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明目前的房屋价格,相比朱靖垣上辈子而言,绝对可以说是颇为“廉价”的。

但这不代表大部分大明人特别是普通工人拥有自己的房屋。

在七年之前,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展开,世界大战仍然在持续期。

当时的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极端恶劣,普通工人收入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除非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和官吏,个人基本上是都买不起房屋的。

通常是一家人或者一群人,共同租赁一两个狭小的房间。

甚至很多时候是两批人住一套房,一批上夜班、一批上白班,错开时间轮流睡觉。

朱靖垣也知道,自己前世的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泰西各国本土,也都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甚至可能更加的恶劣。

反而是他们的殖民地,以及美利坚这种新大陆新兴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反而要好一些。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没有深度开发过的新大陆,自然资源足够的充沛。

不当工人可以去西部领地开荒,可以上山下水打猎捕鱼,随便搞搞就不愁吃喝了。

旧大陆上土地早就被翻过不知道多少遍了,农村的土地已经完全集中起来了。

普通人不去工厂里面卖命赚钱的话,那是真的要饿死在马路上的。

这个世界的大明,由于本土面积足够的广阔,海外殖民地也为数众多,状态相比另一个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其实是要好一些的。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明的殖民地再次大规模膨胀。

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铺开,生产能力和效率也随之迅速飙升。

两种原因结合影响之下,大明的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在过去几年里迅速提高。

普通工人的收入相比七年前已经翻了三到五倍,很多熟练工人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曾经的中层管理人员的水平。

然后经过这几年的积攒,普通工人也开始独立买房置业了。

如今的房屋的市场价格,自然也开始向上抬头了。

朱靖垣现在要控制这种趋势。

大明的领土异常广阔,耕地面积异常的充裕,对土地使用也没有严格限制。

所以理论上讲,就算是完全不控制房屋价格,也绝对涨不到自己前世的那种程度。

但就算是变成朱靖垣前世美利坚那种状态,也并不是什么好结果。

美利坚的房屋价格,除了大城市市中心的公寓之外,相比神州本土都可以算是低廉的。

很多地方被荒废的房屋甚至可以近乎不要钱的直接转让。

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美利坚和现在的大明一样不缺乏土地之外,还有高额的房产税和物业费的双重压制。

美利坚的房屋住几十年的话,房产税足够再买一套房,物业费也能再买一套房。

如果拖欠房产税和物业费,房屋就有可能被强制查封和拍卖。

拍卖的价格只要超过拖欠的房产税和物业费就有可能会直接成交,因为税务机构和物业公司拿到他们应得的税费之后剩下的就是房主的了。

拖欠物业费就会被拍卖,这跟拖欠房贷被银行拍卖,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买房的价格在某种形式上可以看做是首付款。

朱靖垣既不允许房屋本身的价格飙升到天上去,也不想通过高额房产税这种增加使用成本的方式来压制房屋价格。

那就只能通过官营厂商配合行政相关手段来实现了。

将官营厂商和衙门连接起来的典型媒介,就是原本历史上就出现过的各类票证了。

朱靖垣可不是单纯的好心,不是纯粹的不想看到普通人被绑定在房子上。

虽然不可避免的有这方面的心态,但是让朱靖垣最终做出这样决定的关键原因,却还是为了保障大明社会的繁荣、发展和稳定。

普通人不把过多的金钱花在房屋上,才能有更多的金钱到市场上去花销。

让普通人把工作赚到的大部分金钱,都拿到市场上去消费,购买自己需要和想要的东西,享受市场上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这样既够保障市场的活性,促进市场的繁荣,反过来让普通人也能有更多收入。

同时也能够提高普通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度。

最终让整个社会的状态持续稳定。

只有大明社会能够持续保持稳定、繁荣、发展,大明皇室的统治地位才能持续稳定。

个人本心理想与实际阶层利益趋同的话,朱靖垣当然会去做。

只是理想往往会与现实相背离。

不过朱靖垣现在也不是初出茅庐的时候了,知道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是要循序渐进的。

朱靖垣说完了自己的计划,江户布政使陈建也大致看完了朱靖垣列的提纲文件,然后表情颇为纠结的小心追问:

“殿下……如果所有人……没有特殊朝廷认可的特殊贡献的前提下,都只能拥有一套房屋的话,现有的多套房屋院落应该怎么处理?”

