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太原后,刘邦快速整顿好军队,从周勃手中接过了整个军队的权力。
军权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最真实,相信任何人都是放屁。
刘邦先是亲自到大牢里释放出被自己冤枉的娄敬,亲自给他道歉,并给他官复原职并赏金百两。
刘邦又亲自给他赐姓,从此他就改成了刘敬,这对一个臣子来说是莫大的殊荣。
对于之前去打探的那十几批使者,刘邦直接把他们都杀了,因为他们对局势的判断不力,才导致自己战败,为了稳住朝局,这个锅他们必须背。
至于那些激进求战的官员,在刘邦有生之年,他们肯定是得不到重用了。
~
经过初步计算,汉匈双方的军队损失几乎持平,这场仗并没有什么赢家。
听了下面的汇报,刘邦总算是放下心来。
这场仗虽然丢人了点,但也不是什么败仗,要算上之前收复的太原和吕梁,这场仗刘邦还算是大胜呢!
他倒没怎么在意后世史官的评价,他看得很开,自己受命于天,三年灭秦,七年统一全国,有着历史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时候也没什么史官乱记载的例子,毕竟先秦时期的古籍、历史记载等等都在战乱中遗失了,现在保留下来的真的不多。
……
匈奴冒顿在平城一带整顿好兵马后,就率领着全军回到了匈奴。
此时此刻,在这占不到一点便宜,不如卖个面子给刘邦,此时撤军对双方都好看。
匈奴骑兵不适合大规模的作战,而且也没有攻城的器械,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骑兵偷袭战术,到某个地方抢劫粮食物资,抢完就跑,一点机会也不给对面。
并不占领,只是掠夺……
但是掠夺比占领更可恶!
因为骑兵的速度很快,等汉军反应过来出兵迎战时,匈奴骑兵早已经跑得没影了,所以面对匈奴的骑兵,汉军几乎是束手无策。
盛产马匹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河套,一个是匈奴的腹地,现在都在匈奴手中。
中原地区也有马匹生产,但品种不好,质量都不咋地。
而且没有广阔的草原来喂养马匹,中原地区和匈奴地区不一样。
匈奴地区大多都是散养,而汉朝大多数都是聚众群养,马匹吃的不如人家的好,练的也不如人家开,自然就没办法和人家草原相比。
综合下来,匈奴在骑兵方面会越来越强,而汉朝在骑兵方面会越来越弱。
刘邦也没办法,大汉百废待兴,自然是打不过正在巅峰时期的匈奴,只能寄希望于后世子孙了……
……
在大帐中作战后总结时,刘邦并没有给苏云升官,但苏云一点不在乎,本来也没想着做啥官。
自己这次及时把消息传到周勃军中,使汉军能够快速救援,让刘邦只在山上被围了四天。
历史上的刘邦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士兵连马匹都吃完了,最后逃生的时候自然比现在狼狈的多。
他也算变相救了刘邦,让汉军的损失最小化。
回到军帐,再次躺到熟悉的小床上,苏云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许多天来的疲惫,彻底得到了放松,苏云连衣服都没脱,很快就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再次醒来,已经是黄昏时分,由于是冬天,外面已经黑透了。
揉了揉惺忪的眼,却差点没把苏云吓背过去。
刘邦坐在自己床边盯着自己呢!
我尼玛……
自己不会是没睡醒呢吧?
出于身体的习惯,苏云还赶紧起身:“臣苏云,拜见陛下!”
刘邦赶紧伸出手来,轻轻地拍了拍苏云的肩,把即将打算行礼的苏云按了回去。
“哎哎哎,不用拜,不用拜,这么些天奔波,别说是你,连寡人也累了,确实该好好休息。”
刘邦说完,又解下身上的大布袄,把他铺到了苏云的床上。
“冬天冷,睡觉穿着衣服还盖这么薄,这哪行啊,要是受了风寒啊,那可太难受了!
不用起身了,朕这次来啊,是想告诉你一声。
朕已经下了诏书,封你为车骑将军,命你为主帅,周勃为副帅,统领十万大军先行返回都城,朕要绕道去赵国看看,
关中地区没有军队镇着可不行,朕可把这支军队的大权都交给你了,不要辜负了朕啊!”
接着,刘邦换了一个语气,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先回去,替朕好好看着朝中,另外去看看太子,如果有机会的话,好好教教太子。”
这……
如此大的恩典,苏云没想到,刘邦居然这么信任自己!!
刘邦的话颇有托孤的意味,但是此刻苏云满满的都是感动,即便刘邦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心甘情愿!
“臣,接诏!”
~~
等苏云缓好了状态,两个人又聊了一些具体的军队调动细节,刘邦才起身准备离开。
这时候,苏云特别识趣地说道:“臣起身送送陛下。”
他现在只想着赶紧把刘邦撵走,因为憋笑实在太难受了……
走了两步,刘邦好似又想到了什么,转过头来又看了一眼苏云。
苏云被刘邦直视得有些发毛,心想:这刘邦不会觉得对自己太好了,反悔了吧?
刘邦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径直走出了苏云的军帐。
苏云紧绷的神经瞬间放下,这老头,总算走了……
“哈哈哈哈———!”
现在,刘邦将十万大军军权交给自己,只任命周勃为副帅,很明显就是对自己有信任,虽然不多,但对苏云来说已经是大恩了。
皇帝谁都不信,只信制衡,用自己来制衡周勃,用周勃来制衡自己。
苏云也懒得想这么多,军权给不给自己都无所谓,反正自己没有任何造反的心,这破皇帝谁爱当谁当,反正自己没有任何心思。
苏云现在心里,只有对刘邦满满的感激。
最让他感动的,就是刘邦对他的恩典。
一个为君的人,会担心一个臣子的身体状况,还表示对臣子100%信任。
换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痛哭流涕,并向皇帝表示死死的效忠。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
刘邦一直在选择合适的人,选来选去,最后锁定在了苏云身上。
无他,因为苏云太合适了。
年轻,激进,进步很快,有权谋,有政治天赋,在统兵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最关键的是没有野心。
这就是一把合适的剑啊!
十年磨一剑,这把剑,刘邦就是要留到最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