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世家富,可到底怎么富,都没个数。”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银子,代替以往金钱的方式,逼迫世家将钱财摆到明面上。”
“陛下可以发布一条旨意,言明从今往后,凡大唐之地,只允许使用朝廷新铸出的钱币,进行结算,以及购买等。”
“您想想,那些世家,如果还想生活,与外面有接触,就必须到朝廷的钱庄,更换银钱。”
说到这,李二迅速明白过来,李勉所讲的是什么。
甚至他想到的更多。
更换银钱是另一回事,主要是另一个,世家私铸铜钱的作坊,将在这条旨意下,彻底被废除。
世家肯定会因此,蒙受重大损失。
不过,这里面有个漏洞,那就是如何才能防止世家仿制。
当李二问出这个问题,李勉笑了。
“陛下,这太简单了,我们增加防伪就是。”
“比如只铸造类似于铜钱的银币,上面布置有暗刻或者记号或者花纹,不易让人仿制。”
“另外就是,对私铸以立法进行杜绝。朝廷只承认朝廷造出的钱币。”
李勉这一说,就停不住。
把钱币立法,不允许私自毁坏,还有铸币权等概念,都抛了出来。
越听,李二的眉头皱得越紧,眼睛也越来越亮。
若真按李勉说的做,无疑受益最大的是朝廷,最受伤的肯定是世家。
越有钱的世家,受到的伤害越大。
这样一来,世家会否因为此事而反唐,或者说联合朝臣反对此事?
这都是李二要考虑的。
这让他有些迟疑,要不要按李勉说的去做。
“世家如果反对,怎么办?”
李勉脱口道:“这个简单……”
话一出口,李勉就知要遭。
抬头恰好迎上李二似笑非笑,紧盯着他的双眼。
那双眼中绽放出的神光,让李勉完全不敢直视。
可话已出口,不说又不行,李勉咬咬牙,只好说道:
“陛下,不如我将这些写出来,用与不用,全凭陛下看过后决断,如何?”
李二见李勉住口不说,起初有些失望,后面一听,忙不迭点头。
写出来更好,那样才有时间,算得更准确。
让世家吃亏的事,他李二当仁不让。
至于世家会反对,会有办法的,至少在李勉心里有办法。
得想个办法,让李勉说出来才行。
李二知道,不能急,万一引得李勉撂挑子不干,那就不妙了。
“好,朕给你一月时间,把所思所想都写下来,交给朕。”
李二站起身,知道他不能再待在李家庄了,该到了回去的时候了。
李二走了,李勉送完李二,便把自己关在书房没出去。
他在编写,跟李二说过的钱币细节。
其实写出来也简单,无非是利用“良币驱逐劣币”。
出乎李勉意料的,这一写才知道,好家伙,竟写不完。
这一写就写了半月,写了近五万字,才堪堪写完。
李勉写了半月,长孙就在李家庄,待了半月。
直到那本叫“钱币战争”的书写完,才带着书回宫。
目送长孙离开的李勉,很怀疑,长孙之所以待在李家庄,目的就是监督李勉。
李家后院,李勉和长乐公主坐在一起聊天。
“丽质,母后都跟你说了什么?”李勉好奇问。
长乐公主脸色微红,“没什么,都是些女人私密,不适合告知给夫君听。”
见长乐公主不说,李勉不免要多想。
蓦地,李勉想到长孙来时,那时长孙说过的话,瞬间明白过来。
李勉不禁乐了。
娶了公主,还带售后的,行啊。
李勉嘿嘿一笑,既如此,便不再问。
待到晚上,去试验一番,便能都知道。
莫名期待是怎么回事。
当晚,李勉宿在长乐公主屋,果然,那感觉无法形容的舒服。
害的第二天,日上三竿才起。
教了一个,另一个必定也有教,李勉期待起今晚夜宿杨秋儿那了。
不过,忙完李二所要的,大学一事必须该提上日程。
在想成立大学之前,李勉早已想到执行方案,如今不过按章执行。
相比以前,现在李勉能够调用的资源,早已今非昔比。
短短一天,便安排妥当。
“四时,二子,去按我说的办吧。”
“记住,既然要做就做最好的,用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人工,不要吝啬。”
两人连忙应诺。
见安排完,李勉准备回去。
临出门时,李勉突然回头,对两人说道:“家臣一事,安排在这件事后吧。”
说完不再理二人,走了出去。
二人你看我,我看你,半天都没说话。
“二子哥,公爷的意思是他同意了?”三时一脸兴奋。
二子同样兴奋,点头说:“嗯,公爷确实这么说。我们俩……守得青山见月明了。”
突然,两人相拥而泣。
自从二子提出来,四人想了很久,没想到,终于能够如愿以偿,成为家臣,近在眼前。
听着身后的哭声,李勉摇头发出轻笑。
穿越过来,已经六年,李勉自以为已经成功融入大唐,但现在看来仍认识不深。
确实,终究不是土生土长的大唐人,对人的理解认知根本不够。
家臣是什么,李勉也是在了解到二子有这心时,特意问过师父李靖。
记得当时李靖知道此事,看他的眼神,既羡慕又怪异。
后来问过李德奖才知道,就算他李家的家臣,也只有一位。
何为家臣,在家主不在时,可代家主下决定,指挥安排安里,可视作半个家主。
收家臣,那是要经历血誓的,也叫溶血。
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为灵魂凝聚,不可轻失。
可见这一仪式,在古人心中的重要。
李勉对二子三人,成为家臣,并不反对,甚至可说乐见其成。
他不想二子他们,对自己家有什么贡献,就算没有,三人他也会帮其养老。
成为家臣不过换一种方式庇护罢了。
当晚回去后,李勉吃饭时,拉着两夫人到书房,把这件事告诉了她们。
杨秋儿还好,对这不了解,但长乐公主不同,她可是知道很多辛秘。
“恭喜夫君,贺喜夫君,我们李家日后将会越加壮大,越加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