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晨回到了自己的宿舍,开始逐一联系那些他信任的朋友。他知道,要想在舆论战中占据上风,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而有力的计划。他写下了几条大致的思路,首先是通过校园里的关键舆论节点,比如校报、校园论坛以及一些学生社团,来发布关于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澄清谣言的文章和帖子。其次,他打算组织一些公开的学术讨论,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学术态度和能力,用事实击破那些谣言。杨子晨还计划联系几个在学校里有威望的教授,请他们在关键时刻给予一些支持。虽然这些教授不一定会公开站队,但只要他们愿意在必要时发声,就能对那些怀有恶意的谣言起到遏制作用。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杨子晨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这场斗争将会是一场持久战,而他必须保持冷静和耐心。无论何雨柱和他的舔狗们如何施压,他都不会屈服。
当天傍晚,杨子晨走出了宿舍,去了一家熟悉的咖啡馆。他约了几位在校报和校园论坛里有影响力的朋友在这里见面。他需要面对面与他们交流,把他的计划详细地讲清楚,同时也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建议。
咖啡馆里氛围轻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和外面的干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子晨点了一杯黑咖啡,端坐在角落里,等待朋友们的到来。虽然心里仍有些焦虑,但他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
不久后,几位朋友陆续到达,他们都是杨子晨在大学期间的好伙伴,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信任。杨子晨见到他们,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欣慰,这些人是他在这场斗争中最坚实的后盾。
大家寒暄了几句后,杨子晨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朋友们一边听,一边不时点头,显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杨子晨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语气中充满了决心和对未来的规划。
“子晨,你说得对,”其中一个朋友开口说道,“舆论战确实很关键。我们必须尽快行动,在谣言蔓延之前就扭转局面。”
另一个朋友也附和道:“我可以负责在校报上写几篇文章,内容一定要公正客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只要我们说得有理有据,大家都会明白真相的。”
杨子晨感到心中一阵温暖,朋友们的支持让他更有信心。他点了点头,感激地说道:我知道这次有你们的帮助,我一定能挺过这一关。”
夜色渐浓,杨子晨和朋友们结束了在咖啡馆的讨论,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虽然内心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杨子晨依然觉得胸口像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挥之不去。回到宿舍后,他洗了个热水澡,试图用热水的蒸汽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但那股无形的压力却依旧存在。
他从浴室出来,手里捧着一本书,但目光却停留在窗外。窗外的夜景如墨染般漆黑,几盏路灯孤零零地散发着昏黄的光。杨子晨突然觉得,自己最近的生活仿佛被黑暗包围,找不到一丝光明。他不由得叹了口气,把书放在一边,陷入了沉思。他突然想起了隔壁的聋老太太。老太太住在他隔壁的宿舍楼里,平时总是安静地坐在楼下晒太阳,和路过的人聊几句,但她几乎听不到别人说什么。杨子晨对于这位老太太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排斥感。
这并不是因为老太太做了什么让他不快的事,更多的是一种直觉——一种来自心底的抵触。每次看到老太太那张苍老的面孔,杨子晨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涌起一股不适。他总觉得那双浑浊的眼睛似乎能看穿他内心的所有秘密,虽然老太太几乎听不见声音,但杨子晨仍然觉得和她相处时自己仿佛毫无隐私可言。
“或许只是我多心了吧。”杨子晨摇了摇头,试图把这股不安抛在脑后。但他无法否认,每次经过那位老太太身边时,他总是下意识地加快脚步,甚至有意避开她的视线。
“她只不过是个年迈的老人,为什么我要在意这些?”杨子晨自问道,但心底那股抵触感却依然挥之不去。他心里明白,这种感觉或许源自于自己内心深处某种无法言喻的恐惧——对衰老、对无助、对人世间一切无法掌控的东西的恐惧。
杨子晨记得有一次,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了那位老太太。老太太当时坐在楼下的长椅上,正抬头看着天空,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和孤寂。杨子晨当时并没有打算与她交流,只想匆匆路过。但老太太似乎注意到了他,突然转过头来,眼睛盯着他看了几秒钟,然后露出了一丝微笑,虽然那微笑中带着些许无奈和沧桑,但却让杨子晨感到一阵寒意。
那一瞬间,杨子晨有种被看穿的感觉,仿佛老太太能看透他的心事,甚至能预见他未来的命运。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连忙加快脚步,离开了那个让他感到不适的地方。从那以后,杨子晨每次看到老太太时,总会不自觉地避开,尽量不与她有任何接触。
现在,想到这些,杨子晨心里更加不安。他无法解释自己对老太太的排斥到底来自何处,也许是对自己内心某种软弱的投射,也许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对一位年迈的老人心生厌恶,但这种感觉却根深蒂固,让他无法摆脱。
“我到底在怕什么?”杨子晨在心里默默问自己,但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许,他真正害怕的是自己的无力感,害怕在这场与何雨柱的斗争中,自己最终会像那位老太太一样,陷入孤独与无助的境地,成为一个被忽视、被遗忘的存在。
思绪纷乱间,杨子晨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他一愣,赶紧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李航,手里拿着几份文件,脸上带着一丝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