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尚玲的指挥下,他们在土里挖钓鱼用的蚯蚓。有一把后,直接撒到水面上。
过了三分钟,一大群鲫鱼、几条大草鱼游了出来。
捡鱼的时候到了。
李尚玲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看五个哥哥抓鱼放竹篓里。
五个男孩子脸上满是笑容,嘴里一个音都没发出来。
等装满竹篓后,五个孩子停手了。
李尚鹏朝着前方大喊一声,“大柱、二柱、三娃……我们回去了。妹妹累了。”
大柱回道:“好,知道了。”
二柱摇摇头,这就是带小娃娃出来的缺点。一路上只摸到几个小石蟹,不够塞牙缝,现在回去太早了。
下午六点,花椒村的各家各户炊烟升起。
李本国家,厨房。
彭祥秀将处理腌制好的鲫鱼下油锅炸。油香、鱼香味在厨房爆发。
厨房门口,李尚伟、李尚峰、李尚玲闭着眼睛,头往里伸了伸闻香味。
从小溪里抓回来的鲫鱼有大有小,小的不足三两,大的有一斤重。
炸鲫鱼把骨头炸透、炸酥,吃起来不用吐刺。
经过复炸,鲫鱼出锅、沥干油。
三个孩子围在彭祥秀左右,等待妈妈的投喂。
“来,一人一条。小心烫,慢点吃。”彭祥秀用筷子给孩子们夹炸鲫鱼,不忘记叮嘱。
“知道了,妈妈。”三个孩子异口同声说。
李本国扛着锄头回家,闻到味道,心中暗道:媳妇今天做什么好吃的了?怪香的嘞!
晚饭桌上,一盘酥炸小鲫鱼,一碗炒绿叶菜,一盆酸菜鱼,一桶大米饭。
一家五口埋头吃鱼,顾不上说话。
垒尖的一盆酸菜鱼吃的最后,酸菜吃完了,酸酸微辣的鱼汤拌饭喝完了。
李本国将头从盆里抬起来,盆里干干净净,一粒米都没剩。
“孩他娘,你的厨艺更好了。”
“就会贫嘴。吃饱了去洗碗。”彭祥秀笑了笑后说,指挥丈夫做家务。
没有一秒的犹豫,李本国将碗从小到大摞起来,拿上筷子端到厨房。
院子里,三个孩子趁着天没有全黑,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妈妈做的鱼太好吃了,一不小心吃多了。
厨房,李本国洗了碗,放到碗柜里,接着拿扫把扫地,突然看到一个盖着的水桶。
移开盖子,他看到活蹦乱跳的鱼。晚上吃了那么多,还有一桶!
他震惊了!
孩子们太能干了!
又能拿去卖钱了!
嘴巴快笑歪了,李本国情不自禁哼起调子。
天黑尽,一家五口在夫妻俩的房间商议大事。
李尚伟低声说:“爸爸,这次要多多零花钱。把鱼背回家,我和弟弟花了大力气的。”
李本国想了想,点头说:“行,你们三兄妹各一块零花钱。”
二娃李尚峰沉不住气,眉眼弯弯。
大娃李尚伟心里乐开了花,我应该是花椒村零花钱最多的小学生了。
李尚玲不发表意见。她年龄太小,村里没有小卖部,有钱也不能花出去。空间里吃喝不愁,她对钱没有欲望。
大事商议完毕。李尚伟和李尚峰回隔壁房间睡觉,李尚玲和夫妻一起睡。
次日凌晨四点半,李本国起床了,背着鱼到了隔壁大兴村小舅子家。银货两讫后,李本国回家吃早饭,然后上工。
对于小女儿李尚玲的“特别”,李本国和彭祥秀在梦里得到了提示。
梦中,一条金色锦鲤进入彭祥秀的肚子。锦鲤是好运的象征。
天气慢慢变冷,冬天来了。
花椒村大队长邓松组织青壮年进山打猎。村里的猪太瘦了,交了公猪后,每户分不到一斤肉。
李本国和李本福在进山的队伍中。
彭祥秀抱着李尚玲在山脚下目送狩猎队进山,“一定要小心啊!不要脱离队伍……”
“知道,孩他娘,快回去。等我们的好消息。”李本国回道。
山中的某处山洞,两头300斤重的瘸腿野猪突然出现了。陌生的环境让它们惊恐的哼哼直叫。
这是哪里?
