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治疗:1月29日,星期二,阴
今天的病人是李太太,一位38岁的家庭主妇。她穿着一件剪裁精致的香槟色连衣裙,搭配一条珍珠项链,脚踩一双名牌高跟鞋,手里还拎着一只限量版的手提包。她的妆容精致,但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和焦虑。
“医生,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李太太坐下后,双手紧紧抓住手提包的带子,声音有些颤抖,“我丈夫说,如果我再这样购物,我们就要破产了。”
我点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我知道我不该买那么多东西,但我控制不住自己。每次看到新款的衣服、包包,我就觉得非买不可。如果不买,我就会觉得特别焦虑,甚至睡不着觉。”
“李太太,您能描述一下购物时的感受吗?”我问道。
“购物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快乐,好像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但回到家后,看到那些东西,我又觉得特别内疚,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记录下她的话,心里初步判断她可能患有强迫性购物障碍。这种病症通常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有关,患者通过购物来缓解负面情绪,但事后又会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李太太,您愿意和我一起探索一下,为什么购物会让您感到如此快乐吗?”我问道。
她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那我们从您的童年开始吧。您小时候,父母会给您买很多礼物吗?”
她摇了摇头,“我父母很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次他们出差回来,都会给我带礼物,但我觉得那些礼物并不能填补他们不在身边的空虚。”
“所以,购物对您来说,可能是一种填补内心空虚的方式。”我解释道,“您通过购物来获得短暂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并不能持久。”
她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声说:“也许您说得对。”
---
第二次治疗:2月5日,星期二,晴
今天的李太太看起来比上次放松了一些。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针织衫,搭配一条白色长裤,显得更加柔和。
“医生,我上周试着控制自己不去购物,但最后还是买了一双鞋。”她有些沮丧地说。
“没关系,改变需要时间。”我安慰道,“您能告诉我,是什么促使您买了那双鞋吗?”
“那天我和丈夫吵架了,他说我不关心家庭,只关心购物。我觉得很委屈,就去了商场。看到那双鞋的时候,我觉得它特别适合我,好像穿上它,我就能证明自己还是有价值的。”
“您觉得购物能让您获得自我价值感,对吗?”我问道。
她点了点头。
“李太太,我想和您一起做一个练习。下次当您感到焦虑或委屈时,试着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购物可能只是您逃避情绪的一种方式,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另外,我建议您每天记录一下自己的情绪和购物行为,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您的购物触发点。”
“好的,我会试试。”她答应道。
---
第三次治疗:2月12日,星期二,小雨
今天的李太太显得有些疲惫。她穿着一件灰色的风衣,妆容也没有上次那么精致。
“医生,我这周试着记录了自己的情绪和购物行为。”她拿出一本笔记本,递给我。
我翻开笔记本,看到她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天的购物冲动和情绪变化。
“我发现,每次我和丈夫吵架,或者感到孤独的时候,我就会特别想购物。”她说道。
“这是一个很好的发现。”我赞许道,“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用其他方式来应对这些情绪,而不是通过购物。”
“比如呢?”她问道。
“比如,当您感到孤独时,可以试着给朋友打个电话,或者去教堂静坐。当您和丈夫吵架时,可以试着和他沟通,而不是用购物来逃避问题。”
她点了点头,“我会试试的。”
“另外,我建议您设定一个购物预算,并且每次购物前,先列一个清单,只买清单上的东西。”
“这听起来有点难,但我会努力做到的。”她说道。
---
第四次治疗:2月19日,星期二,阴
今天的李太太看起来比之前更加自信。她穿着一件简单的黑色连衣裙,手里没有拿任何购物袋。
“医生,我这周只买了一件必需品,而且是在预算内的。”她兴奋地说道。
“这真是太棒了!”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我发现,当我停下来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时,我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而且,当我试着和丈夫沟通时,我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好了。”
“您做得非常好。”我赞许道,“这说明您已经找到了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情绪。”
“是的,我觉得自己好像重获新生了。”她微笑着说。
“李太太,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您可能会遇到反复,但请不要气馁。只要您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更多的改变。”
她点了点头,“谢谢您,医生。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方向。”
---
治疗总结
通过四次治疗,李太太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购物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问题,并学会了用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改变了不合理的思维模式,而精神分析法则让她更深入地理解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治疗结束后,我站在诊所的窗前,看着李太太远去的背影,心里感到一丝欣慰。作为一名心理医生,能够帮助病人找到内心的平静,是我最大的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