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秋天,是一幅温婉而又多彩的画卷。当秋风轻轻拂过,江南的水乡便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轻纱,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馈赠。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静谧的湖面上,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如同水墨画中的淡墨轻描。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斑驳陆离,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街道两旁,梧桐树的叶子渐渐变黄,随风飘落,铺就了一条金黄的小径,行人踏过,发出沙沙的响声,是秋天独有的旋律。
阳光变得柔和,湖面上波光粼粼,渔舟唱晚,渔民们收获着肥美的大闸蟹,这是江南秋天的美味。稻田里,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随风轻轻摇曳,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偶尔,一群白鹭飞过,划破宁静的天空,留下一道道优雅的弧线。
映照在古镇的白墙黑瓦上,给古镇增添了一抹暖色调。炊烟袅袅升起,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夜幕降临,江南的秋天更显宁静,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让人心旷神怡。
江南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诗意的季节。在这里,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很难感受秋天的美好,每天,奔波在尘世中。
我们只有站在远离城市的喧闹时,才能静静的体悟的秋天的美丽。
我们站在庄园的住宿楼的场地上,城市的高楼不见了,只有一片片树林和绿地,还有一片片的湖面,心情瞬间安静了很多。
我看着远方,很多人也边吸烟边看着远方。
等他们吸完烟,我们四个人,进了楼里,去办理的入住。
老陆和老李一个房间,我和小江在他们隔壁。
这里的整体,装修都比较老旧,标准都不到三星吧。
我们放好了东西,在床上躺了一会。
过一会,有人来敲门了,小江去开门了。
老陆一会就进来了,说:“老朱到了,我们一会出发了。”
小江问:“去哪里?”
老陆说:“我先去苏州找个园林逛逛,中午找个松鹤楼或者得月楼吃个饭,下午找个古镇游览下,晚上回来吃螃蟹和农家菜。”
我说:“安排的很好啊。我们就当跟团游了。”
我从床上翻身起来了,喊了一声:“出发。”
我和小江就跟在老陆后面出了房间,来到了宾馆的门口的场地上。
已经站了很多人了,人群三三两两的在聊天,有人在抽烟。
没看见老朱,估计还在房间里呢。
老陆说:“我们一会去找个苏州园林,游览下,你们有啥建议啊?”
其他人说:“都可以啊,无所谓。”
我说:“苏州市区的园林,比较有名就是拙政园、留院和狮子林了吧。”
老陆说:“这些地方,大多去过,我想到一个地方,有很多人没去过,沧浪亭。”
小江说:“上海有很多面馆叫沧浪亭,这个园子没有去过。”
我说:“可以,一会去问下老朱。”
老陆说:“如果去沧浪亭,那离松鹤楼更近一点,我们中午去那边吃好了。”
老陆看了下老张,老张说:“我无论去哪儿都成。”
一会老朱出来,后面跟着三个人,其中一个似乎见过。
老陆说:“老朱啊,你们来了几个人?”
老朱说:“我们四个人。”
老陆说:“我们这边四个人,老张他们三个人,加你一共是一个人。现在我们去沧浪亭逛一下,到了苏州园林也算游览了一下。中午去松鹤楼吃饭,下午去哪里一会吃饭时候再说。你看呢?”
老朱看了下旁边的朋友,他们都说都可以,老朱说:“行啊,那就出发吧。”
我们一行人,三辆车,驶出了小庄园,开往了苏州市区。
在阳澄湖附近的风光还是很好,都是碧波的小湖泊,想想它的水面下,到处都是横行之物,也蛮有趣的。
没有高楼大厦,就是有几幢两三层的小楼,基本也是小小的山庄,都是游人来旅游的。
车窗开着,秋风吹拂在脸上,感觉很舒服。
春风吹在脸上偶尔还有一点冬天的味道,秋风有一点夏天的味道,丝丝凉凉。
快进苏州市区,路边的建筑开始密集了。
先是工厂区,各种高大的厂房,分布在道路的两旁。道路很宽敞,车辆不多,人也不多。
等到路上车辆很多了,路边也基本都是居民的小区了。
苏州是一座新老结合的城市,一边是像昆山这样发达的工业区,一边是像姑苏这样的千年古城,依然保留了很多上千年的味道。
很快到了姑苏区了,道路就难走多了。
一会就到了沧浪亭。
沧浪亭始建于北宋,元明时期曾经改为佛寺。
沧浪亭占地1.1公顷,主要建筑是以江南园林的建筑形式为基础,融合宋代和明代的建筑的特点。
沧浪亭内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自周到清朝2000多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名人石刻像594尊。
苏州园林整体早已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上海有很多都是以沧浪亭命名的面店,以苏式面条和点心而闻名。
我们一众人,在沧浪亭门口拍了一张合影。
然后,我们就慢慢走进了沧浪亭。
我来过苏州很多次,其他园林也都去过,像拙政园、留院、狮子林等,前后肯定不止去过一次。
这是我第一次到沧浪亭来,因为每次我的目光都是在其他几个名气更大的旅游景点,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还有虎丘和寒山寺等,每次都把沧浪亭疏漏了。
在我的自己的思维里,总会把沧浪亭和面馆联系在一起,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古典园林。
我之前还去过苏州博物馆,看了看。
苏州这么多园林,前几天在网上看了苏州一共有108座园林。
苏州除了园林,还有很多的水乡古镇,周庄、甪直、同里、木渎,都是闻名天下的。
不过,我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所以对古镇也不是很感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