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井银行总部,塞缪尔·萨克斯从英属香港回来了。
他乘坐冠达海运,带回了金库保管物品、精密工厂机器以及倭国支付银行的重要文件。
“辛苦了。你听说三井强化会谈的消息了吗?”
“到处都在谈论这件事,怎么可能没听说。”
萨克斯把黑色帽子挂在衣架上。
“外国通讯社都已经把新闻发到英属香港了。不管怎样,新闻记者的消息就是快。倭国一个月就战败了,这事实真让人震惊。”
英国的外国通讯社,应该是《泰晤士报》吧。
毕竟,一个月就淘汰了因日清战争崛起的东亚霸主,这确实令人震惊。
把清朝踩在脚下的国家,一个月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哈哈,物资被封锁,还能撑得住才奇怪吧?”
“话是这么说。不过,有两条条款我不太理解。”
不太理解的条款?
三井强化会谈的和平条约中,确实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条款。
从金融家的角度看,有不理解的条款也很正常。
“为什么把日本改名为倭国。”
“因为他们本来就叫倭国啊,而且倭还有矮小的意思,挺贴切的,简单来说是小矮子,这名字实在太贴切了,所以....你懂的”
“啊。那好吧,虽然这是你的恶趣味,但也蛮适合的,哈哈,”
“还有,第四条,废藩置县。我从新闻评论里理解到,这是为了最大化倭国分裂的地区情绪,但我不明白这在经济上有什么意义,你能解释一下吗?”
废藩置县,废除中央集权体制的“县”,恢复联邦主义的“藩”。表面上看,可能只觉得是出于政治原因……
“这可是个很赚钱的条款。”
“这个条款?能赚钱,为什么?”
“看看明治政府的本质就知道了。”
废藩置县,明治政府通过建立废藩置县,将地方藩的土地税收征收权收归中央政府。也就是说,可以看作是将地方的税收征收权集中到中央。
“中央独占税收征收权?”
“是的,一直以来,明治政府凭借那巨额的税收,对工业化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用这笔税收为铁路、工厂、造船厂、重工业、化学工业等奠定发展基础。”
巨额资金,一个国家要实现快速工业化,中央政府就必须独占税收。
因为作为工业革命基础的基础设施,需要巨额的费用。
一个人怎么可能去建造钢铁厂、铺设铁路、建设港口呢?
一开始必须由政府国营来做。
明治政府投入巨额财政进行投资后,再以转包的形式交给财阀运营。
但这是一种非常烧钱的方式。
“那么,重新恢复藩意味着……”
“对。钱就像流水一样从钱包里快速流失,如果把作为中央政府主要财政收入的土地税收征收权再交回给藩,会怎么样呢?”
仍在倭国如火如荼进行的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国家长期项目,在需要追加资金投入的时候,中央政府却失去了资金来源。
“会破产吧。”
“不只是破产,还会国家债务违约。主要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没了,怎么维持呢?”
中央政府既无法筹集巨额资金,也无法对产业开发进行投资。
从经济层面来说,杜鲁门·摩根这相当于砍掉了明治政府的手脚。
“中央政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
“民营化。”
“对,除了将一直由国营运营的国家长期项目民营化,中央政府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就算低价转包,也会给中央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冲击。”
然后被我们接手。
“这是个双重陷阱。第一个陷阱是,通过废藩置县让中央政府财政枯竭,迫使国营企业外流。中央政府为了财政,会着手进行民营化,而不是转包。”
“第二个陷阱是什么?”
“但是,现在的倭国企业能消化得了这些规模庞大的国营企业吗?”
“……!!!”
绝对不可能。
“这就是第二个陷阱。除了我们,没有企业能买下这些国营企业。”
“……”
“啊,如果你需要证据,我给你看今天的报纸。”
“嗖”的一声,杜鲁门·摩根展开放在桌上的一份《朝日新闻》,拿给像冻住一样呆住的萨克斯看。
[大藏省宣布国营铁路私有化。“缩小铁道厅规模,废除对私营铁路的规制。”]
[铁道厅从横滨 - 东京区间和神户 - 大阪区间开始进行私有化。]
[民间资本的时代来临了。]
- 《朝日新闻》
“倭国的铁路和美国不同,几乎大部分都是国营铁路。”
倭国政府通过岩仓使节团,原封不动地移植了德国俾斯麦的制度。
德国的俾斯麦体制,工业化、科学技术,还有像蜘蛛网一样的铁路。
通过铁路运输,德国击退了丹麦、奥地利、法国,并用那笔赔款进行投资,引领了德国工业的飞跃式发展。
倭国想成为像以赔款为基础实现经济增长的德国那样的军事国家,所以倭国的铁路大部分都是国营铁路,毕竟在战争执行中,铁路是最重要的。
“然而,现在这些国有化的铁路都要被抛售出来了。”
“……”
“这些我们得全部收入囊中。”
“嗖”的一下,塞缪尔·萨克斯伸出手。
“果然,和你合作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啪”,杜鲁门·摩根微笑着和他握了握手。
“你太客气了。”
>>> “金融救助委员会会继续保留吗?”
