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焕彩展新颜
苏云澜深知,书院能否真正立足,师资力量至关重要。
她不敢有丝毫懈怠,连夜将那些有意向的学者名单重新整理,又仔细研究了他们的背景和专长,务求做到心中有数。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苏云澜便已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先是派人去拜访几位之前就表达过浓厚兴趣的学者,又亲自给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写了亲笔信,言辞恳切,充满了对人才的渴求。
整个书院都笼罩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学生们认真读书,互相探讨,仿佛感受到了书院的新生。
工匠们也干劲十足,他们被苏云澜描绘的未来书院蓝图所感染,恨不得立刻就将图纸上的景象变成现实。
然而,世事难料。
午后,萧十八少爷急匆匆地跑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嫂子,不好了!赵夫子他……他不来了!”
苏云澜手中的茶杯微微一晃,茶水洒出几滴,落在桌面上,晕开一圈淡淡的水渍。
她抬起头,语气平静地问道:“怎么回事?”
“赵夫子原本已经答应的好好的,可今天早上,隔壁镇上的老书院派人来游说,说他们那边条件更好,名气更大,赵夫子就……就反悔了!”萧十八少爷有些懊恼地说道, “他还带走了好几位原本有意向的先生,说那边更能发挥他们的才能。”
苏云澜沉默了。
赵夫子是位很有声望的学者,如果他能加入,对书院的声誉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如今他临时变卦,无疑给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放下茶杯,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峦,心中泛起一丝失落。
她明白,书院的复兴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萧煜寒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别担心,我会陪你一起想办法。”
苏云澜转头看向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但眼中的忧虑却难以掩饰。
她知道,萧煜寒能给她支持和鼓励,但在学术方面,她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夜幕再次降临,书院的灯火依旧明亮,但气氛却有些低沉。
苏云澜坐在书房里,面前摆着那份被退回的聘书,久久无语。
“或许,我应该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些学者……”苏云澜喃喃自语,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书院新修的白墙灰瓦上,折射出淡淡的光晕。
苏云澜换上一身素雅的衣裙,带着萧十八少爷,踏上了拜访学者的路途。
第一站,便是赵夫子的家。
赵夫子家住在一个幽静的小巷深处,院子里种着几株老梅,枝干虬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苏云澜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上前叩响了朱漆大门。
开门的是赵夫子的书童,见到苏云澜,先是一愣,随即恭敬地将她迎了进去。
赵夫子正在书房里练字,听到动静,抬起头来,见到苏云澜,
“赵夫子,云澜冒昧前来,还望您不要见怪。”苏云澜微微欠身,语气诚恳。
赵夫子放下手中的笔,示意苏云澜坐下,淡淡地说道:“苏娘子,老夫已经决定去隔壁镇上的书院了,你又何必再来呢?”
苏云澜并不气馁,她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书,双手递给赵夫子:“赵夫子,这是我们书院的教学理念和发展规划,请您过目。”
赵夫子接过文书,粗略地扫了一眼,眼神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他看到了许多与传统书院不同的地方,比如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因材施教等等。
这些理念,正是他多年来一直想尝试,却又苦于没有机会实现的。
苏云澜见赵夫子有所动摇,继续说道:“赵夫子,我们书院不仅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优厚的待遇和福利。我们为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了独立的院落,配备了书童和仆人,保证他们可以安心教学,无后顾之忧。此外,我们还设立了丰厚的奖金,奖励那些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最重要的是,我们书院有无限的可能。我们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将书院打造成一所名扬天下的一流学府!”
苏云澜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激情和自信。
赵夫子听得入了迷,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书院,正在冉冉升起。
他心中的天平,开始向苏云澜这边倾斜。
经过一番长谈,赵夫子终于被打动,他郑重地收下了苏云澜带来的聘书,点头道:“好!老夫愿意加入你们的书院,与你们一同奋斗!”
苏云澜欣喜若狂,连忙起身道谢。
接下来的几天,苏云澜又陆续拜访了其他几位学者,无一例外都成功了。
书院的教师队伍,终于组建完成。
当苏云澜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萧煜寒时,他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骄傲和欣慰:“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苏云澜看着他,眼中也满是深情。
她知道,这一路走来,多亏了萧煜寒的支持和鼓励。
两人相拥在一起,感受着彼此的心跳,周围的人都为他们的感情所感动,整个书院都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刘院长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充满生机的一幕,不禁老泪纵横。
他仿佛看到了书院的未来,看到了希望。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神色慌张:“院长,不好了,出事了……”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一股暗流正在涌动,如同潜伏在平静水面下的鳄鱼,伺机而动。
传统书院的先生们眼红新书院的崛起,妒忌之心如同野草般疯长,他们暗中散播谣言,说新书院的教学方法奇特古怪,会误人子弟,又说新书院的先生们都是些沽名钓誉之辈,毫无真才实学。
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一些原本打算送孩子来新书院读书的家长们开始犹豫不决,甚至有人已经萌生了退意。
苏云澜得知此事后,眉头紧锁,一股怒火在她心中燃烧。
她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在背后捣鬼,想要破坏书院的声誉。
但她并没有慌乱,反而冷静地思考对策。
“既然他们想看热闹,那我就给他们看个够!”苏云澜
她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学者和家长们前来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新书院的实力,粉碎那些无稽之谈。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
人们都很好奇,这新书院究竟有什么本事,敢如此公开挑战传统书院的权威。
活动当天,书院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苏云澜一身素雅的衣裙,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将新书院的教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娓娓道来。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涧清泉般流淌,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自信。
接下来的学术交流环节更是精彩纷呈。
新书院的先生们各显神通,展现了他们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
学生们也毫不逊色,他们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赢得了阵阵掌声。
活动结束后,所有来宾都对新书院赞不绝口。
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家长们也彻底打消了顾虑,纷纷表示要将孩子送到新书院来读书。
谣言不攻自破,新书院的声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苏云澜的名字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对象。
然而,就在书院一片欣欣向荣之际,苏云澜的目光却落在了远处那座破败不堪的桥梁上。
桥面坑洼不平,桥墩也出现了裂缝,百姓们每次过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掉下去。
“如果能把这座桥修好,百姓们出行就方便多了。”苏云澜心中涌起一个想法。
她转头看向萧煜寒,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夫君,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