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性别女,年龄40岁,家住小河村。丈夫早死,膝下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大儿子傅行爽,年龄22岁。大儿媳刘翠花,娘家在隔壁大河村。两人有两个儿子,4岁的傅明亮和2岁的傅明扬。
大女儿傅行平,年龄20岁,嫁给村里的黄秋雨。有一个女儿,2岁的黄婷婷。
二儿子傅行朗,年龄18岁。二儿媳陆琼,娘家在白杨村。有一个女儿,刚满月的傅明婉。
三儿子傅行方,年龄15岁,未婚。
小女儿傅行琳,年龄10岁。
原主竭尽全力拉扯一家子,但天灾来临,粮食减产,地里种不出粮食。一家人饿死了。
原主的愿望是一家人生活平安,三儿子和小女儿成家。
1961年,深秋。
小河村。
断炊断粮的公共食堂正式解散了。
家里的铁锅拿去炼钢了,做饭只有陶锅。
韩彦祖一来看到土房子,只叹了一口气,默默准备午饭。午饭是红薯稀饭,一碗咸菜。
院子里,两个孙子坐在地上玩泥巴,手指甲里满是泥土,身上、脸上也是泥。
一阵铃声响起,地里弯腰劳作的人直起身子,回家吃午饭。
韩彦祖听到脚步声,傅行爽、刘翠花、傅行朗、陆琼、傅行方、傅行琳回家了。
木桌上,九个碗摆成三排,韩彦祖分稀饭。儿子、儿媳、女儿各一勺,两个孙儿小半勺。
沉默的喝稀饭后,大儿媳刘翠花洗碗。二儿媳陆琼回房给女儿喂奶。
韩彦祖对儿女说:“下午,我去山上砍柴,顺便采野菜。琳琳,你和妈一块去。”
傅行琳说:“知道了, 妈。”
下午,铃声再次响起。陆琼在家里看孩子,傅行爽、傅行朗等人下地挣工分。
韩彦祖和傅行琳背着竹背篓上山去了。
山脚的树木只剩光秃秃的一根杆,要砍柴需要往里走。
韩彦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是遇到野猪就能加餐了。
两人走到小溪旁,水很浅,看不到一条小鱼。喝了一捧山泉水,韩彦祖坐在石头上休息。
走了这么久,山上一只鸡、一只兔、野果子都没看到。
韩彦祖难免有点失望。看来靠山吃山是不可能的,只有借助空间的力量。
傅行琳说:“妈,我们下山吧。蘑菇、木耳早被村里人采了,我们来晚了。”
韩彦祖说:“是来晚了。琳琳,我们再走一走,这里有水,也许有新长出来的野菜。”
前方一百米,一块湿润的土壤上,突然出现了红薯、土豆。叶子绿绿的,果实在地底下,没有露头。
傅行琳先看到红薯叶子,兴奋的叫起来,“妈,这边,这边有好东西!”
听到声音,韩彦祖过来了,“有什么好东西?是蘑菇吗?”
“不是,妈,是红薯!长得很好的红薯。”傅行琳用手扒拉泥土,将红薯的上半部分挖出来。
傅行琳难掩激动,说:“妈,好大的红薯,比我的手还大的红薯!”
“小声些,我们悄悄挖。”韩彦祖声音压低道。
“妈,我太激动了。”傅行琳压低声音道。
挖了一背篓,两人就停下来。记住地方,下次再来。
下山途中,韩彦祖看到一个野鸡窝,里面有五个鸡蛋。两人将鸡蛋放在裤子口袋带回家。
柴火将红薯、土豆掩盖,两人高兴的下山。
晚饭是陆琼做。一锅水煮红薯,炒红薯叶,一小碟咸菜。
相比午饭,晚饭的分量要大许多。
傅行爽和傅行朗兄弟有些疑惑,但是没有说话。
夜晚来临,韩彦祖、傅行爽、傅行朗背着背篓悄悄出门。
山脚下,少数村民默默上山。大家都有默契的不交谈。
地里的粮食是公家的。公粮占了大部分。要想吃饱饭,还得想办法,特别是家里孩子多的村民。
韩彦祖在前面带路,两个儿子跟在后头。
来到挖红薯、土豆的地方,傅行爽和傅行朗惊呆了。这么一大片红薯地!
