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抬起头,看着下面议论纷纷、满脸惊慌的将领们,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猛地一拍桌案,大声命令道:“前卫营听令,即刻作为先锋,火速前往增援确山城,为大军撤回南阳府创造宝贵的时间,其它各军速速准备,即刻撤退,不得有误!”
光州战局的急转直下,犹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摧毁了刘洪起和众将领们最后的心理防线,也打消了刘洪起心中那仅存的一丝不甘的幻想。
随着刘洪起的军令下达,光州城中,守将刘洪礼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集合城内的近四千精锐守军,准备于当晚趁夜出逃。
半夜时分,夜深得如同墨汁一般,浓稠得化不开。
除了城头那星星点点的火光在夜风中摇曳,映照出些许微弱的光亮之外,其他的空间都被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笼罩着。
刘洪礼小心翼翼地引领着近四千精锐,悄无声息地从东门鱼贯而出,他们的身影迅速隐入了无尽的黑暗深处。
城外郭绍的营帐内,灯火昏暗,如豆的灯光在夜风中忽明忽暗。
郭绍此时正沉沉地熟睡。
忽然,门外传来亲卫的禀报声:“将军,有暗影司密探急报。”
郭绍猛地惊醒,他顾不上穿戴整齐,匆忙合衣起身,快步走出营帐去见来人。
当得知光州守军已从东门偷偷出城的消息后,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喜色。
郭绍不敢耽搁,急忙召来亲卫,吩咐道:“快去通知六团长杨彪,让他速速前来,就说有要事相商。”不一会儿,杨彪就在亲卫的陪同下,匆匆赶来。
他一边整理着有些凌乱的衣服,一边满脸疑惑地开口问道:“老郭,出什么事了?这么急急忙忙的?”
郭绍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笑着说道:“老杨,好消息啊,暗影司刚传来情报,刚刚,光州守军从东门偷偷出城了,你看咱们下面该怎么弄?”
郭绍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狡黠,抬手重重地拍在杨彪的肩头,咧嘴笑道:“老杨啊,你这鬼点子妙哉!恰似那狡黠的狼群盯上了猎物,咱们就这般行事。
两个团,一个在前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另一个则如那鬼魅的暗影,紧紧尾随其后,瞅准时机便如饿狼扑食般狠狠咬上一口。
就这么定了,我倒要瞧瞧那刘洪礼的光州军能在咱们的围困下撑到何时!”
二人一番密谋筹算后,便匆匆离去,各自安排部署。
而此时,刘洪礼的四千精锐之师却全然不知,厄运已然悄然降临。
刘洪礼本想着趁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撤军,以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摆脱这危险之地。
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对手宛如暗夜中的幽灵,紧紧地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其行军路线被摸得一清二楚。
没等他们跑出多远,负责断后的哨探便惊慌失措地飞奔而来,声音颤抖地禀报:“将军,大事不好!敌军已经追上来了!”
刘洪礼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轻装上阵,在五千人马中,将伤病老弱千余人马留在了光州,期望以此牵制敌军,自己则亲率四千精锐匆忙撤退。
可谁能想到,敌军的行动如此迅速敏捷,这么快就被发现并咬住了尾巴。
这让他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焦虑与无奈,只能声嘶力竭地喝令军队加快行军步伐。
可是,这敌军就如同那甩不掉的蚂蝗,紧紧地粘着他们。
刘洪礼的军队快,敌军也加快速度;他们慢下来稍作喘息,敌军也跟着放缓脚步,还时不时地发动突然袭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正当刘洪礼全神贯注地应对后方如恶狼般紧追不舍的追兵时,前方突然杀声四起,一支人马如神兵天降般冲杀出来。
毫无防备的刘洪礼军队顿时乱作一团,被冲杀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四处奔逃。
有的惊恐地呼喊着,有的则绝望地挥舞着武器做着最后的挣扎。
刘洪礼见势不妙,仅带着不到千人的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夺路而逃。
然而,那该死的夏军追兵却像附骨之蛆,怎么也甩不掉,死死地跟在他们身后,让他们片刻不得安宁。
最后,被追杀得精疲力竭的几百人实在是跑不动了,望着身后步步紧逼的追兵,心中满是绝望。
他们互相交流一番后,心一横,将刘洪礼五花大绑起来,然后朝着后面的夏军“扑通”一声跪地投降,眼神中满是疲惫与不甘。
至此,汝宁府除了被刘洪起的大军占据的确山之外,全境再无南明其他成建制的兵马驻守。
周云此时正率领大军驻扎在确山城外,与刘洪起的确山城守军紧张对峙着。
双方的营帐绵延数里,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随着郭绍杨彪带领的大军与周云亲领大军会师于确山城下,确山守军见大势已去,顿时军心大乱。
他们望着城外那浩浩荡荡的敌军,知道抵抗已是徒劳,于是匆匆忙忙地撤出确山城,向着南阳府的沁阳县狼狈逃窜。
周云见状,顺势进驻确山城。
如此,汝宁府在几乎未发生大规模激烈战事的情况下,周云的夏军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汝宁府全境。
不仅如此,就连汝阳与开封交界的郾城、临颖、许州等地,也在夏军的兵锋之下纷纷易主,顺利纳入囊中,其进军之顺利,让人惊叹不已。
随同周云而来的李真正式在汝阳走马上任,开始着手治理汝宁府的民政事务。
周云则将行营设立在汝阳城,开始谋划下一步的战略布局。
他果断命令开封署理都统吴初率开封军南下,全力收复开封全境。
周云在妥善安排好汝宁府的防务之后,又调遣郭绍的第三团进驻开封府地界,向北与吴初的南下大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收复开封府各地的县城。
在夏军的强大攻势与威慑之下,开封府各地县城的守将纷纷闻风丧胆,权衡利弊之后,他们纷纷宣告投降归附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