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建宁的路途上,李遗发现自己的夫人很奇怪,很鬼祟,一直偷偷笑着,抑制不住地笑,却什么也不说。
李遗对自己夫人关银屏一向尊重有加,夫人对他,也是如此,更何况二人都已经生了儿子建波和女儿春华。
建波已经是半大的小子了,整天不着家,小春华同样地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现在整天都腻在三爷爷那里,一刻也不愿意离开。
家族大了,事情自然就多。
当初,李遗的父亲李恢在世,整个李氏家族贵为南中第一豪族,却谁也不敢有别样的心思,那是因为有李恢,任庲降都督、领交州刺史,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兼领建宁郡太守……
这一系列头衔儿,将所有人也包括李氏自己族人都闪瞎眼一般的存在,谁敢有其他小心思?
三心二意?
想想,都是罪过!
都是自甘堕落!
但自从李恢英年早逝之后,境况,却又大不相同。
南中区域,本为蛮夷杂居之地,蛮多汉少。
自秦灭六国之后,南中就被纳入秦帝国的管辖范围,自然也设置郡县两级官僚机构,进行管理。
中央也曾派驻了一些汉族官员,来此进行管理——这是南中豪族最初的也是最主要的源头之一。
另外一个源头,说起来很是尴尬——秦时,将巴蜀之地当做罪囚家族的流放之地。
比如吕不韦的家族,就被秦始皇帝流放到巴蜀。而吕不韦本人在尚未入川的半途之上,便选择了自尽,以保证自己家族能够安然抵达巴蜀,不再受到株连。
这样的罪囚家族,也是南中豪族的源头之一。
再比如,临邛卓氏,同样是秦国灭掉赵国后,将赵国豪门大族进行打散驱离的结果,铸成了蜀中卓氏的开源,以及今日的盛况空前。
还有,就是来自上面的分封,造就的部分南中豪族。
比如刘邦在建立西汉帝国后,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听了张良的意见,首先分封了自己最讨厌的雍齿为侯,以安抚躁动不已的人心。
但真叫刘邦给王八蛋雍齿一个好地方,让他去享尽人间清福,却又是刘邦所不愿意的。
可不封吧,搞不好,好不容易折腾出来的这个大好局面,便可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怎么办呢?
于是,刘邦就不得不咬着牙封雍齿为“什邡侯”。
好歹是个侯爵对吧。
这“什邡”,就在蜀中。
还有些比如张翼这样的,属于祖上主动避难,举家搬迁到这里来的。
这些家族,来此地后,就在南中发展繁衍生息,并且因为他们毕竟是从中原地区而来,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超前的商业理念,更有那读书的传家本事,天然就具备了形成大家族的基因。
李氏,源于秦相李斯之后,在南中的发展,已逾500年之多,主枝就在建宁的俞元。
久而久之,这建宁又称“李建宁”。
而李氏,则被称为“建宁李”。
不管是“李建宁”还是“建宁李”,都充分地说明了李氏在建宁的豪奢无匹。
李氏真正来到豪奢顶点,就是在李恢的时代。
李恢的远见卓识,在刘备入川被困葭萌关之下,进退维谷之际,他本来是去成都向刘璋汇报工作的,却主动绕道去了葭萌关下,当时就归附了刘备,这让刘备感动得无以复加。
因为李恢的这一票,代表了南中豪族们的态度。
只要刘备有那个机会,来到南中,只要他身边站着建宁李氏,则南中便会有无数豪门自动归附。
这就是豪门生来就具有的影响力。
刘备夺得益州后,李恢的政治地位水涨船高。
后来,他甚至以南中土着之身而为庲降都督,开府,封兴亭侯,跻身南中第一人,更成为蜀汉政权权力顶峰上仅有的几个人之一。
蜀汉帝国不大,所以,贵族的分封很简单,简单得有些粗暴。
