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次日,李星洲缓缓从暖洋洋从床上醒来,一旁诗语还在熟睡,小别胜新婚,她太累了。

经昨晚的动静,大家都知道他回来了。

何芊高兴得挂在他脖子上,随后又撅着嘴问他蒲察伶的事,李星洲直接给她解释,她小性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便抛之脑后。

阿娇则根本不提这事,温顺懂事的样子,不过李星洲主动跟她提,还说了些情话,说得很文雅,说的阿娇晕头转向,还趁机背了首情诗来卖弄一些,阿娇更觉得幸福了,大概这就是才女吧。

原来蒲察伶才到京城就被诗语知道了,不是严申嘴不严,而是魏雨白说漏了嘴,随后就被诗语接道了王府里。

见府里没闹起来,起芳表示很失望。

......

回家后第一天,王府里格外热闹,人都往后院挤想看他,李星洲干脆出去,让众人看个够。

不过随后便是忙碌,彻头彻尾的忙碌。

军中将士赏赐,战后伤病安置,许多问题都急需解决,很快就忙得脚不沾地。

随后因为接近年关,加之今年发生的事,王府来客络绎不绝,各国使节也纷纷进京朝拜,拜见皇帝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玩王府跑。

家里还好有诗语她们帮忙张罗,稍轻松一些。

另一方面,在众大臣全是一片庆贺声中,也有人跳出来挑事,那就是礼部官员,挑着蒲察伶的事说,可景国对士大夫毕竟太好,不好动他们。

李星洲也烦,偏偏一时拿礼部的一帮老家伙没什么办法,随他们去吧。

以他现在的声望地位,这些人也只能狺狺狂吠,或者说无能狂怒了,除此之外毫无办法,就是蚍蜉撼树罢了。

到腊月,慢慢闲暇下来,就陪家里的女人们,两个孩子只有小名,还是皇上赐名,大名是等着他回来起,不过李星洲也一时没想到什么好名字。

孩子的大名不用着急,反正现在他们啥也不知道呢,要好好想一想,可别坑了孩子一辈子。

德公、何昭、薛芳、汤舟为、温道离等人也陆续来过王府。

随后军中将领几乎都来了,像魏朝仁、杨文广、折惟忠、固立川、辛赞等边关外将,皇帝让他们年后再回去,今年便在开元过年了。

他们在驿馆落脚,寻常大臣为避嫌自不会去交好边将,他们在京城能去的也只有王府。

李星洲也明白他们处境,所以让他们在驿馆待不住就多来王府走动。

有皇帝的信任,他不用避嫌,况且这些人和他并肩作战,都是下属,来王府也合情合理。

李星洲还接济了固立川,折惟忠。

固立川是平州守将,饷银不少,不过他那点银子在平州是充裕,到了京城就不够康了。

折家地处贫瘠西北,还要常年与夏国对峙,有点银子都用在武备上了,也不富裕。

而杨文广和魏朝仁就不同。

魏朝仁关北节度使,如今还兼管燕山府,景国官员本来俸禄就丰厚,加上他身兼数职,加起来光俸禄就是一大笔。

杨文广则经略太原府,俸禄高是一方面,太原放在南方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北方那就是数一数二的富庶大府,李星洲不信他一点油水没捞。

至于剩下的义军首领辛赞,皇上已经重赏其五十万金,赐府邸一座,往后肯定还会有其它封赏。

李星洲也慢慢回忆起来,辛赞?辛弃疾的爷爷好像也是这个名字啊!

按照前世发展,金军南下,北宋丢了半壁江山,他因家人无法难逃,为生计只好留在金国做官。

不过辛赞是典型的身在金营心在宋,所以即便在金国做了官还一直教育自己的孙子辛弃疾,让他学习孔孟之道,教他兵法武艺,让他将来南归报国。

辛弃疾长大后,在北方组织义军,四处抗击金军,随后率领数万人冲破金人防线南下归宋。

而辛弃疾也是天纵奇才,诗词词写得好,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等千古名句。

被称为词宗。

宗字用得好,若说文风,李白称仙,因为他的是有缥缈空灵之感。而辛弃疾的诗词则有一种魏然大宗之感。

不过他的才能不只在诗词,军事上也十分出色,在金国时候与金军的各种斗争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他还写下《九论》,《十议》,其中非常能体现其战略眼光。

后来被经常奉行的“守江必守淮河”战略就是辛弃疾此时提出。

大意就是南方要想守,长江防线是不好守的,必须将战线北推,以秦岭淮河为防线才能长久防守,理由很多,不多赘述,但历来历史上的南北政权战争都验证这点。

北方政权想南下,如果无法攻克淮河防线,最终基本徒劳无功。

而南方政权想防守,只要没有淮河防线,那么基本玩完。再怎么尽力拖也只是时间问题。

都说长江天险,但只要北方大军过了淮河,南方无法及时夺回淮河防线,渡长江的战例多得数不胜数。

所以辛弃疾是文武全才,可惜他投南宋一开始就是错付。

李星洲也替他不值,宋朝连自己的武将都不放心,何况他这个从金国归来的将领呢?

