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内部忧患
尽管林小羽在外交上竭力周旋,试图为荆州开辟一条生存与发展之路,但此时的荆州内部却也悄然滋生出诸多忧患,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让荆州这艘大船触礁搁浅。
荆州在经历连番战火与快速发展之后,阶层分化逐渐显现。一些世家大族在战争中通过囤积物资、兼并土地等手段积累了巨额财富与庞大势力,他们开始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与民争利。普通百姓虽因林小羽推行的政策生活有所改善,但面对世家大族的压迫,仍苦不堪言。
一日,一位老农夫满脸悲戚地来到荆州府衙告状。他哭诉着说,自家仅有的几亩薄田被当地的一个世家大族强占,前去理论还被其家丁打伤。林小羽听闻此事,怒发冲冠,他立刻下令彻查此事。
“主公,此事并非偶然。如今荆州境内,类似之事屡见不鲜。这些世家大族倚仗其财富与势力,无视主公法令,长此以往,荆州民心必失。”诸葛亮忧心忡忡地说道。
庞统也进言:“主公,我们必须对这些世家大族加以约束,否则荆州内部将矛盾丛生,难以稳定。可颁布新的土地法令,限制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同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对新开垦之土地给予法律保护。”
林小羽点头道:“二位先生所言极是。荆州之根基在于百姓,若百姓受苦,我等何谈复兴汉室。传令下去,立即着手制定土地法令,严厉打击世家大族的不法行为。”
然而,荆州的军队内部也出现了问题。一些将领在经历多场大战后,开始居功自傲,对军队的纪律与训练有所松懈。部分士兵受其影响,也出现了军纪散漫的现象,在城中酗酒滋事、欺压百姓之事时有发生。
关羽得知此事后,深感愧疚,他来到林小羽面前,单膝跪地:“大哥,是我管教不严,致使军中出现此等乱象。我愿受罚,还请大哥降罪。”
林小羽扶起关羽,说道:“云长兄,此非你一人之过。荆州军队能有今日之规模与战斗力,你功不可没。但如今军队出现问题,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可在军中开展整风运动,加强纪律教育,对违反军纪者严惩不贷,同时对有功将士给予适当奖励,激励他们保持初心,继续为荆州效力。”
“诺!”关羽领命而去,他亲自在军中整顿纪律,对违反军纪的士兵进行严厉处罚,对表现优秀的将士则予以表彰。在关羽的努力下,荆州军队的纪律逐渐恢复,士兵们的训练热情也重新高涨起来。
但就在林小羽忙于处理内部事务之时,东吴的密探在荆州的活动愈发猖獗。他们不仅继续拉拢荆州的军政人员,还暗中收集荆州的军事布防、经济情报等,为东吴再次进攻荆州做准备。
林小羽察觉到东吴密探的活动后,决定采取反制措施。他令诸葛亮组建一支情报队伍,专门负责侦查与反侦查东吴密探的行动。
“孔明先生,荆州的情报安全关乎生死存亡。这支情报队伍必须精挑细选,训练有素,能够在暗中与东吴密探展开较量,保护荆州的机密。”林小羽叮嘱道。
诸葛亮道:“主公放心,我自会挑选合适之人,定不会让东吴密探得逞。”
在诸葛亮的精心策划下,荆州的情报队伍迅速组建起来。他们乔装打扮,混入荆州的大街小巷,密切监视着东吴密探的一举一动。很快,便发现了一些东吴密探的藏身之处与联络点。
“主公,我们已掌握了部分东吴密探的踪迹。是将他们一网打尽,还是放长线钓大鱼?”诸葛亮请示道。
林小羽思索片刻,说道:“先不要打草惊蛇,暗中监视他们,看看他们究竟在谋划何事。若能顺藤摸瓜,找出东吴在荆州的整个情报网络,将其一并摧毁。”
“遵命。”诸葛亮领命而去,继续指挥情报队伍的行动。
与此同时,前往益州的张松回到成都后,向刘璋极力劝说与荆州结盟。他详细描述了荆州的繁荣昌盛、林小羽的英明神武以及结盟对益州的诸多好处。
“主公,荆州与益州唇齿相依,若能结盟,可共同抵御曹操与东吴。且荆州有诸多先进之技术与理念,可助益州发展。林小羽更是胸怀复兴汉室之大志,与他合作,必能成就一番大业。”张松言辞恳切地说道。
刘璋在张松的劝说下,心中有所动摇。但他仍有些疑虑,毕竟结盟之事关系重大,需谨慎考虑。
“张松,此事容我再思量思量。你且退下。”刘璋说道。
而在汉中,林小羽派去的使者再次与张鲁会面,经过一番深入交流,张鲁对结盟之事的态度有所松动。他看到了荆州的诚意,也意识到与荆州结盟或许是在乱世中谋求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使者先生,你且回荆州告知林小羽,我汉中愿与荆州保持友好往来,在一些事务上可相互合作。至于结盟之事,待我与教中众人商议后,再做定夺。”张鲁说道。
林小羽在荆州听闻各方消息,心中明白,荆州的命运依然在风雨中飘摇。内部的忧患需要尽快解决,外交上的努力也不能放松,只有这样,荆州才能在这三国乱世中站稳脚跟,向着复兴汉室的目标艰难前行。他望着荆州的天空,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绝不放弃,一定要守护好荆州这片土地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