皇帝世家出来的,封王。
如刘禅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理封鲁王,刘永封永王。
其余的,最高,就是封侯。
若按照前朝的分封制度,王之下,异姓臣子有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每一爵位又可细分为几个等级。但蜀汉帝国地域狭小,领土仅限于益州一地,很多东西,能节约的,也就节约着来。
被“节约”掉的,还有各种爵位。
单说“侯”这一爵位,该有“县侯”“乡侯”“亭侯”之分。
但在蜀汉这里,除了一个马超因为政治地位超然,给予了“斄乡侯”之外,其余最功勋卓着的几人,张飞为西乡侯,关羽为汉寿亭侯。
相较而言,黄忠的“关内侯”,就已经走在了虚空的路子上了。
而后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常胜将军赵子龙,生前根本没有封侯。只是在其死后,才被追封为“顺平侯”。
这个所谓的“顺平侯”,其实是一个更加空虚寂寞的侯爷衔儿。
因为他连一个具体的地名都没有。
而李恢,生前就已经被封“兴汉亭侯”。
亭侯的级别,足以与关羽的侯爵平级,略低张飞的乡侯一级。
由此可见,当时的李恢受朝堂之器重,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无论从私人的角度,还是家族的角度,还是蜀汉朝堂的角度来说,李恢,都已经来到了事业的顶峰。
他将庲降都督府就设在建宁,自己家族所在地,如此一来,更是将建宁李氏推到了南中货真价实的第一家族地位。
所有李氏,都紧紧围绕在李恢家族的周围。
而李恢,却正好又是建宁李氏的影子族长。
上面虽然有个三爷爷,但有李恢这样一个能力卓越的晚辈儿,三爷爷心甘情愿低退居到幕后了。
很遗憾,李恢英年早逝之后,李氏顿时就面临着权力的纷争。
因为李遗还有两个叔叔在,且都在李氏的生意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份额。
而李遗,却整整守孝三年整,挂着一个兴亭侯爷的爵位,还没有得到朝廷的任用。
所以,这一段时间以来,李氏内部尤其是主支二房三房那边的蠢蠢欲动,就很可以理解了。
而这一切,李遗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要知道,那个李恢,可是他李遗的亲爹啊。
耳提面命这多年,你以为人家都是玩儿呐。
也刚好,自己的孝期满了,而南中也即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变局,这个时候,我李氏也该出手了,我李遗也该出手了!
李遗看关银屏总是偷偷发笑,就知道一定有好事情瞒着自己,便一边赶路,一边打趣道:“娘子,为夫若不主动问,你准备憋多久,再告诉为夫我呢?”
关银屏顿时就笑得再也合不拢嘴巴了,用手捂着嘴巴,笑道:“夫君,你猜,我见到了谁?”
“见到了魏延老侯爷呗,你还跳着脚地将人家痛骂了一顿狗血淋头不是!”李遗一想到刚才关三娘子大闹都督府的那一幕,也觉得乐不可支了。
“不过,”李遗冲着夫人伸出大拇指,道:“夫人,真心话,佩服!”
关银屏的脸上已经涨成了猪肝色,一张脸眼看着就要不成了,双手捂住滚烫的脸颊,恨声道:“夫君,今天羞煞妾身了,以后,再也休提!”
李遗却道:“夫人,我李氏的机遇,却是真的来了呢。”
忽然,李遗想起刚才夫人说的见到了某人的话题,却差点给忘记了,连忙道:“夫人,确是见到了何人?如此神秘么?连为夫也要瞒下了?”
关银屏放下捂在滚烫脸上的双手,道:“如何敢欺瞒夫君,妾身见到了七郎李球呢。”
李遗大吃一惊,道:“七郎如何到了此地?”
