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生被胡顺平这突如其来的热情举动着实搞得有些手足无措、猝不及防,但好在他脑筋转得快,很快便回过神来,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脸上也随之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胡师傅,没想到你竟然跟易书记如此相熟啊!”江春生一边笑着说道,一边难掩语气中的那几分惊喜之情。
“哈哈,那可不!”胡顺平松开了紧紧握住江春生的双手,然后顺势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凝视着远方,眼眸之中满满都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之色,缓缓开口道,“想当年,我可是与易林自幼一同穿开裆裤的玩伴,他比我大两岁,我俩之间的感情好着呢,简直就如同亲生兄弟一般。他从小就比我们聪明,一上学就当上了班长。后来,他出去当了好几年兵,还提了干,转业回来就在楚都区基层社当上了副书记,没两年就成了书记。83年我去找他,他也知道算是有点海外关系,就将我安排到基层社的业务部当个业务员。”
江春生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之意,于是追问道:“你们家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人跑到国外去了吗?”
“哪能啊!”胡顺平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连忙解释道,“国外哪里是我们这些内陆地区的普通小老百姓能轻易跑得出去的!”
“哎……你刚刚不还说有个堂哥去美国了么?” 江春生却是满脸狐疑地看着胡顺平,疑惑不解地反问道:
胡顺平微微地笑了一下,脸上随即流露出几分掩饰不住的自豪之色,他开口说道:“是啊!我堂哥那可真是给我们家族争了光呢!他可是我们国家选派出去深造的人才—— 1981 年的时候出去的。”
听到这话,江春生不禁点了点头,回应道:“哦!原来是公派留学去的!”
胡顺平赶忙应和着:“对呀!他从小就爱学习。我们在玩泥巴,他倒好,闷头搞学习。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一下就考到北京去了。我堂哥刚去美国的头两年里,每月都会雷打不动地给我们家里寄来一封信呢。可近一两年情况变了,现在基本上是三个月才能收到一封来信。我家老父亲昨儿个还念叨着呢,直说堂哥是不是把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快忘到九霄云外去啦。”说着,胡顺平无奈地摇了摇头。
江春生听后,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哎 ~,我有点不明白了,按常理来说,你堂哥就算要写信,也该多给他自己的亲生父母写才对啊,怎么反而是给你们家写的这么勤呢?你们家又何必这般计较他来信的频率呢?”
胡顺平重重地叹了口气,解释道:“唉!这里面有段缘由呐。我这位堂哥啊,说起来也蛮苦的,他三岁的时候,我大伯就病逝了,没有过两个月,他母亲把他丢在我们家就跑不见了,至今都不知道是死还是活。我这堂哥就是在我们家养大的。所以啊,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但那份亲情早就扎根在了心里。”
江春生恍然大悟般地点了点头,感叹道:“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小江,不是我要崇洋媚外啊!看我堂哥来的那些信,人家国外真的要比我们发达好多好多呢。不说别的,就单说日常不起眼的小事。每天写字的笔,那都是一次性的,写完就甩,换一支新的,从来不会在写不出来和灌墨水上耽误时间。还有喝水,人家那喝的都是瓶装水。家里来人,一人发一瓶,既简单又卫生,喝不完带走。明天我把堂哥的信带两封来给你看看。”胡顺平兴致勃勃的道。眼神中透出一丝炫耀。
“哦!——哎!胡师傅,你家住在哪里啊?”江春生问道。
“我家是农村的,在楚都区的五丰村。”胡顺平坦言道。
“哦!那你在楚都区基层社那边搞业务的时候,是不是离家很近啊?”江春生的弦外之音就是,现在是不是舍近求远了。
“唉!你是不知道,自从易林去年调走以后,新来的李书记就跟我过不去。老是批评我,喜欢说大话,吹牛皮,鼓吹国外好。可我说的都是事实啊!不然,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后,为什么要派那么多的人出去学习啊?不就是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吗?——唉!跟领导搞不好就干不下去呢。还好我爱人的一个叔叔在地区公路总段的机料科,就把我弄到这里来呢。哈哈哈,离家是远了一点,不过也挺好的。”胡顺平说着说着笑了。
“美国已经和平发展了两百多年,并且满世界的掠夺资源。我们国家才建立新中国多少年啊?!——才三十几年。能有今天的发展,已经是非常惊人了。”江春生振振有词的说道。
“你说的也对,但差距也很大。——哎,我们不说这个啦!你是怎么认识易林的?”胡顺平好奇的问道。
“我是不久前才从治江基层社那边调过来的。”江春生道。
“啊~?!难怪。易林可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做起事情来,总是脚踏实地,一步接着一步,稳稳当当的。做人也很正派。你跟他不应有什么矛盾吧?”胡顺平小心的试探道。
“我之前在监事会,跟易书记虽然接触不多,但还是很佩服他的。我要调走嘛,单纯就是为了回城里。”
“哎~,你调过来花了多长时间?”
“一个来月吧!”江春生随口答道。
“啊?这么快。我是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办了。本来我老婆的那个叔叔先跟我说的是去公路段的劳动服务公司的。结果,手续拖到现在,叔叔说工程队好,就把我换到这里来了。”
“你这也算是拖好啦。工程队应该比劳动服务公司好。”
“是吧,我那个叔叔也这么说。——唉!想起易林啊,说起来,我还真有些想他了,自从他调到治江基层社后,我们就几乎没有见过面了。春节期间我还专门去给他拜年,结果他不在家。”胡顺平一阵惆怅,随即,又露出一副开心的表情,“以后等有机会我约好了易林,我们一起吃个饭,喝点酒,叙叙旧。”说着,他亲热的拍了拍江春生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期待。
江春生笑着摆摆手:“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胡顺平点点头,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他忽然想起了什么,眼神变得认真起来:“对了,小江,刚才咱们说的安全问题,你可别忘了。等见到景师傅,一定要好好商量一下,把这事儿落实下去。”
江春生也收起了笑容,郑重地点头:“胡师傅,你放心。安全无小事,不管别人怎么做,工程队的安全意识确实得加强。”
胡顺平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江春生抬头一看,正是景康义朝这边走了过来。
“哎,说曹操曹操到!”江春生笑着对胡顺平说道,随即抬手朝景康义挥了挥,“景师傅,这边!”
