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那连长的态度也十分坚决,铁了心要把我送回去,说我年纪太小,不符合参军的要求,部队可不是我该待的地方呀。可我哪里肯依呢,心里就想着一定要留在这儿,为国家出份力。
就在连长不注意的时候,我一下子拔出了他腰间的手枪,然后毫不犹豫地顶在了自己的太阳穴上,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他,一句话也不说,心里想着哪怕拼了命,我也得留在部队里呀。
老连长当时就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我会来这么一出,一时间也有些不知所措。就这样僵持了好一会儿,老连长终究还是心疼我,坚持不住了,就跟我商量说,要是我凡事都能听他的,乖乖听话,那他就把我留在部队里。
我一听,立马就来了精神,毫不犹豫地向他承诺道:“只要是您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绝无二话!”就这样,我总算是如愿以偿地留在了部队里。
而我们部队的第一站就是开赴河北,去参加京津解放战争了。在那儿,我遇到了李怀德,当时他还是个排长呢。虽说我们不是一个团的,但他瞧见我年纪小,就对我格外照顾,不管是生活上还是训练中,总是处处帮衬着我。所以,在部队里,除了老连长之外,就数他和我关系最好了。
后来战争结束了,李怀德选择留在了四九城,转业到地方上工作了。可我呢,心里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实在是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枪,就决定继续留在部队里了。
再后来,等到抗美援朝的时候,我跟着部队,都已经准备入朝作战了。就在这时候,伍先生派人来通知我,让我回国去。我一听就不乐意了,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那人也没生气,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语气很是严肃地说道:“伍先生说了,如果……”说到这儿,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着用词,然后才接着往下说,“如果您不回去的话,有些事儿可能就不好办了,伍先生也是为您好,您在这边,他一直都放心不下呀,您就听他这一回吧。”
我当时心里挺纠结的,一方面舍不得离开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友们,想着要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抗击外敌;可另一方面,伍先生对我有恩呀,他的话我也不能不听。我皱着眉头,站在那儿半天没吭声。当时心里别提多纠结了,考虑了半天才咬着牙下了决定。我抬起头,一脸决然地对那人说道:“您帮我给伍先生带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如果我……我要是回不来了,您就让他当做从来没见过我这个人,千万不要伤心。”说完这话,我一狠心,扭头就朝着部队的方向拼命跑去,追上大部队后,便随着战友们一同奔赴战场了。
到了战场上,那可真是九死一生呀,枪林弹雨就没个停歇的时候。炮弹在身边不停地炸开,子弹也“嗖嗖”地从耳边飞过,每一刻都好像在跟死神擦肩而过。身边的兄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可大家都没有退缩,依然奋勇向前。
一场场恶战下来,最后跟我一起过去的兄弟,只剩下了我们三个人啊。那惨烈的场景,至今想起来,都让我心里像被刀扎一样疼。
好不容易等到战争胜利了,1954年的时候,上面安排我第一批回国,可我心里却特别害怕,不敢回去呀。我不敢去面对那些牺牲了的兄弟们的家属,一想到他们那充满期待又满含悲伤的眼神,我这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而且我也不敢面对伍先生,我怕看到他失望、难过的样子,觉得自己辜负了他的期望。
所以我就找各种理由,一拖再拖,每次都说再等等,再等等吧。可拖到最后,实在是拖不过去了,这才硬着头皮回到了国内。
说到这儿,王小天的眼眶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了,忍不住抽噎起来,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文父和大姐夫、二姐夫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也满是触动,都没有出声打扰,就这么默默地陪着他,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格外沉重,仿佛大家都能感受到王小天那段经历里的痛苦与无奈似的。
良久,文父才轻轻拍拍王小天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再难过也没什么意义了呀,逝者已逝,你肯定也不想让他们看到你一直这样一蹶不振的样子吧。既然你已经迈过了这道坎,那就得昂头挺胸,大步地向前走啊。要知道,你的身后还站着你的兄弟们在注视着你呢,你所做的一切可都是他们的希望,你不是一个人在活着,你是在替他们活着呀,所以可不能自暴自弃,相反,你还要做出成绩,让他们瞧瞧你活下来是有价值的呢。”
王小天听了,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叔叔,您说的对,我确实有些懦弱了,不过今后不会了。所以我要背负着他们的希望,好好地活下去,将来等我到了地下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我活得多精彩。”
文父欣慰地点点头,说道:“你能看开了就好啊。”
就在这时,文母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笑着说道:“可以开饭了。”
众人一听,连忙起身开始收拾桌子,端菜的端菜,盛饭的盛饭,倒酒的倒酒,不一会儿,满满一大桌子的饭菜就呈现在眼前了,那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令众人看了都食指大动。
文父端起酒杯,满脸笑意地说道:“今天是小天第一次上门,这第一杯酒呀,咱们可得好好喝一个,来,大家一起举杯,欢迎小天来咱们这个大家庭。”说着,就率先举起了酒杯,其他人也纷纷响应,都端起酒杯,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又融洽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