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年三十,一家人都起来忙,就萧何还在做着梦。
萧父带着萧虎还有三小只贴对联,萧母带着两位大娘准备年夜饭要吃的。
两位老人也没人让他们做事,安逸的坐在院子晒着太阳。
等萧何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大家也忙完了,换上了新的衣服。
这时候的他顶着个乱糟糟的头发,衣领也没整理好,打着哈欠的跟大家打招呼。
“大家早啊!”
萧母则阴阳怪气说道。
“还早啊?我们午饭都吃过了。”
丫丫这时候也发挥了他的毒舌。
“爸爸大懒虫,这么大的人还赖床,比我们起来还晚。”
萧何装作生气的张牙舞爪,朝几个小家伙追去,抓住他们就开始挠痒痒。
直接就把几个小家伙逗的上气不接下气,认输说道。
“爸爸,干爹我们错了,求放过。”
其他家人则笑呵呵的看着这一切,萧母这时候说道。
“赶紧洗把脸,反正你也不饿,留着肚子晚上吃年夜饭。”
洗完脸以后,萧何拿出来一些瓜果,让看着瓜果的两位老人好奇的问道。
“这什么东西那么大一个,这花纹还挺好看的。”
吃过哈密瓜的丫丫积极的告诉两位老人。
“我知道,这是哈密瓜,爸爸说是新疆的特产,好好吃,好甜。”
萧何拿出菜刀,把几个哈密瓜都切了,分给了大家。
他奶奶咬了一口便捂着嘴巴说道。
“这瓜好甜啊,但是太冰了,我吃这一块就好了。
他爷爷见状也浅尝一口说道。
“是挺甜的,要是放到热天吃就好了。”
萧母吃完一块便问道。
“大娃,这也是你朋友送的?你朋友好本事啊,怎么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
以往只要有解释不清的东西,萧何都说是他朋友送的。
这次见萧母这样问,他也只能推到莫须有的朋友身上。
“是啊,都是我朋友送的,人家是在国外做大生意当然一大堆我们没见过的定西。”
萧父和萧虎两人则埋头苦干,其他人都不怎么吃,三小只吃不了多少,剩下的都进了他们肚子。
消灭完以后,萧虎舒服的摸了摸肚子,打了个饱嗝。
“真好吃,吃的好饱。”
萧母瞪了一眼萧虎,有些恨铁不成钢。
“就知道吃,像饿死鬼投胎,反正你们俩都吃了这么多,晚上的年夜饭估计你们也吃不下了。”
萧虎顿时脸色一变,解释起来。
“其实吃的也不是那么饱,这东西水分多,我尿几次就好了。”
其他人都看着萧虎笑了起来,这家伙平时憨憨的,但涉及到吃这家伙又异常的聪明。
夜晚如期而至,村里开始三三两两的出现鞭炮声。
萧何一家人也开始了年夜饭。
王大娘和孙婆婆跟何雨住学过一段时间厨艺,这顿年夜饭让大家吃的特别开心。
就连平时少食的两位老人破天荒的吃了不少。
萧何从空间里面拿出的食材,经过两个伪大厨手艺,再加上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桌菜说仙珍也不夸张。
众人吃的肚子鼓鼓的,裤腰带都松了一些,三个小家伙们吃完匆匆下桌要去玩。
“爸爸,干爹我们吃饱了,出去玩了。”
萧母则对三人叫道。
“晚上黑别跑远了,玩一会就回来。”
三人说吃饱了,但却并没有离开,而是眼巴巴的看着萧何。
他则有些奇怪的说道。
“吃饱了就去玩啊,看着我做什么?”
丫丫伸着手说道。
“爸爸,我们要玩鞭炮。”
萧何无奈把目光看向萧母,萧母则放下筷子,从房间里拿出一封拆散的小鞭炮给了几人。
“注意点别炸到手,别炸到人知道吗?”
三小只接过鞭炮,眼睛一亮,高兴说道。
“谢谢奶奶。”
其实这种小鞭炮威力不大,只要不是射到眼睛问题就不大。
现在的过年不像以后,大家都围在一起唠嗑,说说一年中的趣事。
不像以前,明明生活更好了,但是没有了往日的亲切热闹。
大家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明明最重要的人在身边,但是却都忽视了。
家人们一直聊到深夜,两位老人犯困,这才匆匆散场。
王大娘和孙婆婆见三小只还没回来,便站在门口喊了起来。
“丫丫,铁蛋,小花快回来,该睡觉了。”
等了好一会,三个小家伙才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小脸红扑扑的上还挂着些许兴奋。
萧何看着兴奋的三人,忍不住问道。
“有这么高兴,这么好玩吗?”
三个小家伙分别发表了自己想法。
大致是乡下比城里好玩,乡下小孩子多,而且玩的东西比较多。
这时候萧母也有些犯困了,便对几人说道。
“赶紧睡吧,明天和你爸还有弟还要早起拜年呢。”
萧何则好奇的说道。
“妈,明天有很多年要拜吗?”
萧母则告诉萧何说道。
“那倒是没有,只有几家比较大辈的要拜一下,像老太爷还有村长之类的。
我们家辈分不算小,而且你爷爷,你爸爸都是独子,这样要拜年的就更少了。
但是你别忘了,因为你回来,做了好多对咱们村有帮助的事,估计他们都会上门来拜年。
特别是你救的那两家。”
这时候萧何才恍然大悟。
很多人都觉得村里面勾心斗角,但又处处透着人情,以前的他也是这么认为。
但是以前母亲因病去世,非常的突然,那时候村里面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
但是当村里面人知道这事以后,一个没落的都回来参加了我母亲葬礼。
刚开始萧何还是特别感激的,这时候他奶奶告诉他,这些都是村里面人应该做的。
这些年他们外出打工,奶奶独自留在村里,家家户户有事,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她是一次没落。
这些都是人情债,别看村里面有时候勾心斗角,但是该还的人情没人会落下。
即使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些,但是老一辈可把这些记在心里,并且也会慢慢的把这些传承给这些后辈。
就他知道村里面有两个已经当老板了,刚好还在外地出差,很难赶回来。
但是他们父母下了死命令,他们还是丢下客户拼命赶了回来。
并且他们父母还告诉他们,如果这次不回来,以后他们父母以后走了,那估计村里面也找不到人来。
从那以后,村里面是喜事他可以不到,但是丧事哪怕跟他无关紧要,他也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