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如今咱们大明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
“当今之世,除大明外,还有几个不弱于大明的帝国。”
“列国纷争,群雄逐鹿,强则俞强,弱则便亡”
“担忧与春秋战国之事有所不同,如今我大明的敌人都在千万里之外。”
“或许一时半会不能对我大明产生威胁,但长久以往他们也会发展,直到威胁大明”
“所以如今我大明需要做的就是变强,不断的变强,不过在这些时候需要朝廷出面引导民众”
“之后朝廷的政策决议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关与民众陈述供民众谈论”
“毕竟,太祖皇帝应天创基以来便许诺民众可头顶《大诏》进京诉讼,如今天下承平,民众无冤,更应允许民众了解国家政事,这也方便民众在受到冤屈之时进京告御状”
虾仁一边说着一边扫视着场中的一众大臣。
“不可万万不可”
“万万不可让民众知道国家大政,如此一来,不利于皇权统治”
马上就有几名官员出言反驳,虽然不知道虾仁这孙子还能说出什么样的军事言论,但隐隐嗅到了不好的感觉。
“不知几位大人是否担心皇权不能稳固”
“还是担心几位大人之后不好压榨民众了?”
“我想几位大人都是心里有数之人”家人还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刚才反驳的官员更加嚣张的否认到。
“虾仁,你他妈的少在这里信口雌黄、血口喷人!”某人愤怒地吼道。
然而,虾仁却毫不退缩,他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对方,大声驳斥:“是不是血口喷人,在座的每一位公卿大臣心里难道不清楚吗?这简直就是明知故问!”
面对虾仁如此凌厉的指责,众人皆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敢轻易回应。
虾仁见此情形,更是得理不饶人,继续怒斥道:“如果你们真的像自己所标榜的那样清正廉洁、毫无污点,那为何此刻不敢站出来有所作为呢?”
此时,现场气氛愈发紧张起来,眼看着局面即将失控,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的阿斗终于坐不住了。
只见他缓缓站起身来,朝着虾仁拱手作揖,劝解道:“虾仁爱卿,请暂且息怒,莫要动气伤身啊。”
尽管阿斗有心想要平息这场风波,但虾仁显然并未打算就此罢休。双方僵持不下,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就这样,又过去了好一会儿,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激烈争辩和协商之后,众人总算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先尝试一下看看再说。
而这个尝试之地,则选定在了应天城。毕竟这里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如果能够在此取得成功,无疑将会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同时,修书这事,也在翰林院的牵头下确定立项。
同时成立大明报社,《光明旬报》新鲜出炉。
大明报社之中,虾仁看着从各部拉来的新科进士。
“各位,我光明月报,为大明历史上第一份报纸,意义重大,既然以光明为名,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到名副其实。”
“若无光明公正之心,还请你转向别处。”
“我们这不欢迎有私心之人。”
“那大人我们的职责是具体是什么呢?”
其中一名年轻的吏员问道 。
“如此众多,在座诸位皆历经科举之考,才学能力自是不弱。”
“余信诸位乃家乡之翘楚,文笔亦为年轻一代之佼佼,故尔等入此,需奋笔疾书。”
“现今,以应天城为例,须对应天城中诸般事件,尤其是热点事件予以批判,辩证驳斥。”
“恰似近来朝野间出现之描述陛下后宫绯闻之行为,吾等当批判之,同时对于朝廷所发生之大事亦应加诸评论。”
“此乃吾等立足之根本,然最为关键者,尚需将此等评论售出,使天下百姓皆知。”
“简言之,乃操纵舆论,使舆论利于我大明王朝。此即吾之存在价值。”
“既明吾等存在价值,接下来便应商讨具体之福利及诸位之薪资。”
“除最基本之底薪外,每发出一篇具足够影响力之文章,皆将予以额外之奖金扶持。”
“那么大人如何来评价是否有影响力?毕竟我们虽然并不缺钱,但总不可能光出力不拿钱吧?”
对于虾仁画的大饼,这些个经历科举的读书人并不买账。
要知道他们在自己老家十里八乡的都是天之骄子,尽管科举失利,但是怎么说都是读书人自身是不缺钱,再加上朝廷每年给他们的零花钱也能让他们过得让体面的生活。
要不是皇帝搞这个光明旬报的话,他们还是在家里苦读圣贤之书,准备之后的科举。
压根就不会出山,更何况是来这个所谓的新机构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