回来的詹姆斯问杜鲁门·摩根。金融救助委员会,倭国支付银行今后要监管倭国中央银行委员会,他问的是金融救助委员会是否也要保留。
“中央银行委员会要想正常运作,确实得先做好金融救助相关工作,目前先集中精力在金融救助委员会上。”
“好的,那先从什么工作开始呢?金融救助委员会要做的事情似乎相当多。”
“不多。”
赚钱的事可不少。一直以来那么辛苦,现在是收获甜蜜果实的时候了。
“金融救助委员会把接受金融救助的企业列清单了吗?”
“列了,倭国支付银行直接下属储蓄银行贷款的企业,以及通过间接下属储蓄银行掌控的企业,都全部列出来了。”
“真有眼光。”
“倭国列岛中型以上的企业,几乎都从倭国支付银行的直接下属储蓄银行贷过款。”
倭国支付银行的直属企业,就是从持股100%的子公司贷款的情况。
倭国支付银行 - 直属储蓄银行 - 企业这条线,这些都是包括财阀在内的优质企业。
“平均负债率1000%。”
“是的,日元暴跌,外币债务大概增加了25倍。”
才25倍。
“真坚挺啊,没想到日元还挺能撑的?”
“是的,不过,意外的是,负债率1000%,那可是资本的10倍。一旦倭国支付银行取消支付宽限,就会因债务违约而破产。”
“间接下属企业呢?”
倭国支付银行的间接下属企业,是倭国支付银行提供外币贷款的倭国储蓄银行再贷款给的公司。
顺便说一下,倭国储蓄银行是信用评级被下调的国立银行和民间银行。
倭国支付银行 - 倭国储蓄银行 - 企业这条线,这里面的都是劣质企业。
三菱是个例外,但在转给冠达海运的时候,已经把贷款全部削减了。
实际上,多亏了冠达海运,倭国支付银行的资产才得以保全。
“等等,这平均负债率是多少来着?”
“十万%?”
“……”
“我没看错吧?这也太高了。”
“是的,负债率已经超过资本的1000倍。而且,由于高利率的外币贷款,负债率还在实时直线上升。基础资产也不实,却背负了过多债务,所以才这样。”
“太严重了。”
一旦取消支付宽限,倭国的中小企业就会像空中解体一样消失。
中小企业带消失的话,大企业的下包商也就没了。
这对倭国来说非常糟糕,但从美国资本的杜鲁门·摩根这个角度来看,再好不过了。
>>> 第一项工作:债转股
“通过债转股,把劣质企业变成倭国储蓄银行的资产。”
“债转股吗?”
债转股,就是贷款银行将贷款转为股票。
也就是说,原本的债权人银行瞬间变成大股东。
企业归银行所有,贷款就消失了,这简直就是魔法。
“嗯,通过债转股收购的劣质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合并扩大规模,然后上市。可以按地区进行整合。”
一家劣质企业可能没什么实力,但100家合并起来就不一样了。
通过债转股收购的企业,以各藩为单位合并,形成托拉斯,这样大型托拉斯就完成了。
“风险虽然大,但没问题。”
反正又不是杜鲁门·摩根来承担。
把劣质企业合并成托拉斯后,如果破产了,把那些间接下属储蓄银行舍弃掉就行了。
它自己会爆炸毁灭。
间接下属储蓄银行和倭国支付银行是通过贷款关联的借贷关系。
它们的负债率,由于银行业的特性,超过劣质企业的几十倍。
我们一旦舍弃,它们就会立刻因债务违约而破产。
“那么直属的优质企业要怎么处理呢?”
