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深知攻城之难,若久攻不克,顿于坚城之下,本来占据优势的攻方可能会被守城方逆袭翻盘,大败亏输,昆阳之战便是如此。
刘玄称帝之后,王莽集结了四十万人的强大部队,自洛阳南下,进兵南阳,要消灭更始政权。
这是一只人兽结合的队伍,队中不只有四十万人,还有虎、豹、犀牛、大象,还有个身高一丈、半人半兽似的巨无霸,声势极其浩大。
王邑、王寻领兵,进至昆阳城下。谁都以为这只是路过,没有人预先知道这座弹丸小城就是这次规模浩大的行军的终点。
王凤、王常率绿林军一万人在城内,见到新军这番声势,根本就没想抵抗,只想逃跑。这时刘秀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说服众将坚守,他自己则率十三骑突围而出,去别处搬取救兵。
小小的昆阳城承受了四十万大军的猛攻,箭矢多得城里军民不能外出行动,连出门打水都要头顶门板,否则说不定就会挨上一箭。在这种狂暴的打击下,守军有点顶不住了,没多久就请求投降。但是王邑、王寻就是不允许,誓要“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
这逼得城里的绿林军只能拼命,事实证明,拼命真能出奇迹。
小小的昆阳城一次次地打退几十万大军的强攻,一直等到刘秀搬来救兵,强势出击,阵斩王寻,城内顺势杀出,内外夹击,大破新军。
刘秀作为昆阳之战当事人,无可争议的主角,绝不会让自己成为第二个王邑。
攻城首先要攻心,瓦解守军的斗志,不能让他们存着拼命的心思,一旦守军拼了命,再强大的攻击都很难奏效。
首次攻城失利后,刘秀迅速调整战略,经过一番细致的盘算,推出了一系列的攻心措施。
首先是围三阙一,留出洛阳南门,让大家随时可以出城逃跑,有了这条后路,守军当然用不着拼命了;然后是加强宣传攻势,大造谣言,说是河北兵已破了函谷关,关中再不会有兵马援助洛阳,以瓦解守军的斗志;刘秀鼓励投降,承诺凡投降者在原职位上官升一级,各有奖赏,献门投降者封侯。刘秀为城内高官标了赏格,有献皇帝刘钰之首者封侯、赐田、赏金,自皇帝以下,各有赏格,以厚利诱惑城内守军互相攻杀。带着谣言和赏格的帛书时不时就随着箭矢飞入洛阳城中。
正巧此时,新任弘农都尉听说洛阳被围率军来援,在洛阳城西被刘秀军包围,全军覆没,弘农都尉在乱军中被杀,悬首洛阳城下。
这件事使洛阳军民大受震动,本来还算比较齐的人心出现了裂缝。甚至有将领提出从南门突围,去缑氏“保护”皇帝。
郭汲道:“正因有洛阳在坚守,使敌大军云集在此,陛下才可平安在缑氏,若是洛阳城破,缑氏亦不能幸免。”
又有人道:“许久没有陛下的消息,或许陛下已绕路回了关中,这洛阳孤城一座,如何守得住?不如我等退兵函谷关,力保关中门户不失。再图恢复。”
郭汲道:“洛阳关系关东战略,洛阳一失,河南、颍川都无法保全,我身为河南太守,绝不会放弃洛阳,除非有陛下的明旨!诸位再有言弃城者,以大汉军法处置!”
众将退后,郭汲独留下第五伦,忧心忡忡地道:“洛阳本可固若金汤,无奈诸将心不齐,难以坚守,我欲请第五校尉出城去缑氏,打探陛下的消息,最好求一道明旨,以坚诸将之心。”
第五伦道:“这有何难,不须去缑氏,亦可有明旨。”
郭汲愕然道:“你是说。。。”
第五伦道:“我若出走,郭公势更孤,恐洛阳真的难守。事急从权,为了大局,想必陛下也不会治我等矫诏之罪。”
郭汲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陛下若怪罪,老夫独当之。”
当天后晌,南门便来了皇帝使者,有诏命称,皇帝陛下正在集结大军,很快将增援洛阳,命诸将务必坚守城池,等待援军。
第二天,又有使者来到,说是关中大军已至函谷关,不久之后便将东进,解围洛阳。
听说有援军,诸将心里稍安,再没人提议逃走了。但是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总有人跟别人想的不一样。
负责守北门的校尉姜晃今年四十四岁,原本是更始旧将。他在朱鲔手下干了几年,一直不得升迁,等换了刘茂镇洛阳,提拔了一批年轻的校尉,他的职位依旧没动,等到皇帝到来,又有更多的将军校尉随驾而来,一人比一个年轻,姜晃这个老校尉更没有人看重了。
眼见升迁无望,前途渺茫,姜晃不免心里抑郁不乐,他已经四十多岁,早就自称老夫了,可竟落在一些年轻的将领后面,让他心里十分不平衡。
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总想些歪主意。等见到城下射上来的帛书,见到那几个字“献门者封侯”时,姜晃顿时双眼发亮。
这可是封侯啊,世袭罔替的爵位,是比什么朝中高官都更贵重的存在,百个武将里也不定有个侯爵。可现在这个爵位就像一盘菜似的摆在了他的面前,看起来又诱人又可口。
很简单,他只需要把自己把守的北门交出去就好了,不用杀敌之功,不用别的功劳,只不过是打开一道门,让刘秀大军能顺利入城,便是大功一件。
姜晃这念头一起就很难不再去想。若不投刘秀,他的仕途基本就到头了,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发展。可是他只需要打开一道门,便可得到一顶金光闪闪的侯爵帽子。
姜晃想来想去,终于狠狠心、跺跺脚,拿定了主意,当即派自己的兄弟出城去联络。
他的兄弟出去了一天,在傍晚回来,偷偷向他说道:“已与陛下约定好了,今日三更,举火为号,内外一起举事,引大军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