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看到曹操和袁绍一样,送的也是一个古玩,心中又是一喜。
既然袁绍的没有推辞,曹操送的这个当然也不会推辞。
袁绍和曹操背后都有大族背景,出手自然不同凡响,送的东西一个比一个贵重。
相比较袁绍、曹操两人,刘备和孙坚他们就没有那么阔气了。
刘备不用说了,家道中落,贩履织席来生活,孙坚会好很多,但跟袁绍和曹操相比,明显不够看。
刘备和孙坚都只是送了一副玉器,略表一下心意。
蔡邕之前就已经收下了袁绍、曹操的礼物,如果这个时候不收孙坚和刘备的礼物,那就会让人觉得蔡邕看不上他们的礼物。
于是乎,蔡邕也收了孙坚和刘备的礼物,并且再看了一会儿玉器后,还笑着夸赞道:“嗯,这两对玉器晶莹剔透,又好似浑然天成,不错,绝非凡品。老夫很喜欢。”
对于蔡邕的评价,一旁的卫仲道心中却是嗤之以鼻,不过他也知道蔡邕是给他们面子。
最后,轮到了张禟,众人一时间都将目光看向他。
空手而来的张禟脸上没有一丝尴尬之色,反而面带微笑地说道:“蔡伯父,我知道您喜欢古玩玉器,但本初兄他们已经送了不少,那我就送个不一样的。”
张禟这番话却勾起了蔡邕的好奇,问道:“哦,不知道你这是要送怎么个不一样?”
张禟正色地说道:“晚辈不才,想送你一首诗。”
张禟此话一出,袁绍、曹操等人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
曹操刚才就猜到了张禟可能是诗词歌,因为只有这些是可以记在脑子里。
蔡邕看着张禟一脸认真的样子,也想听听张禟能做什么样的诗,便说道:“好!你这个礼物倒是特殊,这是老夫第一次听到有人送礼物是送一首诗的。”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洗耳恭听了!”
正当张禟准备开口时,一旁的卫仲道却突然开口说道:“北平侯,是吧。倒不是我小瞧于你,刚才听闻你武略过人,打过大胜。但这是吟诗作对,可不是你们武人上战场打仗那样,这个是动脑子的。”
“你现在这是在舍长取短,在蔡伯父面前说送首诗给他,岂不是班门弄斧?”
“依我看,你还不如在蔡伯父面前耍一套枪法,博蔡伯父一笑,才是最佳的礼物。”
听着卫仲道说的班门弄斧,张禟心想你怎么不说关公面前耍大刀?
张禟可不是吃亏的主,立刻就对卫仲道不爽,便开始反怼他,正色地说道:“蔡伯父在这里,我哪里敢称什么北平侯。我看我比你大上一些,你就别叫我北平侯这么客套的话,你叫我一声张兄,禟兄,匡胤兄都行,我不会嫌弃你叫的。”
“至于我是不是班门弄斧,这个就要等我把诗说完之后,由蔡伯父来下定论,你在这里心急什么,莫非你觉得你比蔡伯父更懂诗词?”
“难不成带兵打仗的将军就不能吟诗作对,只能舞刀弄剑?”
“再者,就算我是在班门弄斧,但有五个字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叫礼轻情意重。”
张禟这一番说得卫仲道哑口无言,一旁的蔡邕倒也不护短,也开口道:“仲道,匡胤说得对,你刚才的话有失卫氏体面。”
“老夫这里只有礼轻情意重,没有班门弄斧之说。”
卫仲道见蔡邕都站在张禟那一边,心中虽然不服,但也只能说道:“蔡伯父说得对。”
接着卫仲道看向张禟,不甘心地说道:“北平……,匡胤兄,刚才是我失言了,请你见谅。”
见谅?
见鬼去吧!
张禟面带无所谓的笑容,说道:“无妨,我可没有你那么小心眼,哦,不是,现在是我失言了。”
“我刚才的意思是说我这个人挺大度,没有你那么小心眼,唉,我又失言,见谅。”
“我这个人挺大度的,不小心眼,你放心,我转头就忘了你刚才说什么。”
张禟连续两次“失言”,众人的目光再次看向张禟,心中不约而同地想到:“张禟倒是个睚眦必报的主。”
只有卫仲道脸色不佳,心中不免有些憋屈,因为张禟每次都及时的道歉,这让卫仲道找不出理由来。
并且碍于蔡邕的存在,最后卫仲道也没有开口说什么。
蔡邕轻咳一声,说道:“匡胤,既然你要以诗为礼,那就让我们听听你有何佳作?”
张禟点了点头,说道:“诸位听好了。”
随着张禟清了清嗓子,面露郑重之色地念道:“神龟虽寿……歌以咏志。”
不多时,一首二十多年后的四言律诗就以这种形式提前出世了。
当张禟把这首属于曹操的《龟虽寿》朗诵完了之后,还特意看了曹操一眼。
而此刻的曹操没有注意到张禟投来的目光,,因为他现在正细细品赏这首原本属于他的诗。
蔡邕的反应则是出乎众人的意料,只见他愣神在原地,口中喃喃自语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好啊!作得太好了!”
这首《龟虽寿》实在太符合蔡邕了,曹操也是五十多岁时候写的《龟虽寿》,正好对应着现在五十多岁的蔡邕。
即使年龄大,但是一样可以有雄心壮志。
良久过后,蔡邕眼露欣赏看向张禟,称赞道:“好!好!匡胤你这首诗好!”
“古玩玉器有天价,而你这首诗实属无价,你这首诗是老夫收到最好的礼物!”
曹操心中有种莫名的感觉,感觉这首诗似曾相识,却又毫无印象,心中也只能直呼道:“怪哉!真是怪哉!”
卫仲道瞪大了双眼看向张禟,他实在想不到,在他眼中是一介武夫的张禟,居然能够写出这首诗,心中不由怀疑道:“这诗不会是他抄的吧?可是这也不对啊,这首诗做得的确好,如果是他人所作,早应该传遍大江南北。”
“难不成真的是张禟作的?”
正值壮年的袁绍,对这首诗不能像蔡邕那样做到感同身受,只是单纯觉得这首诗不错,心中不由暗暗称奇道:“没看出来,这个张禟还是一个文武全才,不枉我下这么多功夫拉拢他。”
至于刘备、孙坚跟袁绍一样,没办法身临其境感受这首诗的意境,但也觉得这首诗朗朗上口,是一首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