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挑衅
潼关城头。
高履行和韦仁庆坐在遮阳伞下,喝着冰饮,旁边还有小卒为他们打扇,十分惬意地看着城下如同钢铁浇铸的军阵。
“高中书,你说太子这是做什么?”韦仁庆轻轻晃着手里的冷饮,摇头晃脑地道。
高履行也在想李承乾现在还不攻城到底想要做什么,闻言不由扭头朝韦仁庆看去。
韦仁庆见高履行看来,得意洋洋的谑笑道:“莫不是想用这排列整齐的军阵,吓唬的我等给他开城门?”
哈哈哈……
韦仁庆说罢哈哈大笑。
高履行听了这话也不觉莞儿,刚才的想法也就断了,不过还是提醒道:“不可小瞧了李承乾。”
韦仁庆听了自信地朝身后的床弩和高大的投石车一指道:“这不是都给他预备着的。”
高履行看了也觉实在没有疏忽的地方。
高履行知道李承乾有两样攻城利器火药和热气球。
现在他们准备好床弩可以射天上的热气球,投石车可以和城下的投石车对轰。
他们现在居高临下,城下的投石车绝不是对手。
他觉的双方比的就是耐心,看谁先耗不住。
高履行如是想着,再一次看向城下,看着城下依旧严整的军阵,高履行也不得不佩服李承乾治军严谨。
……
……
“嗒嗒嗒嗒……”
顶盔贯甲的苏定方骑着战马慢慢在军阵里巡视。
李承乾下令:引而不发,待令行事。
已过去两个时辰了,数万大军在此列阵等待,在火热的秋阳之下,数万大军一片肃然。
这当然是平日里勤于训练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苏定方在军中威严素着,数万将士看见他的身影除了听命,心里根本升不起其他心思。
“怎么回事……”
“退回去……”
……
忽然军阵前头传来一阵吵闹声,苏定方扭头看去,只见潼关城上正往下放一只吊篮。
苏定方立即调转马头往阵前去,前头将士见苏定方过来,立即住声等他发话。
当苏定方来到阵前时,城头上的吊篮也刚好着地。从吊篮里走出三个人,一个身穿绿袍的小官和两个青衣小厮抬着一个大礼盒朝苏定方这边走来。
“下官赵益宗参见将军。”身穿绿袍的官员走到苏定方的马前深施一礼。
此时苏定方的头脸都被头盔遮住,只露出一双黑亮的眼睛,眼神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三人。
“下官是奉高中书之命,出城给太子殿下进献冷饮。”赵益宗见苏定方不说话直接道明来意。
苏定方听了抬头看一眼潼关城头,见高履行和韦仁庆也正往这边看,就点点头,吩咐道:“派一伙将士引他们去见太子殿下。”
引路派一伙十个将士?
“多谢将军。”
赵益宗好像不明白其中监视之意,满脸堆笑,再朝苏定方深施一礼。
苏定方不再看他们,打马又往军阵里巡视。
……
……
李承乾给苏定方下过命令就没有再往前走,命人找些莆团,和一众大臣就在青石路中间坐下。
内侍端上来茶水,就坐在地上聊天。
众人听李象分析的山河表里,心里都明白李承乾早就安排了破开潼关的计策,都不再纠结眼前的局势,反而聊起了以后如何使大唐国富民安的政策。
……
……
“这些年孤王为了能够快速平定辽东,从海外调了不少粮食,以后要尽量减少从海外调粮食,等回到长安,朝廷要拟定一个耕地开垦的十年计划来,各地都要按计划执行。
粮食还是要大唐境内种植的自给自足才好。”李承乾认真的地众臣道。
“正是,从海外往大唐运粮食,万一船上出了事那可怎么办……”杜正伦出声附合道。
李承乾看一眼杜正伦很是满意,杜正伦是一个颇有远见的大臣,对很多政务都有自己的见解,且勇于实践。唐朝选官制度的问题,朝野上下肯定有不少人看出来了,敢于提出来的,整个唐朝二百七十年一把手都数得过来,杜正伦就是头一个。
其他大臣也觉的李承乾说的有道理,纷纷点头附合。
只有李象想了半天,问道:“不从海外往大唐运粮食了,那我们还往海外分封吗?”
因为李承乾多次表示要把李象分封到海外,所以他十分关注这件事。
当他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提起了精神。
李承乾往海外分封的政策,到现在也没有实行多少,但仅是这个设想,就已经闹的很多勋贵大臣跟他离心离德了。
就是眼前潼关城,说到根子上也是因为往海外分封引起的。所以此时群臣都想知道李承乾是否还要坚持海外分封政策。如果他愿意改变想法,哪怕只是暂时的,向高履行、韦仁庆等保证不再推行海外分封政策,以李承乾身份和功绩过潼关,入长安,践帝位还不是普天同庆。
李承乾也非常清楚这些,可是他能放弃自己的政策吗?
