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爷子跟我们讲。
在清末民国,这附近所有的地都是亢家的。他家祖祖辈辈都是租亢家的地,但位置不太好,在东南边的八宝卧虎山上。
卧虎山的曹侯爷庙供的也不是曹操,而是曹无佞侯。
说起来这八宝卧虎山可是来历悠久,“八宝”分别为满水井、马跑泉、朱砂洞、黄鹿泉、酸枣木角住、洋豆芽檩子、锯解石、聚宝盆。
其中有几个与李老爷子住的封侯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六七十年代,在封侯村附近发生了一件大事。
因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的翻晒节,各地刚收麦种玉米后都农闲下来,将各自存留的农副产品交换。
卧虎山清凉可避酷暑,山顶的曹侯爷庙就成了四里八乡交流之所,顺带举行庙会以祈求曹侯爷保佑秋季丰收。
庙前的空地上乌压压挤着各种民众,卖糖葫芦的,拉洋片的,演杂耍顶大缸卖艺的,舞旱船扭秧歌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临时搭的戏台上蒲剧班子正唱完《白毛女》样板大戏,人群刚要散去时。
就看戏台上搬来一桌一椅一抚尺,一老汉穿着无袖麻布盘扣衫,挥舞着蒲扇走上堂前坐在椅上。
听那扶尺惊堂,啪的一声摔到案几,将看戏将走的人群又拉了回来。
“道可道,道最忧,悠悠乱世人发愁,愁容满面作何解,曹无佞候保千秋。
众位父老,今日小老儿借曹老爷庙会,跟大家伙说一说这曹侯来历。若小老儿讲的好,就赏个三瓜俩枣,讲得不行,乡亲父老也多多担待。”
啪,惊堂木响。
话说隋末唐初,晋南大旱,汾河断流,井枯溪干,偏偏又遭兵灾。百姓是求天天不应,祈地地不灵。就差卖儿鬻女,易子相食了。
时任浮山县县令的曹臣心系百姓,常乘老马翻山越岭寻找打井之所。
这一日行到山前,发现有一黑虎卧在山间,这黑虎盯着一只黄鹿,正待扑咬美餐一顿。曹任不忍生灵命丧虎口,弯弓搭箭就射。
没曾想一箭就将黑虎射倒在地,可等曹任过去查看。这黑虎竟然和那黄鹿一样消失不见,曹臣倍感惊奇,从地上抽出箭来。
这一抽非同小可,手起箭出,一股清水从地面箭眼中涌出,他本找水找的口干舌燥,捧起水来就喝,直觉甘甜清冽,极为可口。
想着老马也很久没喝,可四下望去,他乘坐的老马早被黑虎吓瘫在地,两只前蹄子不安的在地上来回刨,不一会竟然也挖出一口泉水来。
曹臣见山泉出水,招呼百姓修渠灌溉。百姓听闻此事便将这山称卧虎山,黄鹿引水之处叫黄鹿泉,老马刨地之处称为马刨泉。
可这位曹臣县令,为百姓找泉早就耗尽体力,油尽灯枯。如今心中大事已了,直接驾鹤而去。
此时江山动荡,各路反贼层出不穷,又有刘武周杀死太守,勾结突厥人举兵作乱,占了平阳。
一日,李世民率军夜行。秋月朗朗,凉气袭人。将士们沿着谷地中的小路蛇行而前,为首一匹白玉战骑上正是主帅李世民。此时,他回过头来,威严地扫视左右问:“行至何处?”
军师徐懋公从背囊中抽出战阵图,展在马前。借着月光一瞅,不由得惊叫出声:“唉呀,不好!此处是平阳的卧虎山,殿下是真龙,进了虎山难免龙争虎斗,真是不祥之地,快快前行,冲出峡谷。
话音未落,只听马蹄阵阵,杀声震天,一彪人马杀将而来,拦住去路。前面的两员将领,一人乘乌龙驹,一人骑虎斑马,横刀立马,张牙舞爪。
李世民急道:“何人拦驾!”
乌龙骑的大将张口骂道:“你爷爷刘武周在此,留下首级再走!”
李世民大吃一惊,这人乃杨广手下大将,在此不期而遇,难免—场恶战。
召来军师徐懋公,大将秦琼议定,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出去。只见突厥兵卒,一个个剑刺无血,刀砍无伤,骁勇非常。唐兵冲杀不出,又败了回来,只得死守营寨,等候援兵。
突厥首领图门精通魔法,善施妖术。见唐兵已伤锐气,便和刘武周密议摆一场恶魔阵。这日,李世民正在帐内闷坐,忽然天昏地暗,风沙滚滚。风沙过处,图门剪成的万千纸人纸马,冲杀而来。唐兵虽勇,怎奈寡不敌众,多半战死。
值此生死攸关之际,卧虎山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大雨夹杂着如拳头般大小的冰雹,铺天盖地,径直冲向敌阵。图门的纸人纸马,瞬间散落一地。阵上的将士,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唐兵则愈战愈勇,锐不可当。李世民率军紧追不舍,杀得刘武周和图门落荒而逃。众将领纷纷惊疑地议论:“不知是哪路神仙救驾?”
只闻空中传来一阵马铃声,由近及远。行不多时,小路上横着一块丈余长的大冰雹。李世民定睛细看,只见冰纹组成一行大字:浮山县令曹臣救驾。李世民急忙下马,口中连连道谢:“谢曹臣救驾之恩。”
回到帐中,派人查探,此处果真是有曹臣此人,且为官清正廉洁,深得百姓拥戴。
功高莫过救驾,可这曹臣早已死去多年,李世民没办法,便封曹臣为浮山县无佞侯,坐镇黑虎山保一地平安,被救驾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封侯村。
其后又在山顶建庙,受百姓供奉,千余年来香火不断。李世民当皇帝后,又寻其后人赏赐聚宝盆,以安万世。
话说这聚宝盆可是宝贝,放进去一文隔天就能吐出十文...
说书先生正讲得起劲儿,就听下面有几个戴着红袖章年轻人喊叫。
“什么纸人天兵拦路,死人救驾封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都说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你这说书的老小儿还敢公开宣扬迷信!
老子要代表人民给你这个坏分子挥舞正义的铁拳,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h卫兵!给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