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柱将军总制北线,驻兵山西沁州。
主将田见秀,授月芒将军衔,副将为郭绍、惠登相,杨彪。
他们统领原汝云军、泽云军,承云军和大顺军重甲铁骑,共计十万兵马,统称北柱军。
北柱军的权责,是镇守山西,封锁黄河北岸,确保山西泽潞沁的安全,防止清军大举南下进攻。
南柱将军总制南线,驻兵九江。
主将为李国英,星锐将军衔,副将为袁宗第、姜云升,周如立。
他们掌原浔元军、归云军、大顺军水师,共计八万兵马,统称南柱军。
南柱军主要镇守江西湖广,封锁长江流域,防止东西两路清军的夹击。
西柱将军总制西线,驻兵洛阳。
然而,洛阳现下尚在清军图赖手中,大军暂时只能驻登封。
主将为左梦庚,月芒将军衔,副将罗洪、郝摇旗、金声桓。
他们统领原黄云军、开云军、德云军、大顺军轻骑兵一部,共计十万兵马,统称西柱军。
西柱军主要防御方向为陕西清军、南阳府的刘洪起的南明军,并驱逐盘据洛阳的图赖清军。
东柱将军总制东线,驻兵归德府。
主将为刘芳亮,月芒将军衔,副将岳明轩、马进忠、刘体纯。
他们掌原岳云军、武云军、大顺军两部,共计十万兵马,统称东柱军。
东柱军负责防御东部清军的进攻,同时支援南明军队抗清。
中柱将军总制中线和战略机动,驻兵开封府。
主将孙明远,月芒将军衔,副将王允成、杨鼎勋、卢鼎。
他们掌领原向云军、郧云军、襄云军、荆云军,共计十万兵马,统称中柱军。
中柱军负责汝宁府周边的防御和开封怀庆府以北对清军的防御。
上柱将军主事各重火器装备,驻军汝阳。
主将吴初,月芒将军衔,副将卢光祖、于大忠。
他们掌领原巴云军、岳云军一部、火炮军,共计四万兵马,统称上柱军。
上柱军负责夏王府所在地安全,配合各路大军的战斗。
在武臣六柱制中,周云在每柱中都混入各方军队势力,各柱麾下三大参将,必有一人来自其他派系。
这样,既能让他们互相制衡,又能相互协同,以达到尽快融合为一体的目的。
在设定武臣六柱将军制的同时,周云又设立了三符验兵和支粮制。
每柱调兵虎符皆缺角,调兵需同时持将军符(如北柱虎符)、军机符(如军机参赞院调兵令)、还须合王印方能生效。
支粮或军资需同时持军机参赞院的盐印,户部的粮印,工部的铁印,三印合一才能支取军资。
此外,周云还创立了军机参赞院,所有夏王府军政令皆出自此院。
院使为李岩兼吏部尚书,左副院使为陈金斗兼工部尚书,右副院使侯恂兼户部尚书,参赞顾君恩兼礼部尚书,参赞柳敬亭兼刑部尚书,参赞孙明远兼兵部尚书。
在此院中,周云充分平衡了各方势力,加入军方的孙明远,目的就是不让文臣一家独大,让各方势力都能受到制衡。
都察院中的左都御史为刘良佐兼,右都御史李真兼,左副都御史李仲卿兼,右副都御史苏崇贤兼,右副都御史乔伯庸兼。
向云总社其人员不变,继续由高云伍为副总社使,向云总社新增加了两个部门,宣传司和军事审理衙门。
至于暗影司,内卫司和亲卫营则由周云直辖。
内卫司辖下的羽云卫,周云将其扩编成两个军,共五万兵马,由侯贵统领,分散在每个府治,每府驻兵三千,协助地方官府维持治安。
针对黑云卫,周云扩充黑云卫到三千以上, 其职能为主要监察武将六柱各将领,持有可调动地方羽云卫的龙纹密令 ,另秘密要求所有将军亲兵必混入三成黑云卫。
暗影司则新设一部为驿传部,内设飞鸽传书,八百加急,烽火台,从登封至汝宁设三十六烽火台,夜间用三色灯笼传信,重要情报可使少林僧兵传递。
周云在军政权力架构设定之后,将军工,漕运等职责重新划分。
军工方面设立太行军工带,划定泽州产硝、潞安铸铁、沁州制木,在太行山腹地大办军器作坊。
在原军器局下的泽州军工厂,潞安军工厂和归德军工厂之外的武昌新设一个汉阳军工厂,汝阳新设一个汝阳军工厂。
漕运方面设立漕运衙门,由羽云卫负责沿线的安全和护送,漕运衙门下设巡检司负责沿线的钞关及缉私。
周云安排的此军政联动体系既保持六柱六部框架,也将深化“以山西养河南,以河南控湖广”的战略布局。
随着这夏王朝的建立,各阶军政衙门架构的设立,人员也陆续到位,由此夏军辖下开始了了一个新政权的运行。
周云在汝阳处理完这些军政大事之后,各军队接到军令开始按照命令开赴各地。
一时间,夏军辖下到处都是调动的兵马和粮草物资的运输。
然而,直到年后,仍有军队未完全按照周云军令到位。
武昌大营中,原本应该早就开赴开封府的王允成郧云军,却迟迟未出发。
“为何要离开武昌去到那河南不毛之地受苦?这就是想要拆散我左军老军。”
郧云军中军营帐内郧云军都统王允成的一名心腹手下十分不满的说道。
“就是!将军我们干嘛要投这夏军?南明那边的何大人不是邀请我等去投吗?”另一名心腹附和说道。
“找死啊?”王允成大低声喝斥了一句后忙向营帐门口望去“这话怎么能随便说呢?不知道隔墙有耳吗?”
几名心腹爱将都是紧张的四下张望,压低了声音说话。
“我同你们说,那边虽说已经联系好了,但现下还不是时候,我这边还有点事没办完,你们各自约束好麾下,等到举事时要能一呼百应。”王允成神情神秘而又谨慎的交待道。
众人忙点头应下后告辞离去。
三更的武昌城,飘起了冷雨。
那细密的雨丝,如同一根根银线,编织着这个神秘的夜晚。
从军营角落悄然滑出的两顶青呢小轿,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