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一个深夜,一阵细微的沙沙声把乔念心从睡梦中唤醒。
她侧耳细听,原来是下雨了,雨滴打在茅草屋顶上,那声音实在扰人。
乔念心翻了个身,把头深深埋进枕头里,打算接着睡。
等到第二天清晨醒来,她才发现气温大幅下降,屋顶和路边都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
原来,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也是乔念心成为大启国公民后迎来的第一场雪。
虽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但乔念心还是忍不住担心地里的果树,以至于听课的时候有些走神。
李海泉提问时,她答错了,结果被轻轻打了两下手心作为惩罚。
潍坊村的小学里只有乔念心一个女学生,平日里李海泉对她十分喜爱,虽不能完全免去惩罚,但下手很轻,乔念心几乎没感觉到疼,手心也没什么异样。
要说李海泉为什么会成为潍坊村小学的老师,就得从曾国仑那天匆匆回县城说起。
那天曾国仑回来得不算晚,和萧老爹聊了大概半个小时后,萧老爹就骑着毛驴急忙出去了一趟。
回来后,萧老爹宣布已经和当地里长商量好,要在潍坊村开办一所小学堂,附近村子的孩子,不管男女,只要想读书识字都能报名。
像乔念心、萧有为、狗剩这些年纪小或者没什么基础的孩子,会进入启蒙班学习,学校会重新聘请启蒙老师来授课;而像萧正道、萧安民这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由曾国仑亲自教导。
小学堂选在离萧家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占地大概两亩,计划建成一个有前后院的院子,前院是教室,后院是老师及其家属的居住区。
说干就干,地基划定后,萧老爹就开始召集人手动工建设。
然而,教学楼才刚开始施工不久,新聘请的启蒙老师就带着家人来到了潍坊村。
大家看清这位新老师的模样时,都惊讶不已——竟然是李海泉!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海泉不仅自己来了潍坊村,还把妻子和只有几个月大的儿子也一起带来了。
在绿柳村,大家都知道李海泉和李保全并非一母所生。
李海泉的母亲一辈子就生了他这么一个孩子。
可让人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李海泉离开绿柳村,把母亲独自留在村里,自己却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潍坊村当启蒙老师呢?
黄氏和王氏看到李海泉扶着抱着孩子的妻子刘氏从马车上下来时,惊讶得说不出话,都没敢去问具体情况。
萧老爹好像知道些内幕,只是没想到李海泉来得这么快。看到李海泉一家时,他也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回过神,轻咳一声,提醒正盯着李海泉夫妇看的黄氏婆媳。
黄氏和王氏缓过神后,互相使了个眼色,暂时把心中的疑惑放下,招呼萧天宝出来帮李海泉把行李搬进屋里,还引导抱着孩子的刘氏到堂屋坐下。
黄氏接过孩子,一边逗着孩子一边和刘氏聊天,王氏则去整理曾国仑旁边的房间,给李海泉一家当临时住处。
等小学堂建好,曾国仑和李海泉一家就会搬进去住。
因为李海泉提前到了潍坊村,曾国仑就把小学堂的招生工作交给他负责,自己专心教萧正道等人读书。
虽说报名的学生不多,但在九月中旬之前,李海泉还是完成了招生任务。
到了九月底,小学堂建成,新桌椅也添置好了,开课的条件基本具备。
萧老爹特地去金光寺请如大师选了两个好日子,一个是两位老师搬家的日子,另一个是小学堂正式开学的日子。
就这样,李海泉在潍坊村安了小家,只有在休沐日才带着家人回绿柳村看望母亲。
徐氏消息很灵通,李海泉一家刚到潍坊村不久,她就以看望狗剩为由来拜访,还私下把关于李海泉的事情告诉了黄氏和王氏。
而乔念心、萧有为等人,既不太关心李海泉为什么来潍坊村教书,也不在乎绿柳村的教育会不会受影响,他们只对李海泉的到来感到欢迎和开心。
得益于这个小书院,萧家的兄弟们拥有了更多结交朋友的契机。
然而,乔念心却难免有些失落,毕竟在整个书院里,她是独一无二的女孩子。
正因为乔念心是唯一的女性学员,李海泉对她尤为包容,像今天这种打手板的情形实属少见。
尽管萧有为心里清楚,李海泉举起手板落下时不会真的弄疼乔念心,但他仍旧紧张不已。
李海泉刚宣布下课,就马上捧起乔念心的小手,对着她的掌心缓缓吹气,满含关切地问道:“妹妹,疼不疼呀?”
乔念心一边摇头,一边小声对萧有为说:“不疼,夫子下手可轻了,一点都不疼。咱们赶紧回家吧。”
萧有为瞧了瞧乔念心的手心,和平时并无差别。
见她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萧有为心中突然冒出要好好教导妹妹的念头,于是一脸严肃地说:“以后上课可别分心,要是真把夫子惹恼了,可就不止这两下手板了。你看昨天赵文宇被夫子打得都哭了!”
一想起昨天赵文宇因调皮捣蛋遭受的惩罚,乔念心嘴角忍不住抽搐,连她都觉得那两板子肯定打得挺疼,于是赶忙点头应允。
不过,一想到田里的果树,她的脸上又浮现出担忧的神色。
萧有为留意到乔念心的表情变化,生怕她因为害怕挨打就不愿再来读书,赶忙安慰道:“妹妹别担心,海泉叔那么疼你,只要你专心听讲,他才舍不得打你呢!”
“没错,海泉叔可喜欢念心妹妹啦!”
后面的狗剩跟着附和。
“嗯,海泉叔最好啦!”
乔念心随意地点点头,任由萧有为牵着她的手,三人一同慢悠悠地往家走。
可走到院子门口时,乔念心停住了脚步,她心里还是惦记着田里那些果树到底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