“它们的负债率也是1000%,把它们通过债转股变成倭国支付银行的直接资产。”
倭国的优质企业,全部被杜鲁门·摩根收入囊中。
“本来就是为了吞并这些优质企业,才辛苦折腾到现在的。”
“以减免债务为代价,优质企业全部归倭国支付银行所有了。”
“对,现在得把财阀都变成我们的公司。”
循序渐进,在让倭国经济复苏的同时,获取杜鲁门·摩根的权益。
这样债转股完成后,稳定日元,使企业财务健全化。
这里就需要中央银行委员会了。
“詹姆斯,债转股工作结束后,就正式启动中央银行委员会。为了债转股让日元暴跌,结束后就得让日元复苏。”
>>> 第二项工作:恢复金本位制
倭国支付银行掌管中央银行委员会后,以掌管货币业务为借口,把大藏省持有的日元储备拿了过来。
就是我们用黄金兑换掉的那些日元。
“可是,少爷,日元都跌成这样了,还能恢复金本位制吗?”
詹姆斯担忧地低下了头。杜鲁门·摩根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詹姆斯。
“看看这个。”
詹姆斯的眼睛快速地转动着。他读了好一会儿杜鲁门·摩根给他的统计资料,然后像被雷劈了一样,露出震惊的表情呆住了。像是明白了什么。
“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量……”
“对。把我们的黄金储备加起来,应该可以试试恢复金本位制。”
“……”
“大概有思路了吧?”
“是的。”
詹姆斯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的眼中似乎开始看到杜鲁门·摩根为恢复金本位制制定的计划。杜鲁门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喝着可乐。
“一开始,通过货币互换,倭国中央银行大量印制日元。市面上应该流通了大量日元。”
“没错。”
大量日元流通,金本位制就会动摇。
“要稳定金本位制,就得减少市面上的货币流通量。
所以,在第一次东京条约中,杜鲁门·摩根以极其苛刻的紧缩财政为条件,就是为了吸收日元。”
“对。”
在遭受打击之前,杜鲁门·摩根本来就打算恢复金本位制。
“但是,为了摧毁倭国的金本位制,杜鲁门·摩根用黄金兑换废除了金本位制。”
给了金本位制致命一击,让它彻底消失。
但如果有反转呢?
通过一次摧毁金本位制,反而让它复活了。
“通过黄金兑换,把市面上大量流通的日元都吸回来了。”
因为杜鲁门·摩根进行了大量的黄金兑换,市面上的日元被吸回大藏省。
这是强制性的紧缩,为金本位制的复活奠定了基础。
现在只要我们“出借”黄金,金本位制就会完全复活。
杜鲁门·摩根点了点头。
“答对了。”
“……太惊人了。”
詹姆斯彻底折服了。
到底要把事情看得多远,才能做出这样的操作呢?
现在看来,所有的操作都不是为了摧毁金本位制,而是为了让它健全化。
也就是说,通过货币互换先摧毁它,结果,杜鲁门少爷的所有行动,都是朝着让倭国经济复苏的方向进行的。
“詹姆斯,我说过吧。我是真心想让倭国经济复苏,才做这些工作的。”
我要做就一定会做到。
“要说救活的倭国经济被谁占有,那只有美国。”
我会救活经济,但只救活经济。
“首先,通过债转股,我们吞并陷入困境的倭国企业,其次,恢复金本位制,为让陷入困境的倭国企业重回正轨创造条件。”
这样倭国经济自然就会复苏,而这一切都归杜鲁门·摩根和美国所有。
但这对倭国的普通民众、劳动者来说有什么关系呢?
就算自己的公司变成美国的了,工作的地方还是一样。
垮掉的只有财阀和倭国政府。
“预计美国企业大量进入后,失业率也会降到5%以下。”
“很好。”
一切都在精准地运转。
杜鲁门·摩根听到了倭国经济按照自己的计划恢复正常的声音。
“倭国企业债转股和并购的大致设计图完成后,交给我。中央银行委员会一启动,就得把它们卖给海外财团和美国托拉斯。”
“我会尽快完成工作。”
“给大藏省和倭国法院送点礼。我们一插手,他们肯定会气得晕过去。”
“哈哈,当然。”
啊,詹姆斯转身要走的时候,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问杜鲁门·摩根。
“本来有事要问,差点忘了。”
“什么事?”
“就是金本位制的事。总觉得还得再确保一些黄金,才能稳定运营,所以我把这附近的金矿公司列了个清单。”
詹姆斯把列好的文件递给杜鲁门·摩根。
“清单第一位是……”
“朝鲜的云城金矿。是一家叫‘东洋矿业株式会社’的美国法人所有,听说现在在纽约挂牌出售。”
“云城金矿挂牌出售?听说这个金矿规模很大。”
“因为这次明治恐慌,它承担不起初期投资的抛售费用,面临破产。”
“有竞争对手吗?”
