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州之变,高杰作为一军主帅遭暗算,他的部下实力并没有多大损失。
史可法亲自赶往高军营中做善后工作。
但他不是将高杰军队收为自己所有,而是立高杰十一岁的儿子为兴平世子,外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大厅(即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
高杰妻邢氏耽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
这本来是史可法增进同高部将士感情的一个机会,进而,最起码能影响高部。
然而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反而命高杰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由此可见史可法政治偏见之深和不通权变。
结果这样的安排,反倒引起了高部的反感。
因为天下人都知道,高起潜是害了大明最后一个能臣忠良卢象升的凶手,人人得而诛之。史可法让高杰的儿子败在他的门下,那是对所有将士的羞辱。
高杰部无不深恨史可法。
为此,埋下了后来多择来攻,高杰部立刻投降,又为攻打扬州急先锋的祸根。
但这时候,史可法本来应该趁高杰部将,因许定国诱杀主帅投降清朝的敌忾之心,改弦易辙,作出针对清方的战略部署。
至少也应利用许定国逃往黄河以北,清军无力南下的时机,稳定河南局势。
可是,他在这样草草的安排之后。就丢下这一对孤儿寡母,急匆匆的赶奔回了扬州,他的督师行辕之地。
当时沛县着名文人阎尔梅正在史可法幕中,劝他:渡河复山东。
不听;
劝之西征复河南,以为江北缓冲。
又不听;
劝他留在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
然后是史可法坚定的决定:“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
堰尔梅看着急匆匆南去的史可法,不由哀叹:“左右有言使公惧,拔营退走扬州去。两河义士雄心灰,号泣攀辕公不驻。”
这就是被许多人盛誉为“抗清英雄”的史可法。
史可法放弃高杰部,然后不管不顾的一路跑回了扬州。放着前哨门户徐州不守,却要死守着后方的扬州。
说的冠冕堂皇,那是坐镇后方,调度四镇。
说句实在话,他是依旧心存满清不会南下的幻想,这就是自寻死路。
听到这样的布置,王学军就不得不感慨的长叹:“史可法在军事上,真是接近弱智啊。放着徐州四战之地不守,而去守扬州。你的目的是什么?我说你怕死吧,似乎冤枉了你,但南明完了。”
不管这么多了,现在必须调整自己的布置,应对即将到来的,历史上的满清灭南明之战。
按照自己还弱小的实力,自己一定要在这场战争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实现当初的规划。
为此,说不得,无能的史可法,你就成为实现我目标的垫脚石吧。
“立刻传令,李岩和许杰,放弃沧州,李岩退守定远,和李锦江的德州,连成一线,给我挡住满清南下经过山东进攻扬州府的道路。
立刻调许杰马不停蹄沿运河南下,和我会师,然后汇合泽县张兴国部,三军合兵一处,屯兵济宁,准备救援扬州?”
之所以调更熟悉河北之地的许杰回来给自己当军师而不是李岩。
王学军是有考虑的。
李岩这个人,为人太过方正,就是一根筋不会变通。
而即将的扬州之战,主要是战后的事情,需要一个心理阴暗的家伙帮助自己,找个腹黑的家伙,让事情变得更阴暗,更腹黑。
这一点,许杰,行,李岩,不行。
对于这样的调动命令,所有的文臣武将全不理解。
“扬州远在战线之后,更有我们山东作为屏障,扬州怎么会出现危险呢?摄政王是不是多虑了?眼前的当务之急是协防徐州啊,难道你摄政王这个神棍,在军事上也是个白痴吗?”
而张之及在写给王学军的信中规劝:“扬州是江南核心,本无事。如果摄政王单单为取得扬州,实现当初你构想的以扬州为陪都的计划,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兴兵。势必引起国人愤慨,对摄政王的名声不利;势必引起南明的反弹,会将摄政王辛辛苦苦想要维持南明牵制满清的计划落空。而且还可能引起我们和南明提前的战争,实为不智啊。”
对于张之及老朋友一样的规劝,王学军只能无奈的不做解释。
而同时,张之及是暗中反对,但做为礼部朱见深,刑部赵应国却是直接出面,直接指责王学军,欲破坏当初的大政方针,大家给予灵坚决的抵制。
而这时候的太子也站出来,虽然语言委婉,但也说明了他的反对。
别人的意见不听,但太子的面子要给。
于是,王学军就无奈的从善如流。坐镇泽州,眼睁睁的看着多择带着十万人马,攻破徐州,一路在他眼皮子底下,杀向了扬州而不为所动。
王学军虽然内心在滴血,眼睁睁的看着即将发生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汉人灾难的爆发。却一摊手,对着所有的人无奈的回怼:“不是你们不让我出兵的吗?我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满清横扫各地,而不出山东喽。
当时把大家怼的是哑口无言,怼的是鼻子都歪了。
这时候你听大家的了,平时你的跋扈专断哪里去啦?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王学军是绝对不会让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事情发生的。
他日夜督促锦衣卫,密切注视着扬州战况,一旦有危险,他准备立刻出兵。
不过,出兵的时机要拿捏好,不能乱了大计方针。
崇祯十八年,宏光元年,顺治二年,李自成战死九宫山,宣布大顺政权灰飞烟灭。
清军击败大顺军,占领陕西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不失时机地着手部署主力南下。
他任命了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等西北地方军政官员从事善后事宜,把主要兵力集中于收取江南,统一全国的大业。
弘光朝廷“借虏平寇”的如意算盘终于实现了。
然而,朱由崧、马士英、史可法既然怕引火烧身,在清军主力西进时幸灾乐祸,不敢派重兵北上,这时,他们就只能自食苦果了。
多尔衮命令由原驻河北的固山额真准塔。满大海率领正红旗,汇合刚刚被击溃的索尼,再攻沧州,牵制山东。
命多铎部由陕西出潼关,经洛阳东进至商丘,兵峰直指徐州。
英亲王阿济格部尾随李自成部大顺军,由陕西商洛、河南邓州,入湖北襄阳、荆州、武昌,直到江西九江一带。
除击溃李自成带领的大顺军外,乘势解决左良玉部明军,准备同多铎部在安徽省境内会师。
一时间战云密布,三路大军,发动了灭南明的战争。
这个时候,南明才彻底的醒悟过来。
但正所谓国运来时挡不住,国运去时收不住。
正在南明还在这种突然的打击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残部,突然占领了湖北,并且沿江而下。
一直以西面屏障的武昌左良玉突然打出清君侧,奉伪太子诏南下南京。
李自成部在清阿济格军的追击下经陕西商洛、河南西部邓州一带进入湖北襄阳地区时。
左良玉不敢同大顺军主力作战,伪称奉先帝太子密谕前往南京救护。以讨伐马士英为名,全军乘船顺江东下。
临行之时,下令把武昌居民屠戮一空。沿江上千条船,运载抢掠的物资,直接杀奔南京。
这一下,南京就真的慌了。
一群东林复社书呆子,夸夸其谈行,真正打仗不行。
面对这样的局势,反倒唯一史可法能战了。
史可法也知道,自己顾得西,就顾不得东,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立足扬州,先挡住东西夹击满清的一面。
于是,史可法以民族大业为先,准备死守扬州,为南京保住东面。为那个朝廷,尽最后的一点忠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