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助兴,但这些士兵们手上所拿的武器,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刀剑,这些武器在夜晚的月光的照射下,时不时地反射出点点的寒光,看着就让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瑟瑟发抖。
这些士兵上台之后,先是朝着刘协的方向躬身施了一礼,算是见过了陛下,接着才准备开始他们今晚宴席的表演。
一般这种节目,都会伴有着在战场上的那种击鼓的声音,在战场上,击鼓往往就代表着将军对于军队的命令,不同的击鼓方式,代表的意义也不同,而像这种节目,一般都是选择进军鼓声来搭配,这样听起来更有气势一些。
鼓声刚响,下一刻便停了下来,原因很简单,坐在桌子前的刘协,将自己的手抬了起来,明显是有什么话要说。
舞台上的士兵们重新站做一团,等待着陛下的旨意,而在座的这些文武大臣们,也都是看向了刘协的方向。
“既然是助兴,何必要在那么远的地方,就来到宴席之间,才更有氛围嘛!”
负责今晚这场晚宴节目的太监总管听到刘协这般说,不禁地脸上露出了一丝纠结,陛下的命令他不敢违抗,但这刀剑本就无眼,就连这些士兵们也不能保证不伤到对方,更别提今日在场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他这个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刘协的话说完,却迟迟没有收到什么回应,不觉地皱了皱眉,语气稍冷地开口说道:
“怎么?朕的话现在都没人听了么?”
那名老太监听到刘协这话,哪还顾得上那么多,赶忙朝着那些士兵们挥挥手,示意他们到宴会之间去表演。
他们可都是军人,对于命令向来不打折扣,他们才不在乎这么做会不会带来什么后果,一个个直接从台上跳了下来,就在这宴会之间摆好了姿势。
鼓声再次响起,刘协这才重新坐了下来,稍微瞥了一眼身边的王允。
此时王允脸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那些助兴的士兵们互相见招拆招,看得津津有味。
刘协回头看了一眼曹植,曹植朝着刘协点了点头,接着便向后退去。
“老司徒,朕准备晋封你为忠义王,世袭罔替,不知你觉得如何?”
没有任何的征兆,刘协就这么脱口而出一句话,却是将王允惊到了,按照大汉高祖刘邦的祖训,非刘姓者不得封王,但刘协却是已经打破了这个规矩,王凯旋就是第一个。
若是以前,王允听到陛下这般说,绝对会感激涕零到无以言表,但现在,双方都知道他们之间再也回不到过去,反而有些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怎么?老司徒觉得一个王爷有点小?”
听到刘协这般说,王允哪还敢继续沉默不语,刚忙开口回应道:
“老臣绝没这个意思,只是老臣已经半截身子入了土,估计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陛下如此的厚爱,老臣怕子孙后代让陛下失望啊!”
王允的这番话,无疑是拒绝了刘协的“美意”,刘协自然不会就这么让他推辞掉,毕竟,这可是他接下来计划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想要将王允一众人解决掉还要不在朝堂上掀起什么大波大浪,就要名正言顺,而且要名正言顺的让任何人都不敢说些什么。
“老司徒就不要谦虚了,放眼朝堂之上,有哪个大臣能和你相比?你一生为我大汉鞠躬尽瘁,朕也不能寒了老臣们的心,这个忠义王,朕意已决,明日早朝之上,就会下旨,老司徒可记得来领旨啊!”
王允的脸色明显不太好,他知道,陛下绝对不会向自己妥协,因为陛下将恩科看得比什么都重,虽说在恩科舞弊,并不是王允的本意,但自己终究是这么做了,陛下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但现在,王允又实在没什么理由再推辞,再拒绝,那就是抗旨不尊。
王允缓缓地站起身,向后退了一步,朝着刘协的方向看似艰难的跪了下来,叩首在地,开口说道:
“老臣谢陛下的重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些助兴的士兵们并没有停下他们的动作,在他们看来,这宴席之上,发生些什么事情,都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只需要将自己的节目演好,然后下去领赏就可以了。
而宴会之上的这些大臣们,有不少人都时时刻刻的观察着陛下这边的动向,此时正看到老司徒王允跪在陛下的面前,一个个心中都有所猜想。
刘协站起身,来到王允的身旁,将他从地上扶了起来,有重新坐回到两人的位置上,刘协开口说道:
“还记得当时的董卓,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完全将朕当成是他的傀儡一般,当时在朝堂之上,也就只有老司徒和几位大人们还站在朕的这边,没有你们,就没有朕的今天啊!”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让王允渐渐地放下自己的警惕,这也是刘协早就想好了的策略。
听到刘协的这番话,王允的双眼也微微泛红,人的年龄大了,就容易怀旧,当初那段日子,的确是他们君臣之间最好的时光了。
“一切都是陛下英明神武,臣等不过是听从陛下的旨意行事罢了。”
不论在什么时候,王允都保持着他那一贯的谦逊,尤其是在刘协的面前,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在场的人,没人比他更懂。
“老司徒,还记得那次董卓进宫,想要逼朕退位,你和几位大臣冒死进宫阻拦,这才让那董卓没有得逞,那个时候,朕还只是个七岁的孩子啊!”
这件事,是刘协听太后说起的,刘协来到这个时代,才不过五年多的时间,对于本身那个刘协,他什么都不了解,自然要听太后多讲些刘协小时候的事情,其中就有这件事。
听刘协说起这件事,王允也想起了当时的情况,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君臣之间相互依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