不能。因为这是解决中国古王朝几百年就出现一次推翻重来的唯一办法。想想每一次王朝末世、新朝建立时这个民族受的伤害,他就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或者为了一时的利益暂时做出一些违心的承诺?
也不能。
因为他后头还要做很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他必须要保证他的信誉。试想,一个遇上困难就后退的天子,大臣还敢执行他的政令吗?
或者有些聪明人觉的不应该这么强制往海外分封,可以慢慢来,让勋贵大臣们慢慢看到海外的好处,然后勋贵大臣自己去了。
李承乾只能说他们太天真了,中国出海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了,不只出海,还走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人真不知道天下有多大吗?
不知道海上富庶吗?
可是很少有人带着家族或朋友出海在南海周边占个岛,建个国。这是因为中国太好了,有能力出海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在中国安安稳稳地享受荣华富贵不香?
跑去海外九死一生地开拓荒岛,几代人看不见希望,除了傻子,谁去?
别说去海外,整个唐朝三百年都没有改变山南道、岭南道的蛮荒状态。
到了北宋时期海南岛还是朝廷重犯的流放地,你还想着让这些大唐的既得利益者自愿去开垦海外?
这些问题李承乾在心里想了不止一次了,这次长安出变故李承乾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他的心意从未改变。
不过鉴于当前的形式,他近段没有主动提及海外分封,可是到了此时他也回避不得。
李承乾见群臣都朝他看过来,知道今日必须明确自己的态度,抓起拐杖缓缓起身,准备再向众人剖白心迹。
群臣见了也都跟着站起来,李象至此才发现自己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李承乾柱着拐杖,神色郑重的环视一圈众臣,才平静的道:“分封自然是要分封的,海外的世界比大唐大多了,物产也比大唐丰富。
就算粮食我们要自给自足那也要常从海外调运来一些,以应不时之需。
更何况我们还要从海外往大唐运黄金,白银、木材,矿石等等,怎么能不往外分封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唐这片天下,能养活的人是有限的,太平盛世人口孽生,一百年就能过亿,若不分封去海外,大唐必生内乱,到时候王朝倾覆,生灵涂炭……”
群臣听了一时沉默,这些道理李承乾讲地很多次他们也能理解,可是……不过他们也已别无选择。
……
……
“启禀太子殿下,潼关城高履行派人来进献冷饮。”正在此时一个内侍禀报道。
群臣闻言让开一条通道,都朝赵益宗看去。
李承乾刚才站起来时就看见赵益宗一行人站在不远处,听内侍奏报便道:“命他进前。”
赵益宗听见不待内侍传领,就趋步上前,走到离李承乾五步远时,一揖到地道:“左卫录事参军赵益宗参见太子殿下。”
“平身!”李承乾道。
“谢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赵益宗直起身子,慢悠悠地问道:“高履行进献的是什么冷饮?”
赵益宗闻言忙回身打开礼盒从里头捧出一只青铜盂,满脸堆笑道:“回太子殿下,高相公见天气炎热特意命微臣给太子殿下进一盏冰镇的酸梅汤解暑。”
李承乾听了淡淡一笑道:“接过来。”
一个内侍走到赵益宗面前接过青铜盂,捧到李承乾面前弯腰让李承乾看,李承乾见盂内确实用冰镇着一个带盖的水晶盏,想来里头装的应该是酸梅汤,微一挥手,小内侍会意立即拿走。
李承乾知道高履行派人送酸梅汤必定还有话说,便看着赵益宗等他说话。
赵益宗见李承乾看过来,未语先笑道:“太子殿下,微臣来时高相公还命微臣请太子殿下明示:今日是否攻打潼关?”
此言一出,站在李承乾左右的群臣脸色都难看起来。
“放肆!”李象大怒。
李承乾看他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扭头看着赵益宗笑眯眯地道:“孤王为何要攻打潼关啊?”
李承乾知道高履行是派人来试探他的,无论他怎么做,都等于是给了对方一个可供参考的行动。
李承乾当然不会纠结这个问题。
赵益宗:……
这个问题在高履行面的前标准答案是:李承乾心怀不轨,想要造反。
在李承乾这里是:高履行心怀不轨,李承乾讨伐逆臣。
赵益宗站在李承乾面前不敢说李承乾不好,否则被杀了活该。他又是高履行派来也不敢轻易说高履行的坏话,否则会被李承乾看轻。
李承乾看着赵益宗头上直冒汗,也没有心思为难他,淡淡地道:“既然然是高履行派你来的,你就回去替孤王问问高履行。”
赵益宗听了忙行礼道:“微臣这就去。”
说着后退几步转身就走,给他引路的那伙将士连忙跟在他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