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赤壁暗流
长江之畔,林小羽站在营帐前,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思绪万千。自与江东结盟以来,局势愈发复杂,曹操大军压境的阴影笼罩着整个荆州。
此时,诸葛亮来到林小羽身边,羽扇轻摇,道:“林公,曹操此次南征,来势汹汹,其兵力数倍于我联军。虽有长江天险,然亦不可掉以轻心。”林小羽点头,他深知曹操的军事才能和麾下众多能征善战之士绝非等闲。
“亮以为,当务之急是摸清曹操水军的虚实。曹操虽新得荆州水军,但其士卒多为北方之人,不习水战,此乃我等可利用之处。”诸葛亮继续说道。林小羽眼睛一亮,道:“孔明所言极是。我欲派人混入曹营,探查军情,只是此去凶险万分,需得智勇双全之人。”
正商议间,一员小将挺身而出,乃是林小羽帐下的赵风。“主公,末将愿往。末将曾在江边长大,熟悉水性,且略通些隐匿之术,定能探得消息归来。”林小羽看着赵风坚定的眼神,沉思片刻后道:“赵风,此行任务艰巨,你务必小心谨慎。若遇危险,不可恋战,速回营报信。”赵风领命而去。
在赵风离去之后,林小羽又与诸葛亮商讨起联军的布防。林小羽提出借鉴现代军事的防御体系,在江边设置多层防线,利用弓箭、投石机等武器构建起立体防御网络。诸葛亮听后,抚掌笑道:“林公此计甚妙,可使曹军难以轻易突破。”
数日后,赵风归来,带回了重要情报。原来曹操为了解决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的问题,命人将战船用铁链相连,以保持船身稳定。林小羽得知此消息后,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所熟知的赤壁之战中的关键情节。他与诸葛亮相视一笑,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们心中形成。
然而,联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江东的一些将领对林小羽这位突然崛起且带着奇异理念的人颇有微词,认为他不过是运气好才得此地位,在军事会议上时常对他的提议提出质疑。林小羽明白,若不解决内部的矛盾,联军难以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于是,林小羽决定亲自与江东将领们沟通。他召集众人,诚恳地说道:“诸位将军,我林小羽深知自己资历尚浅,然如今大敌当前,我们唯有齐心协力,方能保得江东与荆州的安宁。我所提出的策略,并非凭空臆想,乃是经过深思熟虑,且有诸多成功先例。若诸位有何疑虑,尽可提出,我们共同商讨。”林小羽的坦诚逐渐打动了一些将领,他们开始认真倾听林小羽的计划。
与此同时,曹操营中也并不平静。谋士贾诩向曹操进谏:“丞相,林小羽此人不可小觑。其行事风格迥异于常人,且在荆州颇有民心。我军虽兵力强盛,但对其不可轻视。”曹操微微点头,他心中对林小羽也有几分忌惮。“文和所言,吾岂不知。只是如今大军已至,唯有一战,方能平定江南。”
而在曹操的水军之中,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正加紧训练水军。他们深知自己在曹操阵营中的地位取决于能否在这场大战中立功,因此对水军的训练要求极为严苛。但曹操对他们也并非完全信任,暗中派遣了自己的心腹将领于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林小羽这边,在解决了部分内部矛盾后,联军开始按照计划进行准备。黄盖主动请缨,愿率敢死队诈降曹操,以寻找战机火烧曹军战船。林小羽看着这位老将,心中敬佩,他知道这一去九死一生。“黄老将军,此计虽妙,但太过危险。若有差池,将军……”黄盖打断他的话:“林公不必多言,盖受孙将军厚恩,此时正是报效之时。”林小羽只得叮嘱黄盖千万小心。
随着准备工作的进行,长江之上的气氛愈发紧张。一场决定三国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林小羽在这历史的漩涡之中,凭借着现代的智慧和勇气,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他在营帐中反复推演着作战计划,考虑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天气变化到曹军的应对策略,每一个细节都不敢疏忽。
在这赤壁之战前夕,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谋划、布局,而林小羽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这三国乱世的大湖中激起层层涟漪,未来的走向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他能否在这场大战中脱颖而出,改变历史的进程,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唯有那滚滚长江水依旧奔腾不息,见证着这一切的发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联军在江边严阵以待,士兵们日夜操练,士气高昂。林小羽则不断派出斥候,密切关注曹军的动向。终于,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曹操的战船开始缓缓向联军的阵地驶来,赤壁之战正式打响,林小羽站在指挥台上,目光坚定,他知道,这一刻,历史将由他和联军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