朱靖垣看了其他人一眼,其他官员也都竖起了耳朵,一脸的严肃和担忧。

很显然,陈建的问题不只是他自己的问题。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官吏也就是官员和公务员,是整个社会的中产阶级中的上层。

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超过绝大部分厂商中层管理人员。

至少积累几年的工作年限,积攒几年的收入,基本都能买得起自己的住房。

所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官僚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官僚。

他们仍然是君主的直接属下,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还不是民间资本的代言人。

反而是民间资本和商人要依附于他们。

商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才逐渐真正掌握了普遍的话语权的。

朱靖垣和朱简炎、朱仲梁三代人当初的讨论,就是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铺开的时代,继续维持原有官僚系统对君主的依附状态。

陈建这些江户当地最高级的官僚,绝大部分人都不只是拥有一套两套房屋。

基本上都是在城中有庭院,在郊外有庄园,可能还会在海边、湖边、山中有度假庄园。

当然,这些房产不会都在工作的地方,因为地方官都是流官。

所以基本上都是老家有大庄园,工作的地方有小院子,专门度假的地方还有庄园。

朱靖垣自己也是一样,在大食国的流沙城有王府,在东墨洲还有规划中的未来的度假区,在新天府有规模庞大的世界园……

除此之外,朱靖垣在全世界得了好多地,这些地上全都有房子,而且不止一处。

在巴库有庄园,在克里特岛有庄园,在天南有庄园,在京师城外也有庄园……

朱靖垣明白这些官员的担忧,笑呵呵的说:

“大家不用紧张,任何政策的确定和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现在这个政策,我这才刚刚拿出来,刚刚开始跟大家讨论。

“这些房屋要怎么处理,就是要跟大家一起商量着决定啊。

“我的想法是,可以继续保留,可以到市场上出售,可以赠与亲朋好友,自己决定。

“但是,在政策实施之日起,原有房屋可以重建,但不能再购置新房屋了。

“除非现在拥有的独立房屋数量,已经低于自己拥有的房票数量了。

“大家觉得这么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其他的意见?”

陈建和现场的官员听完都是明显一愣。

不是因为朱靖垣的要求太严格,而是觉得实在太宽松了……

包括陈建在内,大部分官员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多余的房屋肯定要限期出售的。

结果现在不但不需要出售,还可以重建……

除了不能再购置新房产之外,基本上可以算是没有任何限制。

不过人总是得寸进尺的。

朱靖垣最后问了他们的意见,布政使司的另一个参议开口询问:

“那殿下……属下觉得,政策既然还没有开始实施,那应该只管辖以后的房屋。

“是否可以这样规定,现有房屋数量不受房票限制,不需要对应房票。

“已经拥有房屋的人,也不影响后续获取房票的数量。”

这官员的话一出口,其他官员都下意识的看他,都是又又期待又慌张。

陈建这个布政使,则是稍微有点恼怒,担心这家伙的得寸进尺,会激怒了朱靖垣。

所以陈建几乎是本能的马上开口唱黑脸了:

“这就有些过分了,最近朝廷下的几个政策,都在为我们的官吏谋福利,我们要知足。

“属下觉得,殿下的提议已经非常照顾现有的房主了,甚至有些过于宽容了。

“属下以为,原有旧房屋应该禁止重修,同时责令限期出售过多房屋……

“而且官吏应该仅可在老家置办房屋,在任职地点可以住官办公寓。”

好几个官员听到这话脸都黑了,虽然有些官员心中猜测陈建是在唱黑脸,但是也担心朱靖垣直接顺着他的话做了决定啊。

朱靖垣也瞬间明白了陈建的意思,直接笑呵呵的摆手说:

“陈方伯也太严格了,而且这是跟朝廷目前的政策相背离的。

“朝廷现在持续提高官吏的待遇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在这个工商业大发展的时代,继续维持官吏身份对新一代人才的吸引力。

“同时要保障所有的官吏,都能够不依赖于民间厂商的私人供奉,不需要在办公的时候为民间厂商提供方便,能够尽可能的秉公执政。

“说白了,就是消除诸位现有官吏和未来新官吏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让官员可以遵从理想本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诸位要明白这一点,不要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要求官员强制出售现有房屋,这可不会增加官僚系统的吸引力,还会凭空增加诸位这些现有官吏们的忧虑和怨愤。

“反过来考虑,将现有房屋排除在房票制度之外的建议,其实也是可以考虑的。”

朱靖垣说到这里稍作停顿,现场已经安全安静下来了。

现场的官员们,在朱靖垣到来之前,就通过自己渠道,打听过朱靖垣的性格。

知道朱靖垣习惯实话实说,做事说话都非常的简单直接。

而且讲道理和做事都是非常通透直爽。

关键是,对下属、官员、百姓,都尽可能的全部照顾到位。

在朱靖垣手下干活,不需要故意耍心机。

无论自己做事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都可以直接跟他商量。

朱靖垣这段话,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朝廷给你们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可以让你们不需要为了生活水平而去贪污受贿。