辛弃疾回归之后踌躇满志,一心想着为国建功,北上收复失地。

可就南宋那怂样,他完全没有机会。

比如被人们带的乱七八糟的岳飞之死,居然有不明所以的反智人自以为是,乱跟风为秦桧和赵构洗地。

岳飞的死很简单,秦桧和赵构找金国割地求和,金国人开出的最重要一个条件就是岳飞必须死!

因为他们之前被岳飞打惨了。

所以后来岳飞就死了,赵构向金国称臣纳贡了。

辛弃疾没岳飞惨,但也不差多少,甚至连原因都别无二致。

因为辛弃疾一直谏言要北上收复失地,光复中原,不能不思进取,偏安享乐等着北方大军南下。

之后他在朝堂不断被冷遇、打压、排挤、随后到处外放,形同流放,辗转各地,最终郁郁而终。

在没骨头的南宋,有骨头的人下场都不好。

而想到这些,却让李星洲对辛赞这人放心很多。

他在沦陷区虽然迫于生计在金国做官,但却不断教育自己孙子,最终还让他加入义军,带兵南下,其忠勇是可靠的,能力也不用怀疑。

不过李星洲也有些心虚,毕竟抄了人家孙子的词去装逼,做贼心虚说的就是这种。

好在现在辛赞还很年轻,不像会有孙子的样子。

......

到腊月初,很多事情已经处理得差不多,每天和亲朋好友聚聚,到后山和秋儿、赵四、铁牛、祝融等人研究研究新产品,陪陪老婆们,日子又悠闲起来。

金国也怕了,腊月初,第一批石墨矿顺着水道南下,运抵开元城,动作十分迅速麻利。

王府已经没石墨好长时间了,之前一直用仓库里的储备,后来仓库里的也用光了,如今终于到货,众人欢呼雀跃。

李星洲已经派出许多人在全国各地寻找各种矿脉,不过没个几年时间难有成效。

.......

到腊月中旬,慢慢也出现一件怪事,很多外地人来拜会起芳,而且都备有珍贵重礼,看起来都是大户人家。

跟起芳交流之后才明白,原来是沿海各州的大族。

他们也怕了.......

去年起芳奉他的命在沿海各州推行税赋改革,主要是出海收费,附带革新纳税制度,结果遭到这些地方大族和部分官员的一致反对和阻挠。

此举甚至让起芳处境危险,若非她也是上过战场的狠人,换个人只怕早顶不住,但最终改制试行也无疾而终。

李星洲的新税收制度其实就是雍正的改革,他只是照搬。

雍正是李星洲最喜欢的几个皇帝之一,也是一个真正为百姓考虑,想着分利于民的皇帝。

在他之前,中国赋税制度基本是按人交,有几个人交多少税。

可问题就在于,有的百姓家里有人,但是没地或者地少,有的大族家里良田万亩,却只用按家里人头交税,出现的情况可能是良田数万亩的豪绅大族,和普通没田没地的百姓交的税差不多。

这公平吗?

所以雍正要求“摊丁入亩”,交税按家里拥有的田亩算,田地越多交税越多,田地少的少交税,没田地的不交税,哪怕家里人再多也一样。

此举就更后世取消农业税,设一个工资最低限度,不过线的不用交税,过线的收入越高,交的税越多差不多一个道理。

既能大大减少底层人民负担,又能阻止大族豪门肆无忌惮的土地兼并,因为土地太多的话,光是交税也能交死你。

另外要求读书人也要和农民一样纳税,不能因为是读书人就搞特殊,八旗子弟往后不能靠国家白养,要自力更生。读书人交税,农民赋税就可以减少,八旗子弟自力更生,国库就不用加税。

雍正的改革可谓雄心勃勃,翻天覆地,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底层争利,为此他不惜与满朝大多数大臣,无数豪绅大族和读书人作对。

读书人虽然没有枪杆子,却有笔杆子,掌握话语权,所以雍正被骂得最惨,骂得体无完肤,骂到他气得兴文字狱。

而另一方面,官员和地方豪绅勾结,阻碍他的改革,因为这改革就是赤裸裸的把蛋糕切出一大块,分给底层百姓,触动他们的利益。

最惨的是,文人士大夫掌握话语权,底层百姓又因为认知有限,根本不明白雍正的改革是为了他们,读书人骂,他们也就不明所以跟着骂,反正读书人有见识,他们说的肯定是对的。

想来也很悲哀,雍正劳累一生,劳累到壮年早逝,想尽办法,用尽手段与读书人作对,与八旗子弟作对,与官员豪绅作对,为的就是分利给底层百姓,阻止豪绅大族继续兼并土地。

结果却是被百姓骂得最惨的皇帝......

