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三大惊,“不能吧,小八才十二岁,瞧着就是个受气包、隐形人的样子,她这么……深藏不露?”
贺四深深瞧了一眼贺三,“也就你是个傻子。真以为小八与小七同岁,她们就一样的天真了?”
贺三这就不服气了,“我怎的就是傻子了,你平常看我吃过什么亏?”
贺四不稀罕理她,“是,你哪里会吃亏,你生来就是专程同我不对付的。”
贺三赶忙追上去说上两句软话,顺势询问,“七妹妹好些日子没来闺学,咱们要不要去看看她。”
贺四还能不知道贺三的尿性,“有什么好瞧的,她上午跟着大伯母管家,现在又有李嬷嬷贴身教导,来不来闺学又有什么打紧的。”
贺三撇嘴,“二姐姐翻年就要出阁了,咱们两个今年也十四了,怎的没人管咱们要不要学这些呢?”
贺四捏了捏她,“慎言!咱们学堂的夫子,也有教导过管家理事的。”
贺三忿忿不平,“那哪能一样,不过是纸上谈兵。”
这话贺四就不好接了,她是二房嫡女,自有她母亲詹氏私底下教导。
至于二姐姐,她母亲先前也带在身边调教过一阵的。
甭管是不是做样子,反正这个环节是没有省的。
至于三姐姐所在的大房,那是大伯母沈氏说了算的,甚至整个侯府内宅,都可以说是沈氏说了算的。
怎么教,什么时候教,她一个隔房侄女哪里管得着。
贺三想着大房的庶女,一个已经出嫁的大姐姐,因着是头一个,嫡母不能明目张胆的苛待,大姐姐也是跟着学过一星半点儿的管家的。
至于六妹妹,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竟被昭仪娘娘看中了,身边有那两个嬷嬷教导,以后的前程哪里差得了。
整个大房,只有她这个不上不下的庶女,被忽略了个彻底。先前还在嘲笑金遥遥,这会子觉得自己说不得还比不上金遥遥。
好歹三婶子对金遥遥那是用了真心的,纵得金遥遥一个表姑娘,敢在侯府与真小姐大小话。
贺四宽慰贺三,“在娘家没机会练手,以后你去了婆家也是一样的。还怕以后没机会管家?
我倒担心你到时候嫌弃管家麻烦,撂挑子不干呢。”
贺三并没有感觉被安慰到,转而又给自己打气,“算了,不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了。
闺学里现在有两位嬷嬷,我争取好好表现,能得个她们两分真传,以后去了夫家,也能少受欺负。”
贺四就喜欢贺三这永远打不倒的样子,“这就对了嘛,两位嬷嬷教导咱们,又不会故意藏私。咱们又不比旁人笨,我就不信咱们学不出个道道来。”
贺三贺四对视一笑,心情瞬间好了许多。
贺四问,“还去看七妹妹吗?”
贺三:“不去了,没得讨人嫌。”她害怕自己会嫉妒得发疯。
-----
逸梅园
沈氏在等花思蓉的间隙,询问问琴,“我之前叫你查,世子爷与表姑娘私底下,有没有见过面,可有查到什么?”
问琴恭敬地回道,“具体是否见过面,奴婢无能,没有查到。
不过,奴婢查到有好几次,世子爷与表姑娘在同一处地方附近出现过。
至于两位主子有没有私底下见面,奴婢不敢妄自揣测。”
沈氏捏着帕子的手紧了紧,蓉姐儿长得漂亮,要是打眼瞧过一眼,定然还想再看第二眼。
但愿她的璋哥儿不要陷进去。
再等等,再等等儿媳妇就进门了,到时候喊儿媳妇多往他们院子里放几个伺候的人,不怕收不住儿子的心。
“给表小姐请安。”
听着院子里传来的声音,沈氏晓得是花思蓉来了。
见礼之后,沈氏一时间倒不知道如何开口。
要是花思蓉主动勾引贺知璋的,她还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花思蓉。
可万一花思蓉根本就不知道璋哥儿的心思,她这一通爆料,岂不是坐实了这段奸情?
万一蓉姐儿眼红侯府的权势,要上赶着给璋哥儿做妾,那她先前劝退亲儿子那番话,岂不是成了笑话。
各种情形在沈氏的脑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最终沈氏还是选择开口询问起花思蓉的婚事。
“从上次你父族来人后,我就开始给你相看起了人家。我想着你父母双亲皆不在,我是你亲姨母,你的婚事,我揽过来自然是应尽的责任。
虽说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我还是想问一问你的意见。毕竟嫁了人过日子的是你,所以姨母今日寻你来,是想问一问,你想嫁个什么样的?
士农工商,你虽是商籍,可你现在住在侯府,你要是想嫁个勋贵之家也不是不能够的。”
“我知你不愿做妾,满京城里,不知道多少落魄的勋贵之家,只能维持表面的风光。
你手里不差银子,我出面挑个合适的贵族,蒋老爷出面保媒,这事儿啊,铁定能成。”
花思蓉此刻是真心感谢沈氏的一番打算,但她不愿意拿手中的银子去养一府的人,说不得还能养出一府的白眼狼来。
商户女嫁进达官贵人之家,给嫡子当妾,给庶子当妻的例子,她从小听到大,能够有个好结局的,她一个没听过。
所以,她说,“姨母,我还是想找个穷苦些的读书人,不求他多上进,只要家中人口简单和睦,便好。”
沈氏打小就生活在京城,天子脚下。每三年就有一场科举选官,听过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不知凡几。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你万万不能,受了那些情情爱爱的话本子的影响,你年纪轻,不知道那都是些害人的东西。
里头写的所谓富家千金与落魄书生双宿双飞的故事,都是那些翻不了身的穷书生,仗着认得几个字,就开始臆想杜撰的。
他们郁郁不得志,幻想着有朝一日能被富家小姐,透过他邋里邋遢的外表,看见他真知灼学的内在。
我呸!
蓉姐儿啊,你虽是商籍,但手中却不差银钱。你信不信,你要是找个穷书生,他一大家子,说不准一边花着你的银子,还一边数落你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