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彦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袁绍不如主公宽宏大量,思虑长远,仁德兼备。丞相肚里能撑船,能放云长离去,袁绍不能。云长去了袁绍处,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刀。”
“试想,深夜梦醒,袁绍想起自己手下的两员大将死于云长之手,悲痛愤恨之下,次日就能派出刀斧手,拖云长到辕门处斩首。”
荀彧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彦祖说的有道理。袁绍优柔寡断,一会儿一个想法,还容易被左右谗言鼓动。
若是有人在袁绍面前诋毁关云长,袁绍听进去了,关云长必会被拖出去斩了。
曹操道:“彦祖,我彻底想明白了。耽搁不得了,文若、彦祖,你们回去做事。”
小会结束。贾彦祖和荀彧一起出丞相府。
“彦祖,你的长子有请先生启蒙吗?”荀彧问道。
贾彦祖摇头回道:“没有,滕哥儿才三岁,太小了。”
“世家大族,孩童三岁已经可以识字了。”荀彧道。
“这么早!”贾彦祖想到自己三岁,整天和小伙伴玩耍,家都不舍得回去,吃饭要爸妈叫。
转念一想,孩子三岁,有些家庭已经将孩子送入学前班了。这样看,也不是不可以。
贾彦祖为了滕哥儿,厚着脸皮问道:“文若,可有温和不古板的启蒙先生?还请推荐于我。”
荀彧笑道:“有,荀家学馆内的先生就是。彦祖,可让你的长子在荀家学馆上学。”
“哦,那多不好意思。文若,多谢。”贾彦祖丝毫不客气,就这样应下来了。
另一头,张辽追上了关公。刘备的两位夫人坐马车,关公不能纵马飞驰,缓缓徐行。
在桥上,关公横刀立马,大有一夫当关之势。
“就算是丞相铁骑来,我不会改变心意,宁愿决一死战。”
关公说完这话,远望曹操引五十骑来了。
近看,曹操只带了许褚、徐晃两员虎将,且手中无兵器。关公见状放下心来。
曹操下马后说道:“云长行路太过迅速,我差点就错过为你送行了。”
见此,关公跟着下马,“关某曾经禀明丞相。如今关某得知故主在河北,心急难耐。关某曾多次到过丞相府,丞相身体微恙,闭门不出,不得参见,故拜书告辞,封金挂印,尽数归还丞相。丞相不要忘记昔日之言,拦我去路。”
曹操笑道:“我想要取信于天下,怎会有负前言?担心将军途中缺少路资,特来送路费。又担心将军身上没有通关文书,被守城将士阻拦,特来送亲笔文书。”
关公听了曹操的话,心中暗道,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错怪丞相了。
曹操随意指了两个人,“通关文书总共三份,云长一份,你们二人各一份,去前路告知守城将领,云长若至,只管放行,不可阻拦。”
两人上马,带着公文骑马过桥,先行一步。
“关某蒙丞相厚恩,来日相报。”
关公躬身一拜。
曹操抬手道:“云长乃天下义士,我福薄不能留住云长。这件锦袍,略表寸心,云长且收下。”
许褚双手捧着锦袍过来,关公接过,披在身上。
“谢丞相赐袍,关某受之有愧。那一盘黄金,请丞相收回,奖赏帐下有功将士。关某有钱,足够路上花销。”关公道。
“云长,莫要推辞。云长一人可抵十万大军,这是你应得的赏赐,我觉得我给的还不够多。临行前,我想到云长不为金帛所动,不为侯爵名利折腰,便只带了十分之一过来。云长,可是怪我?”曹操道。
“不敢,丞相的心意,云长心领。还请丞相收回黄金。”关公继续推辞。
曹操笑道:“唉,那便依云长。我将此黄金用于抚慰白马之战中,战死沙场将士的家人。云长,你看如何?”
“丞相仁德,如此甚好。”关公回道。
辞别后,关公上马,下桥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