正准备走进临时办公室的景康义听到喊声,看见站在工地门口边的江春生和胡顺平,快步走了过来。
“景师傅:这是工程队新来的同事,胡顺平,负责采购工作的。”江春生介绍道。
“哦!你好。”
“你好!”
两人相互客气着,同时伸出了右手握在了一起。随后,胡顺平掏出香烟,递向景康义。
景康义居然从烟盒里抽出来一支夹在了手指上,胡顺平随即又掏出一个精致的打火机,“啪”的一声打出火苗,帮景康义点燃了香烟。
“哎~让我看看你这个打火机,挺高级嘛!”景康义突然对眼前的打火机产生了兴趣。
“这可是去年我堂哥的外国朋友,送给我的。”胡顺平自豪的说着,把打火机递给了景康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炫耀的神情。
来了这么多天,江春生还是第一次看见景康义抽烟,忍不住好奇的问:“景师傅,我感觉你好像是不抽烟的,今天怎么抽上了。”
景康义一边翻来覆去的看着手上的打火机,一边轻松的说道,“我一天也就抽个三五根烟,基本上都是在晚上,其它时间很少抽。”说罢,他将打火机还给了胡顺平。
“哦!哎~景师傅,胡师傅有个施工安全管理上的建议,想跟你说说。”江春生道。
胡顺平笑着伸出手重新握住了景康义的手,“景师傅,刚才我和小江聊到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想找你沟通沟通。”
景康义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安全问题?说来听听。”
胡顺平接过话头,语气十分认真:“景师傅,我们觉得咱们工程队的安全意识需要加强。比如佩戴安全帽、定期进行安全培训这些,咱们是不是可以制定一些硬性规定?”
景康义听了,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思索的表情:“嗯,这个问题确实值得重视。按照安全施工的基本要求,每个施工人员都要佩戴安全帽。主要是考虑到我们的基建项目简单,也都是一层的建筑,对佩戴安全帽这一块,就没有对施工队做强制要求。”
胡顺平接过话,语气坚定:“景师傅,安全无小事。工人要是出了事,虽然主要责任在施工队,但我们不仅也有管理责任,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期。”
景康义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同:“胡师傅说得对。这样吧,今天下午下班前,我们把老周找来,专门开个安全专题会,一起强调一下安全问题。大家一起出出主意,看看怎么把安全工作做好。”
江春生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景师傅,你这个提议好!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把安全工作做好。”
胡顺平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期待:“对,咱们一起努力!”
三人相视一笑,气氛变得更加轻松起来。景康义笑着说道:“ 走,我们一起再去工地看看,老周应该很快就要浇一号仓库的混凝土了。我去复查一下,他们把钢筋笼的问题整改好了没有。”
于是,江春生、胡顺平和景康义一同来到一号仓库的施工段面,老周正在指挥工人们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老周,钢筋笼整改得咋样了?”景康义喊道。
老周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景师傅,都按要求改好了,就等着浇混凝土呢。”
这时,几个工人扛着工具走过,却没戴安全帽。胡顺平皱了皱眉,走上前去,“兄弟,安全帽咋不戴着呢?这多危险呀。”
工人挠挠头,不以为然的回应“平时都没咋戴,也没出过什么问题嘛。”
胡顺平严肃起来,“可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今天下午还要开安全专题会着重讲这个事儿呢。”
景康义看了看胡顺平,转头对周永昌道“老周,下午四点,去我们办公室开个安全会。”
“没有必要吧,有什么要求你直接指示就行呢。”周永昌笑道。
“施工安全上的有些要求是很严肃的事,必须要引起你的重视,得在专题会上说。”景康义道。
“那行!听你安排。”周永昌点头。
就在此时,几辆运送砂石材料的拖拉机“突突突”的驶入工地, 周永昌立刻安排工人开始准备浇筑水泥混凝土。
江春生跟在景康义身后走到糊满水泥灰浆的混凝土拌合机前,看见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c250号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地下还随意摆放着六个不大的正方体全钢模具。
“嗯!老周这件事做的不错。”景康义微微点头肯定道。
江春生上前抬脚拨弄了两下地下的模具,冲着景康义问道:“景师傅,这个就是做试压块的模具吧。”
“对,这个小正方体的,是做抗压试块的,房建上用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是长方体的模具,有差不多三个正方体这么长,那一种是做抗折试块用的,在我们路桥施工中用的多。”景康义介绍道。
江春生频频点头。
下午四点,安全专题会准时召开。
钱队长不在办公室。景康义、胡顺平、江春生和周永昌围坐在一起。景师傅率先发言,强调了安全帽佩戴以及其他各项安全事项的重要性。胡顺平补充了关于施工现场材料、物品堆放规范以减少隐患的想法。周永昌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表示会积极配合改进。最后江春生提出了用电安全,以及要求周永昌指定一个兼职安全员,负责每天检查安全施工,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做好安全防范。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会议在一片和谐积极的氛围中结束, 江春生将及时做好的会议记要,让参会的四人全部签字确认。他的这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立即引得景康义、胡顺平和周永昌默默点头又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