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了大地上,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张志国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终于见到了 67 军那三万英勇无畏的官兵们。他们整齐地排列着,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坚毅似铁,身上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
就在这时,张志国的目光突然与一个身影交汇在一起——那便是刘汝明将军。只见他气宇轩昂、威风凛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出无比的睿智和果敢。张志国凝视着刘汝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这位将军可是北伐战争中的精英啊!他所率领的部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在这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更是成为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想到这里,张志国暗自下定决心,要向这些英雄们学习,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但是张志国的心里想,见刘军长了解情况,大部分兵是为讨口饭当,战斗力不强。
随后,张志国派人针对67军官兵们重新选出,经过了一个上午后,退伍67军人,剩下3500人归编为67军新兵团。包括了大部分不识字的人选入识字班。
张志国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之后,决定对 67 将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革与重组。他计划将原本完整的 67 军撤销,并重新划分为三个师。然而,这还只是初步构想,经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精心规划,最终确定要把这三个师再次调整为两个步兵师、一个重装甲师以及一个预备师。
其中,每个步兵师都下辖着一支强大的重炮兵旅,这些重炮兵旅装备精良、火力凶猛,可以在战场上提供强有力的远程支援;而装甲师则拥有一个轻型炮兵团,他们灵活机动,能够迅速响应战场变化并给予及时的炮火打击。至于预备师,则被定位为整个军队的后勤保障力量,负责物资供应、伤员救治等重要任务。
通过这样的调整与布局,新组建的军队不仅在作战能力上得到了显着提升,而且各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也更为紧密高效。同时,为了确保这支军队具备足够的战斗力和应对各种复杂局势的能力,其总兵力被定格在了七万多人。
张志国针对了67军指挥系统上,刘汝明先不变,军政委由赵伟,副军长蔡杰,参谋长沈北林(张志国对沈北林下部队煅炼)炼,副参谋长由谭龙(战功立次)。
在那令人瞩目的 67 军中,有四位杰出的正师级军官肩负着重任,他们分别是:智勇双全、战功赫赫的粟裕;性格豪放、英勇无畏的李云龙;思维敏捷、足智多谋的沈腾飞以及沉稳坚毅、指挥若定的钟正山。这四位将领各具特色,犹如四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 67 军的前行道路,使得这支军队如虎添翼,更显威猛之势。
粟裕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而闻名遐迩。他历经无数次战役,总能准确地把握战局,制定出精妙绝伦的战略战术,带领部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战场上,他冷静沉着,临危不惧,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令敌人望而生畏。
李云龙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将领。他豪爽大气,敢打敢拼,从不畏惧任何强敌。他的战斗风格勇猛泼辣,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士兵们勇往直前。他的存在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整个 67 军的斗志。
沈腾飞将军则以智谋见长。他善于观察分析,能够从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中迅速找到突破口,并巧妙地运用各种策略来克敌制胜。他的头脑如同精密的机器,每一步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万无一失。
钟正山将军则展现出了非凡的沉稳和定力。无论面对怎样艰难险阻的局面,他始终保持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部队作战。他的坚定信念和果断决策成为了 67 军稳定军心的重要支柱。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四位猛将的统领,67 军在保家卫国的征程中屡建奇功,声名远扬。他们的名字不仅铭刻在了 67 军的历史长河中,更是成为了全体将士心中永恒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