让你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尽可能公正的处理政务,尽可能的公正的对待百姓。

为了让你们愿意这么做,你们提出一些不算过分的要求,也都是可以的。

所有人都明白,相对大众的条件再好,也很难达到那些真正富豪的水平。

但官方给的福利,很多是有钱也拿不到的,是地位上和精神上的象征。

所有人同时明白,这种福利当然不可能真正避免腐败,但却可以延缓速度和减少范围。

关键是,现在的皇帝陛下和大食亲王殿下愿意选择这个方向,那未来这个时代所有大明官的生活水平绝对会有很高水平的保障的。

无论官员本人以后……甚至现在有没有腐败,都会感激大食亲王的这种决定。

现场安静了许久之后,陈建再次作为代表开口拱手说:

“殿下仁慈,江户上下官吏谨遵教诲,一定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的官员也都跟着站起来,一起重复了说了这句话。

不管以后如何,现在的场面话必须要说出来,自己的立场必须要鲜明。

朱靖垣笑着抬手说:

“大家不用紧张,不用激动,也暂时不要有太高的期待……

“所有人都拥有房票的状态,只是我预估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未来的情况。

“这项政策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肯定还是人多房子少的状态。

“是为了保障公平和避免资源浪费,肯定要优先向没有房屋的人员发放房票。

“再加上县级以上官员都是流官,所以房票应该优先发放给基层新官吏。

“当官营厂商的建设能力,实现了所有入职官吏至少有一间公寓住之后,其他原来就有房屋的高级官吏和老官吏才能获得房票。

“当官僚系统满足每人至少有一套房屋之后,才会向整个社会和市场上销售。

“届时的市场需求应该已经相对旺盛,但是官营厂商的建筑数量应该仍然不够充裕,不可能一下子满足全民的需求,那时候向民间发放的房票,可以作为选择性购买的凭证。

“普通人在本地工作满一定的年限,且持续缴纳了一定年限的所得税,且名下没有其他房屋的情况下,就可以向朝廷申请房票,去购买官营房屋建筑公司建设的房产。

“这是一个长期的,缓慢持续且不断变动的过程,诸位都要做心理准备。”

面对朱靖垣降低心里预期的声明,陈建为首的江户官员再次齐声答应着。

无论如何,官员们对朱靖垣这份政策是没有后顾之忧了的,不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利益。

与此同时,长远上看,这项政策肯定是对社会和百姓都有利的。

大食亲王这个特殊皇子的专门要求,而且是本人不会有直接利益损失的好事,官员们肯定要努力尝试尝试实施的。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大暴君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南宋出圈记安西兵日记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我是大明瓦罐鸡我只是夫子(穿书)男主总想当我的腿部挂件他来自秦朝世子很凶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雄兵连之再世周瑜凤凌天下甲斐的野望回到明朝做权臣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大楚皇权牛吏万古第一战皇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身为洗冤司司正,破个案子很合理大唐小郎中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穿越水浒之雄霸天下逍遥小相公王朝的腐朽梦回大长安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绝宠小医妃:王爷,来一针新贞观造反录千宋老子就是要战争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超级特种兵之王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一统天下之乱世英雄水浒话事人穿越医妃要和离,战神王爷悔哭了大雪满风刀妖孽的小王爷大宋的智慧公牛传人军旅:让你报道,你顺手抓通缉犯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长平长平暄和皇贵妃传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逍遥庶子日不落大明:洪武人皇穿越农门,我的身份竟是王府世子废材太子成霸道皇帝豆一与媚灵军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重生人皇吕奉先围炉三国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寒门妖孽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汉末小人物吾乃帝师大明:什么,你让我起兵靖难重生当逍遥小王爷质子无敌雁断胡天月三国之人皇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从南下自立建国开始,称霸战国!我去投皇叔,吕布直摇头软饭硬吃,崇祯拜我当大哥大明:开局驴车漂移,吓坏百官!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穿越大宁,开局觉醒狱神系统匠造大秦不愿长生的徐麟功高震主你忌惮,转身自立为帝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锦衣盛明晚唐余晖百户闯明末帝业征程边军悍卒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三国之大将军王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悍卒汝南王的废柴儿子绥阳北宋:只手挽天倾,我助弱宋开疆水浒后传:九纹龙史进之龙腾天下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在造大汉龙十一穷不拉几的李二暮雪寒衣浦江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