后来读书人说“康乾盛世”,特意把雍正剔除了。

后来他儿子乾隆,一上台把他的改革都废了,因为安逸,不用顶着各方压力,还能得好脸色。

所以乾隆被吹得最好,读书人吹,百官吹,百姓也跟着吹,什么“十全老人”“文成武德”,乾隆听着高兴啊。

官员也高兴啊,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贪腐;读书人也高兴啊,他们又不用像老农一样交税,高人一等。

豪绅也高兴啊,以后他们即便有数万亩良田,交的税和没田的普通百姓也差不了多少,还可以接着肆无忌惮兼并土地。

只有百姓惨了,越来越多的人手里没田地,却还要按照人头交税,只能去给豪绅大族当狗,任由压迫。

不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肯定不知道,曾经有改变一切的机会就在面前,可惜擦肩而过。

而乾隆时期的大清也是表面看似繁荣,实际内部开始不断腐朽,其实很多都是靠嘴吹出来的。

读书人要吹,毕竟雍正要他们和农民一样上税,乾隆对他们这么好,当然要吹。八旗子弟、大多数官员和豪绅也要吹啊。

知道乾隆后期,粉饰太平再也遮掩不住帝国内部的腐朽,瞬间看起来华丽的帝国大厦轰然开始倒塌。

好在后世人们回首去看雍正那些改革,也给予了他正确的评价。

李星洲其实很佩服雍正这样敢和全国作对的皇帝,敢于呕心沥血付诸改革的皇帝。

可惜的是他不像汉武帝、唐高宗或者他爹那样有战功,所以威望不够,人望不够。

其实李治也打压过豪族,如果他不打压,唐朝可能在李世民之后就进入乾隆时那样。李治也面临同样困境,大族勋贵子弟满朝都是。

可李治有战功啊,苏定方帮他灭西突厥、灭西域诸国、灭百济、败高句丽,威望达到一个可怕的程度,从后人给他“高”这个只有非常牛逼的开国皇帝才用的谥号就能看出其威望。

而雍正没有,他没法服众。

李星洲正是吸取他的教训,才觉得向对外发动战争,积累威信,再利用这些威望对内徐徐改革。

雍正的另一个遗憾就是他的改革和底层百姓站在一起,可底那时层百姓大多民智未开,根本不明白原来这么做是为了他们!最终导致雍正孤立无援,积劳而死。

所以第二个教训就是要宣传,基层宣传一定要够!即便百姓不明白政策道理是什么,至少要让他们知道这么改革是为了他们好。

不然到时那些大族多的是读书人,能说会道,能言善辩,随便几句话就能忽悠着百姓去闹,就像上次他想修路,结果被百姓因破坏风水拦了一样。

这些他准备好几年了。

而今凯旋,他的威望足以推行改革。

但是,雍正还有最后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能广树敌人,必须分割包围,让他们麻痹大意,逐个击破。

雍正为百姓的心是好的,可他太急,树敌太多。

他一下与全国大半官员、豪绅大族、八旗子弟、读书人树敌,哪怕他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精神,拼命三郎,可最终结果也是操劳成疾而死,他取得的部分胜果也马上被他儿子翻过来。

所以李星洲想好了,必须一步一步来。

向从沿海,然后北方,最后再蜀中!拉一派打一派,逐个分割消灭。

而且打压豪族时尽量与文人团体不冲突,这也是他不理会礼部那些人攻击的原因。

看着天空逐渐漂亮雪花,李星洲站在护栏前,自言自语:“看来年后要去趟蜀中了.......”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我的公公叫康熙世子很凶俺四叔是朱重八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三国:逆天系统,称霸天下大暴君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风流神针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大唐最强驸马爷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重生之岳飞传奇北明不南渡南宋出圈记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安西兵日记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我是大明瓦罐鸡我只是夫子(穿书)男主总想当我的腿部挂件他来自秦朝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雄兵连之再世周瑜凤凌天下回到明朝做权臣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回到上古当大王大楚皇权万古第一战皇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身为洗冤司司正,破个案子很合理大唐小郎中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明末疯狂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穿越水浒之雄霸天下逍遥小相公梦回大长安开封府胥吏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绝宠小医妃:王爷,来一针千宋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长平长平暄和皇贵妃传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