我不是在溪流边喝水吗?
这里好黑,赶快出去!
另一头,邓松和猎人姚宣在队伍前头。
姚宣的耳朵很灵,听到野猪的哼哼声。
他抬起手示意后面的人停下,“年轻人赶快爬上树,有野猪跑过来了!邓叔,网子准备好……”
在邓松和姚宣的指挥下,村民们有条不紊的布置陷阱,然后上树等待。
不一会儿,两头瘸腿野猪过来了。它们十分悠闲。这里一个人、一头兽都看不到。不用被其他猪欺负了。
姚宣看到野猪的大个头,先是欣喜然后担忧。这么大的野猪会不会挣脱掉渔网?
不管怎样,肉就在眼前,他们要尽力捕捉。
野猪一进入陷阱区,毫无防备的被网住了。
接着,弓箭、柴刀、标枪等往野猪身上招呼。众人齐心合力,将野猪制服了。
邓松眼睛一扫,两头野猪预估不少于500斤。刚进山就大收获。可以下山了。
两个小时后,进山的队伍下山了。
晒坝上,杀猪的在一处,起灶的在一处。原来公社食堂的大锅拿出来,今天花椒村要做杀猪菜。
村里的小孩子眼馋的看着案板上分割的猪肉,口水直流。好多肉!
村里的大喇叭响起来:“每户5斤肉,家里派一个人来晒坝领取。进山的人单独领4斤肉。”
两头猪屠宰后除去内脏、骨头、下水、毛,有415斤肉。
花椒树有62户,进山的青壮年有25人,共分了410斤肉。还有5斤肉下锅煮。
彭祥秀和一群妇女在洗、切杀猪菜里的萝卜、土豆。
李本国排队领肉。领到肉后,他回家拿盐腌制,做腊肉。
灶头,大锅里热气腾腾,咕咚冒泡。杀猪菜的肉香味远飘五百米。
猪肺、猪心、猪血、猪肝、下水、猪头肉等炖在一起,油花满满一大层。加了一大堆萝卜、土豆等菜,丰富了内容。菜混着肉香,味道更好了。
每户从家里拿盆,排队打杀猪菜。
坝上没有摆桌凳,各户端回家里吃。
今天,花椒村的村民和知青们很高兴。一年到头,肚子里油水少,今天能敞开吃。
过了几天,李本国和李本福两家一起熏腊肉。他们不是独一户,花椒村里熏腊肉的人挺多。
尽管冬天天气冷,但鲜肉放在家里会变臭。腊肉比鲜肉更能存放。
猪肉有了,过年怎么能没有鱼呢!
这天,李本国、李尚伟、李尚峰和李尚玲拿着简易鱼竿来的河边钓鱼。他们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
李尚玲坐在二哥李尚峰的怀里,手脚头包的严实。有李尚峰这个暖火炉在,她没有觉得冷。
一把蚯蚓和玉米粒打窝后,李本国、李尚峰、李尚伟的简易鱼竿频频上鱼,就像有人在河底挂鱼一样。
不一会儿,水桶里就鱼头攒动。
钓鱼的村民看看隔壁的鱼竿,再看看自己的鱼竿。只隔了几米的距离,怎么就截然不同。
大收获后,李本国提着水桶,带着孩子们回家。
看到李本国走后,距离最近的村民邓鑫连忙挪窝,占据了地利。几分钟后,他钓到了一条两斤的草鱼。
虽然比不上李本国一家,但是他有鱼了,可以回家交差。
李本国家,腊肉熏好后,腊鱼开始腌制。有鱼有肉,能过个好年。
时间流逝,光阴荏苒。
l969年,夏季。
李尚伟高中毕业了。
城里工厂招工少,竞争大。李尚伟参加了几次考试,没有进。
幸好村里小学招老师,李尚伟参加选拔,成为小学老师。老师没有工资,按天记工分,一天10个满工分。农忙时候,老师要参加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