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董山将文件缓缓合上,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抬头看向丁木村和李斯群,微微点头,声音中带着几分赞许:“你们这份计划和情报,很有价值,大日本帝国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
说罢,他将文件小心地放在一旁,端起桌上的茶盏,轻抿一口,继续道:“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要回东京参谋本部汇报,由上面再做定夺。”
丁木村和李斯群听闻,脸上虽有一丝失落,但更多的是期待,他们深知这已经是极大的认可。
还没等他们开口,清水董山话锋一转:“不过,为了让你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不至于因为一些琐事耽误进程,我也不能让你们毫无准备地干等着。”
他放下茶盏,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我可以作主把郊外的一处国军军营交给你们,作为训练基地使用。
那里场地宽敞,设施也还算完备,足够你们用来训练新招募的特工。”
丁木村和李斯群惊喜不已,连忙起身鞠躬致谢,嘴里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语。
清水董山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接着说道:“在我离开上海这段时间,你们要好好利用这个基地,把人员组织起来,开展初步的训练。
这份计划书里提到的各项事务,都要稳步推进。
我会安排专人与你们对接,有任何问题,及时汇报。”
两人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斗志。
清水董山吃过午饭便匆匆离开了。
走之前,他信誓旦旦地承诺,第二天就回日本向参谋本部汇报此事。
为此,李斯群特意送上了二十根黄澄澄小金鱼,并满脸堆笑地承诺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清水董山接过小金条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贪婪尽显无遗。
最后,李斯群亲自用防弹车把他送回了虹口,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有半点闪失。
当天下午,丁木村和李斯群怀揣着清水董山交付的手续,迫不及待地奔赴蒲淞镇。
当他们站在这座前国军军营前时,眼前的景象让二人不禁相视一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军营坐落碑坊路旁,向东就是沪西,向北就是江桥镇,交通非常方便,这为日后输送人员与物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若是驱车前往市区,也不过短短十几分钟的车程。
踏入军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操场,平整的地面由坚实的砂石铺就,面积足有两个足球场大小。
平日里,这里可用于特工们进行体能训练,到了特殊时刻,还能作为集合点,容纳下成百上千的人员。
操场四周,矗立着一排高大的法国梧桐。这些梧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投下一片片浓密的绿荫。
看着这些树,李斯群嘴角浮起一抹嘲讽的轻笑,对丁木村说道:“当年蒋光头为了讨老婆欢心,在金陵大面积种法国梧桐,没想到全国各地都跟着跟风,连这军营里也种上了。”
丁木村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哼,劳民伤财,就为了这点儿女情长,也难怪他会丢了这大好江山。”
操场的一侧,是一座小型简易靶场。靶场规模不大,地面上还残留着一些曾经使用过的弹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黯淡的金属光泽。
不过,对于练习手枪和冲锋枪的射击来说,这里却恰到好处。
靶场周围设有坚固的防护设施,厚实的沙袋堆砌成围墙,沙袋表面的粗麻纤维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略显破旧,但依然稳稳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能有效阻挡流弹,保障训练安全。
丁木村走到靶位前,捡起地上一片毛瑟手枪弹的桥夹,兴奋地对李斯群说:“看这靶场,用来训练特工的射击技能,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走进军营内部,这里的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主体营房是几排平房,虽历经风雨洗礼,墙壁上布满了斑驳的水渍和裂缝,但依然能看出当初的规整。
此外,还有专门的食堂,只是如今食堂里一片狼藉,桌椅和炊具全都不见了。
食堂后方,是一个空间巨大的仓库,仓库的大门半掩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这里不仅能存放各类物资,稍加整理,还能作为临时的武器弹药储备库。
然而,整个营房如今破败不堪,设施设备早已不复存在,门窗也都不翼而飞,只剩下空荡荡的窗框和门框。远处的围墙边,还有几个老乡正拿着工具,专心致志地撬着砖头。
李斯群兴奋地在军营里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对丁木村说道:“你看,这里稍加改建,不出半月,就能成为我们的特工摇篮!到时候,我们在上海滩可就有了自己的根基,辉煌腾达指日可待!”
“小波!去把那几个没眼力见的瘪三赶走!”丁木村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指着还在撬砖头的老乡对李海波喊道。
随后,他转头附和着李斯群,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算计:“不用等半个月,先把这里接管下来。
明天我们不是要动身去港岛吗?我们走了,兄弟们也别闲着,把之前联系的几个中统老鬼都叫过来当教官,先让他们教授兄弟练习近身搏斗、射击和驾驶车辆。
至于修缮的事情,等小鬼子的钱到位了再说,可不能我们自己再掏腰包了。”
李海波得令后,立刻带着侯勇几人气势汹汹地朝着那几个老乡冲了过去,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吓唬老百姓谁不会,盒子炮一亮,保准比丁老蔫还老实。
而丁木村和李斯群则继续在军营里谋划着他们的罪恶计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权力巅峰,肆意践踏他人生命的丑恶景象。
下午下班比较早,回到家时,屋内静悄悄的,孩子们还没回来。无所事事的李海波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新仔他们这会应该在火车站卖报纸吧,要不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