“没有。看它很着急,我就先保留下来了。”
“你果然很能干。”
像云城金矿这样的,多余的黄金量应该绰绰有余。
“不过,这个东洋矿业株式会社,朝鲜王室不是持有25%左右的股份吗?”
“这个……”
詹姆斯的表情变得很奇怪。杜鲁门·摩根不再递文件,而是看着表情扭曲的詹姆斯。
“听说只卖了10万美元?”
顺便说一下,第一年的股息就有53万美元。
25%的股份就是13万美元。
詹姆斯接着补充说明。
“啪”的一声,杜鲁门·摩根把文件扔了出去。一瞬间,杜鲁门甚至怀疑是不是听错了,这惊人的兑换比例。
一年股息就13万美元。如果持有这个股份10年呢?
股息就有130万美元,再加上股份价值另算。
总计大概价值250万美元。光是持有就能增值20倍。
“也就是说,第一年股息就有13万美元的25%股份,只卖了10万美元?”
“是的。”
杜鲁门·摩根无言以对。
“……为什么?”
>>> 朝鲜,景福宫
“艾伦先生,我听说日本,哦,口误,现在是倭国。倭国居然只在一个月内就被美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是真的吗?”
高宗李熙私下把艾伦先生召来,一起讨论此事。
看到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内容,他感到无比震惊。
曾是朝鲜上国的清朝被倭国打败,可倭国却被美国仅仅用一个月就打得惨败。
那么美国和朝鲜的国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艾伦先生一脸自豪,理直气壮地说道:“是的,陛下。我的祖国美国,仅用一个月就把新兴强国倭国打得大败。据说在那之前,倭国的经济就已经被美国的一家银行摧毁,所以才如此轻易。”
“…… 一家银行就颠覆了一个国家?”
“正是如此。就是一家叫日本(以后统称倭国)支付银行的,我国引以为傲的银行。”
“呵。”
高宗李熙震惊不已。
这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便小心翼翼地向艾伦先生开口问道:“艾伦先生,我听说,美国以前本是英国的殖民地,是英国的商人。还听说英国的一家公司就颠覆了整个印度。既然美国都如此厉害,那英国到底有多强大呢?”
听到 “殖民地” 这个词,艾伦先生微微皱了下眉头,但在李熙察觉之前,很快就舒展开了。
“日不落帝国,这是英国的别称。他们的领土遍布全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哎呀。这听起来太可怕了。那这么说来,朝鲜到底有多弱小呢?”
李熙满脸震惊,喃喃自语。
但艾伦先生很快开始极力宣扬美国。
不管怎样,他死也不想让祖国被当成殖民地。
“然而,陛下。英国已是落日余晖。”
“落日余晖?”
“现在它虽然光芒耀眼,但维持殖民地越来越力不从心。然而美国不同。”
“有何不同?”
“就像这次倭国的倭国支付银行事件,美国是当今时代冉冉升起的太阳。美国的国力如今已跃居世界第二,实力直逼英国。”
“哦,说重点。重点。”
“总之,你不是想投资内帑金吗?我认为投资美国,而非英国,才是明智之举。”
内帑金。
听到这个诱人的词,李熙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要是能抓住这次机会,用内帑金狠狠赚上一笔,那可真是锦上添花。贪婪开始在他心中涌动。
“艾伦先生,果然有眼光。我不会忘记你为朝鲜王室和朝鲜的未来所付出的努力。”
“哈哈,我已服务陛下多年。所以我提前挑选了一些值得投资的美国企业名单。”
“哦,先生,这名单怎么这么多。只简单说重点,重点。肯定有最优质的公司吧?”
艾伦先生似乎早料到他会这么问,便把名单递了过去。这可是从倭国支付银行一位叫詹姆斯的重要人物那里获取的信息。
实际上,他本想把报告交给塞缪尔·萨克斯,可对方当时刚好离开,于是就被他拿了过来。
既然是那时获取的优质企业名单,可信度自然很高。
艾伦表示,投资资金由他自己的银行收取手续费,还能帮忙牵线搭桥。
艾伦心想:“不过,拿自己的私房钱去投资还是有点冒险。”
他打算先拿李熙的私房钱,也就是内帑金当试验品试试,如果收益不错,自己再投入。
艾伦先生就像对李熙忠心耿耿的忠臣一样,拍着胸脯,微笑着说:“这是美国目前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伯利恒钢铁。它可是紧跟美国战争需求的优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