李球,是李遗的堂弟,但却是旁支的出身,因为自小就表现得很聪明能干,被自己的父亲和三爷爷做主送到成都去了,作为李氏在成都的一个代表。
其实,与其说是代表,还不如说是“人质”。
这是建宁李氏作为蜀汉帝国臣子的自觉表态。
当然,李氏如此大的家族,不可能就送一个旁支子弟做做样子货,肯定还有别的,只是,这李球却从中脱颖而出,在成都年轻一代中获得偌大的声名。
李遗没有想到,李球竟然离开成都,到了南中,甚至到了庲降都督府。
既然回到这里,却不与家族联系,则意味着这其中必有隐情。
李遗顿时来了兴趣。
“七郎倒是嘴紧,没有说什么,只是要我们跟着庲降都督走就是,但我从那叫猴子的人身上,却问出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来。”
“夫人,就不要再让为夫再着急了嘛,快快讲与我听吧。”李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关银屏笑眯眯地将嘴巴靠近李遗的耳朵,悄声道:“夫君,现在牂牁的那魏氏子,却根本不是南郑侯的儿子,而是一个叫……沈腾的年轻人。据说,这年轻人神奇得不得了呢,还据说,此次老侯爷的‘金蝉脱壳’,也出自他的手笔。你还不知道吧,张遵黄崇李球猴子他们这些年轻人,几乎都将那沈腾看做神仙一般的人物了呢。”
李遗陡然一震,双手将夫人的肩膀撑住,盯着关银屏的眼睛,道:“夫人不可欺我!”
关银屏严肃地道;“妾身如何敢在这样的事情上欺瞒夫君?七郎不愿意说,倒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透露。他的意思,这次啊,咱们李氏,只要站队正确了,保证又是一番泼天也似的大功劳!足以为夫君你出仕奠定大好基础!”
“那就好!”李遗用手拂了拂胸脯,道:“若真有此奇人,天佑我蜀汉也!我李遗便是牵马坠蹬,便又如何!”
关银屏展颜一笑,道:“我夫君如此气魄,何愁此次不展翅高飞!”
“回去,便和三爷爷商议下,按照此次与魏侯爷马忠将军他们确定的路子走就是,只是可惜了二叔三叔他们。”
“那倒也不一定。”关银屏笑道,“有我夫君兜底,任他们去折腾,能折腾出什么花样不成?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情。妾身倒是觉得,假如你现在就将底细告诉他们,说不定,他们在气恼之下,反而会坏了南中大事。那,才是我们李氏的大灾难了。”
李遗牵起关银屏的手,道:“娘子放心,这个,为夫我自然晓得轻重。三爷爷也早就叮嘱过我,家族大了,出现这些事情,也是难免的,很正常。我们尽力就是。”
牂牁。
且兰城。
这几日的且兰城,可是热闹非凡,比之建国之初,豪酋熙熙攘攘扑面而来的热闹场景,也不遑多让。
牂牁郡的豪酋洞主大王们聚集而来,牂牁郡外的一些豪酋洞主大王们,也都闻讯而来,有希望加入队伍的,有希望获得帮助的,也有那赶来探风捉雨摸鱼摸虾的……
反正,且兰城恍若来到一个自且兰国建立之后的高光时刻!
蜀汉侯爷魏氏子带着5000精骑投奔且兰——这个消息早已经放出去了。
而且,效果出奇地好。
接下来,小侯爷将带着这些百战悍卒,去夺取庲降都督城——这消息,也被悄悄放出去了。
且兰王号召南中豪族豪帅们带着族群队伍,聚集到且兰城内,以期共襄盛举。
刘胄的情绪异常高涨。
他现在终于充分认识到了魏氏子的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这才是政治豪门的影响力啊!
他知道了,且兰城这络绎不绝的人流,很多人并不是冲着他来的。
如果说且兰国建立,算是在南中区域点了一把火的话,人家这个流浪子魏小侯爷,才是那个在火上面浇油的人。
而且,接下来的这把火,将会将整个南中都燃烧起来。
此时的且兰城中流动着一股股神秘莫测的气息。
大家都知道,接下来南中将大乱,挑起这个事端的,就是这个看起来还算正常但说话行事却异常癫狂的魏氏小侯爷。
“这明显就是癫狂的征兆!”
很多豪酋在听说了魏六接下来的计划后,都不由得给予如此评价。
而这,恰恰才是最让蛮酋们喜欢的地方。
他们也为之癫狂不已。
暗流涌动。
能跟着魏小侯爷一起去攻打庲降都督府,将是蛮酋们这一生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