝为官,大楚朝堂焕然一新。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活力,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与慕容嫣、姜逸尘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大楚向着更高的巅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