废话不多说,三人开始干活。先割红薯藤,放在一边,然后挖红薯。土豆简单一些,因为土豆叶子不能吃,直接挖。
三人的背篓满满的,路上遇到村民。韩彦祖指了一下方向,能找到是他们的运气。
那片地,他们挖了绝大部分,总要给其他人一些汤汤水水,不然容易出事。
第二天,早饭是水煮蛋、土豆稀饭。每个鸡蛋分成两半,五个鸡蛋分了十份。
大人小孩都有半个鸡蛋。刚满月的傅明婉不能吃,亲妈陆琼代替她吃了。
肚子吃饱后下地,大家明显有力气多了。
下工回家路上,王强凑到傅行爽身边,低声说:“爽哥,今晚上山吗?昨天我们去的时候人多,只收获几个小土豆。家里人分一分就没了。今晚一起上山,人多遇到野猪也好对付。”
傅行爽回道:“强子,昨天是运气好,不是每晚都有好运气。我回去问问我妈,要是我妈同意就一起。”
午饭后,傅行爽给韩彦祖说了王强的请求。韩彦祖点头同意了。
空间里粮食多,多几十斤不是问题。
晚上,韩彦祖、傅行爽、傅行朗、傅行方四人出门。王强家三个人跟在后面。
韩彦祖随手指了一个方向,一行人上山。在一个山沟里,傅行方发现了玉米和大豆。
王强一家三人目瞪口呆,山里竟然有玉米!是谁种的?以往上山怎么没有看到?
到了玉米地,玉米没有规律的排列,大豆夹在其中。看着像是随意生长。
惊喜之后,众人眼疾手快的收获玉米棒和大豆。
玉米背回家,晒干后,磨成玉米面。大豆可以榨油、磨豆腐,也可以下锅炒、炖。
傅行爽的背篓满了,但他没有放弃,缝隙里使劲塞。
一旁的韩彦祖看不下去了,从裤子口袋拿出一个麻布袋子,“用这个装。下山不会掉。”
接过麻布袋子,傅行爽没有时间惊讶,继续装玉米。
一行人收获满满,此时山沟里还有不少玉米和大豆。一趟是搬不完的。
韩彦祖带头离开,路上遇到村民,和昨晚一样,她指了方向。
这样两次之后,韩彦祖和儿子夜里上山的时候,背后会有村民自发跟上。每次都有收获。
村民们默契的没有宣扬。
王强的娘很好奇,为什么只有傅家人上山才能看到粮食?她们白天上山一次都没遇到过。
这种疑问扩大的时候,韩彦祖用系统道具造梦机,给上山的村民造了一个梦。
梦中韩彦祖的丈夫傅家南,在地府看到妻儿生活困苦,食不饱腹,祈求土地爷。他的诚心感动了土地爷,傅家人上山会看到粮食。
梦醒之后,村民们私下讨论,他们原来是沾了傅家人的光。傅家人心善,愿意将土地爷恩赐的粮食分给他们。
山上的土地爷神龛,突然间多了很多香火。村民们路过时,虔诚的磕三个响头。
韩彦祖看到的时候,会在山上安排一些惊喜。比如一个大南瓜藏在灌木中,一棵玉米杆两个玉米。
气温逐渐降低,冬天来了。
这天,韩彦祖带着小女儿去城里供销社买东西。
大儿子背着玉米去公社,打玉米面。
大儿媳、二儿子、二儿媳和三儿子在家里做红薯粉。
红薯粉工序多,需要的人多。虽然辛苦,但是红薯粉耐存放。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众人也就不觉得累了。
供销社前,韩彦祖这是从村里第一次进城,却感觉特别熟悉。打了酱油和醋,买布、油、盐等东西。
棉花供应紧张。每人每年2两,做一床6斤的棉花被完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