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九月初一,便是这福田院开张的日子。
天还未亮,李孟姜便早早起身。
她虽身为公主,但为了这福田院,早已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其中。
今日意义非凡,她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她精心挑选了一件简约而不失庄重的衣衫,简单梳理了发髻,便匆匆出门,前往福田院。
此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长安的街道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李孟姜的脚步轻快而又坚定,她心中满是对福田院未来的憧憬。
当她来到福田院时,工匠们已经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张开也早早地到了,他穿着一身干净的粗布麻衣,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张师傅,今日可都准备好了?”
李孟姜走上前问道。
张开连忙拱手行礼,说道:
“公主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就等迎接孩子们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福田院的屋顶上,琉璃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长安的百姓们也纷纷得知了福田院开张的消息,他们或是出于好奇,或是被李孟姜的善举所感动,陆陆续续地来到了福田院门口。
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带着孩子的夫妇,还有许多年轻的后生。
大家交头接耳,对福田院充满了期待。
“听说这福田院是临川公主主持修建的,专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
“是啊,公主真是心善,这些孩子可有福了。”
百姓们的议论声传入李孟姜的耳中,她心中倍感温暖。
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便是对她最大的鼓励。
时辰一到,李孟姜和张开一同打开了福田院的大门。
“福田院今日开张,欢迎各位前来参观!”
李孟姜的声音清脆而响亮,传遍了整个街道。
百姓们有序地走进福田院,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宽敞的院子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
正中央是一座精美的假山,假山下有一汪清澈的泉水,泉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
院子的四周是一排整齐的房屋,房屋的门窗明亮干净,屋内摆放着崭新的桌椅、床铺和生活用品。
“这福田院可真是气派,孩子们在这里一定会过得很好。” 一位老者感慨道。
在参观的人群中,有几个孩子引起了李孟姜的注意。
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头发凌乱,眼神中充满了胆怯和好奇。
李孟姜走上前去,温柔地问道:
“孩子们,你们叫什么名字呀?”
其中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鼓起勇气说道:
“我叫小石头,他们是柱子和丫丫。我们没有家,一直在街上流浪。”
李孟姜心中一阵刺痛,她轻轻地抚摸着小石头的头:
“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以后,你们可以在这里吃饭、睡觉、学习,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
小石头的眼中闪烁着泪花,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的吗?我们真的可以留在这里?”
李孟姜微笑着点了点头:
“当然是真的。走,我带你们去看看你们的房间。”
李孟姜牵着孩子们的手,走进了一间温馨的屋子。
屋子里摆放着三张整洁的小床,床上铺着柔软的被褥。
桌子上还放着一些书籍和文具。
“喜欢这里吗?” 李孟姜问道。
孩子们用力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以后,你们就在这里好好生活,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说。”
李孟姜说道。
就在这时,又有几个孩子被带到了福田院。
他们有的是被百姓发现后送来的,有的是自己听说了福田院的消息找来的。
李孟姜一一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为他们安排好住处,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准备了可口的饭菜。
中午时分,福田院的食堂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围坐在餐桌前,看着面前丰盛的饭菜,眼中满是惊喜。
这些饭菜对于他们来说,是从未奢望过的美味。
“孩子们,开饭了。大家慢慢吃,不够还有。” 李孟姜说道。
孩子们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嘴里还不时发出赞叹声。
“这饭菜太好吃了,姐姐,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一个孩子说道。
李孟姜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心中也充满了满足感。
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饭后,李孟姜把孩子们召集到院子里。她站在台阶上,看着眼前这些可爱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
“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福田院的一员了。
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以后,我们会请先生来教你们读书识字,让你们学习本领希望你们能在这里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们听了,纷纷点头。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
李孟姜说着,把张开拉到了前面。“
这是张哥哥,福田院就是他带着工匠们修建的。
以后,张哥哥也会在这里照顾大家。”
张开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
“孩子们,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
孩子们纷纷向张开道谢,张开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心中也充满了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里,福田院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在院子里晨读,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整个福田院。
白天,先生会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学习礼仪。
课余时间,孩子们会在院子里玩耍、嬉戏,他们的笑声给福田院带来了无尽的生机。
李孟姜每天都会来到福田院,陪伴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
她会给孩子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歌、跳舞。
在她的关爱下,孩子们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而张开也没有闲着,他不仅负责福田院的日常维修工作,还会教孩子们一些手工技艺。
他教孩子们如何制作简单的木雕、竹编,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孩子们对这些手工技艺充满了兴趣,在张开的指导下,他们做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福田院的名声越来越大。
不仅长安的百姓们纷纷为福田院捐赠物资和钱财,就连一些官员和富商也被李孟姜的善举所感动,加入了支持福田院的行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福田院变得越来越好,收留的孩子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