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的挣扎与纠结,朱常洵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地交出了一百万两银子外加一百万石的粮食。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憨憨的老实人,不仅如实登记了每一笔钱粮,还派人跟着车队去了陕西,并向朱由校上了一份题本,题本里面还附上了一个账本。
对于福王所捐出来的钱粮,朱由校本就没有让他拉回京城,而是直接一路向西,去了临近的陕西西安府。
在朱由校收到朱常洵的题本后,朱由校马上让礼部草拟了一份洋洋洒洒的褒奖信,并送了两支御用监仿制出来的千里镜。
不久之后,今年刚满二十岁的潞王朱常淓也乖乖地交出了一百万两银子和一百万石的粮食。
对于识相的朱常淓,朱由校也给了他和朱常洵一样的待遇,褒奖书加两支千里镜。
至于他捐出来的钱粮,也被朱由校送去了陕西。
一是现在的陕西就是个无底洞,二是不管洛阳还是汲县,都离陕西不远。
而年前已经到达陕西的户部屯田司主事陈经纶,经历短暂的手忙脚乱后,在老乡洪承畴的帮助下,快速捋清楚了新作物的推广节奏。
在西安府、凤翔府附近各选了靠近有水流的河流附近挑出十几处番薯与土豆的育苗基地。
之后,陈经纶结合朝廷下发的《新作物耕种与储存之法》与他自己草拟的《种薯传授法则》,教导育苗基地的老农翻耕土地,并开挖地窖储存即将从福建运送过来的种子。
天启八年开春后,在已经翻新和堆肥过的育苗基地上开始播种番薯种子,开始培育苗种。
至于土豆,则要简单得多,先催芽切块,之后覆土掩埋即可。
在新作物种子种下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干旱灌溉问题,而是怕饥民们将新种的种子刨出来吃了。
所以,陈经纶除了跟西安与凤翔两府的衙门忙着守卫育苗基地外,还让附近的农民们帮忙护种。
为了发动农民们的积极性,陈经纶保证会优先给这些护种队提供番薯藤和土豆收割后的种子。
虽然番薯藤能充饥,但对于此时的陕西布政司来说,那可是能活命无数的希望。
随着福建运送过来的番薯和土豆越来越多,陈经纶的育苗大业不再局限于选定的十几处育苗基地,而是迅速地向整个关中平原蔓延。
为了加快新作物的推广速度,史永安与洪承畴还给各府分发了一定数量的番薯和土豆种子,让他们尽快落实育种之事。
而有了秦王、福王与潞王接连送来的钱粮,以及年前迁徙去贵州的十万户饥民,史永安与洪承畴身上的担子顿时轻松了不少。
那个率先起义的王二与种光道,还未来得及南逃,便很快被活捉于陕北延安府孟门山。
虽然延安府依然还有紫金梁、不沾泥与闯王等陆续响应的义军,但因朝廷应对大旱的一系列大动作,响应他们的人非常少。
几经围剿,他们只能逃亡于陕北各处山沟台原之中,靠打家劫舍勉强糊口。
本以为陕西如烈火烹油般的局势得到暂时缓解的朱由校,又听到了一个令他跳脚的坏消息,那就是江西赣南又有百姓造反了。
昭和殿内,六部九卿齐聚于此,因是造反之事,兵部的三位侍郎也得以参加此次御前会议。
端坐龙椅上的朱由校,目光扫视着下面的臣子。
朱由校眉头微皱,真是按下葫芦又浮起瓢,坏事一件又一件地不断涌现。
但作为天子,朱由校心中就算有再大的愤怒,面上也不能表现得很明显。
作为上位者,情绪管理,尤其的重要。
“禀陛下,南赣巡抚洪瞻祖八百里急报,今年四月十一日,南赣流寇攻破安远县城,劫掠府库,建号称王!”
南赣巡抚?
这不是当年王阳明担任过的职务吗?
而这个南赣巡抚管辖的地方是湖广、广东、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下辖郴州、南雄、韶州、南安、赣州、汀州等州府。
这里是南岭群山所在,交通不便,又是四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带,盗匪山贼横行。
后世这里盛产脐橙,赣南脐橙扬名中内外,但现在的这里却是地地道道的穷乡僻壤,而且刁民频出。
只是这些盗贼突然在这个时候出山攻打安远县城,而且建号称王,明晃晃地造反,这就让朱由校不由得多想两步。
这背后会不会有福建大海商的身影?
“可知原因?规模有多大?”
袁可立远在事发地千里之外的京城,对于发生于南赣安远县的这次造反之事,除了洪瞻祖信上所言,他知道的并不比皇帝多多少。
但作为兵部尚书,不知道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根据来信猜度与预判,还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
“回陛下,据说是附近的山匪过山王下山劫掠,至于规模,应该不低于千人!”
“什么叫不低于千人?到底是一千人,还是一万人,大司马不可学其他人一样糊弄朕!”
“臣知罪,从洪瞻祖来信来看,应该不低于千人,不多于三千人,南赣这两年虽偶有洪涝,但也没有其它太大的灾难,没有灾民响应,规模应该不会很大!”
“除了天灾,还有没有人祸?盘剥过甚也会引起百姓的造反,李长庚?”
李长庚向前一步回道:“臣在!”
“好好盘查一下这两年南赣府州县的考绩情况!”
“臣遵旨!”
“曹思诚?”
左都御史曹思诚赶忙出列答道:“臣在!”
“调查一下负责南赣的巡按到底有没有认真巡查,你这边也马上派新的御史前往南赣,调查这次山匪造反的具体原因,要是发现是官逼民反,就地逮拿进京!”
“臣遵旨!”
“袁可立!”
袁可立高声答道:“臣在!”
“既然南赣有人造反了,你认为如何处置?”
“回陛下,对于刁民明目张胆地造反,不管是何情由,都当坚决平叛,用朝廷的雷霆一击,震慑四周的宵小,避免出现更多的造反之事!”
“何人统帅,军队从何而来?”
“可令南赣巡抚洪瞻祖就近集结巡抚标营与各州府驻军戴罪立功,迅速平定叛乱!”
“准!”
朱由校在心里盘算了一番后,便同意了袁可立的建议。
因为这次发生于安远的造反事件,历史上虽有记录,但也只是寥寥两句,说明规模很小,很快便能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