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孙大圣与兄弟三人降下云头,径直来到朝廷,只见那国王与臣子们连同储君后妃等早已在门外列队跪迎,齐声拜谢。
行者将观音菩萨降妖收魔的经过详细讲述给君臣听,一时之间,众人纷纷顶礼,感激不尽。
正当大家庆贺时,忽听得黄门官来报:
“陛下,外面又有四个和尚求见。”
八戒听了,顿时慌了,忙道:
“哥哥,莫不是妖精弄法?”
先前假装文殊菩萨哄了我们,如今又变成和尚,想来与我们斗智呢!”
行者笑道:
“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便命令宣他们进来。
众文武大臣传令,准许那四人入内。
行者一看,原来是宝林寺的僧人,只见他们手捧冲天冠、碧玉带、赭黄袍、无忧履,进殿献上。
行者大喜道:
“来得好!来得好!”
随即命人将道袍摘下,换上冲天冠;
脱下布衣,披上赭黄袍;解下腰绦,系上碧玉带;
脱下僧鞋,穿上无忧履。
又命太子取出白玉圭,交国王手持,迎请上殿即位,并说道:
“自古以来,朝廷不可一日无君。”
那国王跪在台阶正中,满面泪水道:
“我已死了三年,如今承蒙师父救我回生,哪里还敢妄自称尊?”
“请师父为君,我甘愿带着家眷出城为民足矣。”
三藏却不肯接受,只是推辞道:
“贫僧此来,只为拜佛求经,岂敢染指人间权位!”
众人又请行者,行者笑道:
“不瞒列位,我老孙若是愿意当皇帝,这天下万国九州的皇帝早就轮着做了一遍了!”
“只是我做惯了和尚,随性自在;若是当了皇帝,就得留头发、穿龙袍,晚上不能安睡,凌晨还得早起;边境有战事,心神不安;国内有灾荒,忧愁无奈。”
“这种苦差事,我可做不来!”
“你还是继续做你的皇帝吧,我做我的和尚,修我的功德去也。”
那国王实在推脱不过,只得登上宝座,面南称孤,颁布大赦,封赏了宝林寺的僧人,将他们送回寺中。
之后,国王在东阁设宴款待唐僧师徒四人,同时下令宣召画师,将唐僧师徒四人的画像绘制出来,供奉在金銮殿中,以示纪念。
却说唐僧师徒四人安定了乌鸡国后,不愿久留,便欲辞别国王继续向西行进。
那皇帝携三宫妃后与太子及文武百官,将镇国之宝、金银绸缎等珍贵物品献给唐僧,以表酬谢。
但唐僧一分一毫都不接受,只求换取通关文牒,催促悟空等人备好马匹,早日启程。
国王见此,心中甚感不安,整备车驾,将唐僧师徒请上宝辇,亲自捧毂推车,与三宫妃后、太子一同送至城外。
到了城门外,国王下了车辇,与众人告别,泪流满面,执手对唐僧说道:
“师父,待您取经归来时,请务必再光临寡人国土,让我再尽一番地主之谊。”
唐僧合掌回答:
“弟子谨记在心。”
国王依依不舍地回城,与臣子们收拾情绪,继续治国理政去了。
唐僧师徒四人踏上了蜿蜒的羊肠小路,心怀虔诚,只为早日抵达灵山。
此时正值秋尽冬初,放眼四周,但见:
霜降红叶林渐瘦,
雨润黄粱谷满仓。
日暖岭梅开晨色,
风摇山竹送寒声。
他们离开乌鸡国后,每日早行夜宿,半月过去,忽然远远望见一座巍峨高山直插云霄,遮天蔽日,气势恢宏。
三藏见状,顿时心生畏惧,急忙勒住缰绳,呼唤行者道:
“悟空,你看前方这座大山如此险峻,须得多加小心,我怕又有妖怪作祟。”
行者笑着答道:
“师父莫担心,只管走路,若有妖怪来,我老孙自会护您周全。”
三藏听罢,稍稍宽心,催马前行。
然而,走近山脚,却见此山果然峻险无比:
高不见顶,直通青天;
深不见底,仿若地狱。
山前白云飘飘,黑雾滚滚;
山后梅花点点,松柏葱葱。
行至山中,又见奇景:
山间怪石嶙峋,千姿百态;
洞中滴泉叮咚,蜿蜒成涧。
更有猿猴跳跃,鹿群奔跑;
猛虎夜间寻食,蛟龙黎明翻浪。
唐僧师徒穿行其中,愈发小心,忽见前方山谷里升起一团红云,直冲九霄,翻涌着浓浓的火焰气息。
行者见状,面色一变,急忙下马,把唐僧扶下,喊道:
“师父,快下马!妖怪来了!”
八戒急忙掣出钉耙,沙僧抡起宝杖,将唐僧围在中央严加保护。
且说那红云中,果然藏着一个妖怪。
原来这妖怪早听闻东土唐僧西行取经之事,知晓唐僧是十世修行的金蝉长老,若能吃上一块唐僧肉,便能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
于是,他天天守候在山中,今日终于等到了唐僧一行。
妖怪藏在半空仔细观察,见唐僧白白胖胖,果然不同凡响,但他被三个徒弟围在中间,个个手持兵器,神情警惕,难以靠近。
妖怪心中暗想:
“此人果然是唐朝圣僧!”
“只是有这三个丑和尚护持,我若强行出手,恐怕难以得手。”
“不如以善意迷惑他们,再寻机会下手。”
想着,他便在心里盘算起如何设计陷阱,骗取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