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会夺得比试状元?
张一凡听到这个说法,顿时有点诧异,便连忙问道:“谁啊?”
如果说,世人现在不了解他,轻视他,那至少还有一个韩国公世子摆在那里。不管怎么样,人家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的长子,就算虎父犬子,也不会特别差。
可这个人却被人看好,说他能夺得比试状元,岂不是说连那个李琪也比不过他?
说真的,张一凡有点好奇了,这会是什么人,竟然横插一杠,成为抢亲第二人?
“汝南侯梅思祖之侄梅殷,字伯殷,归德下邑人。和你,还有大公主是同岁,有神童之称!”
汝南侯梅思祖之侄梅殷?
张一凡听着这个名字有点耳熟,略微想了下,终于被他想起来了。这个梅殷在历史上也是朱元璋的女婿,还是二女婿,也是马皇后的嫡女婿。据记载,朱元璋赐诏赞美梅殷精通经史,世人皆为之而荣。
不过这人的下场不怎么好,可惜了不是江南人,要不然会水的话,说不定不会淹死!不过也难说,对朱棣当皇帝有意见,那不是淹死,回头烧死也是可能的。
张一凡想着这些,也是有点纳闷,这人好端端地,不等着他自己的媳妇,跑来和自己抢媳妇是干什么?
虽然这人在历史上的赞誉很高,但是张一凡也没有怕他。再怎么样,多他七百多年的知识不是!
不过这人的出现,最该头疼的,应该是李家那位才是!
………………
张一凡还真没猜错,在他得到消息的时候,韩国公府这边,同样得到了消息,顿时就头疼了。
李家的核心成员,不得不又聚集起来商议对策。
只听当事人李琪在抱怨道:“本来好好的,要胜过那个该死的小子很容易,结果倒好,被那胡惟庸搞的,这个梅殷也来掺一脚,这可怎么办?”
直呼其名,那是一点尊敬的意思都不给了。
这让胡惟庸的侄女婿李佑听了,略微有点尴尬。不过他也能理解堂哥的心情,确实是胡惟庸坏了事!
李善长这边,听到儿子的抱怨,他的脸色也是阴沉的。
因为他心中很清楚,他儿子的才华到底是什么水平。胜过那个连字都写得比鸡爪子一样难看的乡下小子,那是绰绰有余,可是,那梅殷却从小有神童之名,不少大儒都称赞的。
他儿子要想胜过这个梅殷,难!
本来的话,就算有才华的人想要和他儿子竞争,他其实也不怕,利用他的影响力,完全可以排除这些人。可是,梅殷的来头也不小,他叔是汝南侯,还是世袭的,就不是他能随便拿捏的了。
沉默了片刻,李善长缓缓地说道:“你的长处,在于经历丰富,比他们更善于治国理政之策。那公主不是喊着说要嫁给最能帮到陛下的人么?那就散布消息出去,营造局势,逼着世人认为,如果殿试的时候,不考治国安邦之策,就不算是有才华,不配当陛下的大驸马!”
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能人,李琪跟随着他,就算耳濡目染,他也相信,绝对要比那两个还都是十六岁的小子要强的!
那个梅殷,就算再有神童之名,这治国安邦之道,也是要历练才行的,并且他叔父还只是一个领兵打仗的,能教他什么?
“大哥的这个主意好!”李存义听了,连忙点头说道,“如此,便能保证胜出,还能让人说不出闲话来!”
于是,李家这边便按照这个对策做了起来。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举动,都由安插在韩国公府的检校密探,把消息传递到了御前。
朱元璋获悉之后,自然也是在考虑这个事情。
一直以来,到时候殿试出什么题目,他并没有公布。
本来的话,他是要偏向李家这边,终归是要把他女儿嫁给那个李琪的。可是,先是那个柳家村的小子,竟然写出了一篇他急需的好文章,无形中帮了他一个大忙。
有关这个事情,他已经暗中核实,确实不存在其他人写出这篇文章的可能。
另外,朱镜静的因素,他多少也是有一些考虑的。因此,他心中的天平,稍微平衡了一点,对于朱镜静的婚事,不再那么偏重。
如今他知道了李家搞得事情,说实话,他是不高兴的。因为李善长把他的能耐,拿来左右他,也算是对付他的一种了。
想要这么有把握,朕偏不如你愿!让你知道,朕可不是好算计的!
这就是朱元璋思想的转变。
还有,那个梅殷,是宋濂的学生,他也是见过的,很是喜欢这个梅殷。不管是风度气质上,还是文学水平上,符合朱元璋对于才子的预期!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梅殷竟然也报名参加了选驸马。如果不是朱镜静已经有人在抢了,他还真会做主直接选他当个驸马。
不过如今的情况,这个梅殷也加入到了当大驸马的行列,说实话,他有些纠结了。
和功臣联姻,稳固皇权统治;爱才之心;女儿的感受等等,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李善长的小心思,梅殷也算是功臣联姻,还有张一凡确实也有一定的才华,这些因素混杂着,最终,朱元璋做出了决定。
……………………
这一天,张一凡正在捣鼓羽毛笔,总算是做了三支合适的,燕王府那边通报消息的人就到了。
“今天朝堂上出了大事!”
张一凡听得有点好奇,便问道:“什么大事?”
“各地衙门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时用了事先盖了官印的空册,陛下闻报勃然大怒,已经下旨彻查,缉拿各地主印官和副手进京。据说主印官斩,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
一听这话,张一凡便知道,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爆发了。
对于这个事情,在后世其实有不少讨论,他刚好也关注过。
在他看来,这个空印案为什么发生在洪武九年?这其实是个问题!
因为按照说法,空印这种做法,从元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并且约定成俗地就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说,洪武朝也一直是这么一个做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事情,朱元璋怎么可能到了洪武九年才发现?
还有,后面有个叫郑士利的人上书,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解释地清清楚楚,但是,朱元璋依旧暴怒,似乎非常蛮不讲理,甚至把放了的人,都抓了起来,连带这个上书的郑士利一起抓去劳改了。
后世的一种解释是,朱元璋极其厌恶贪官污吏,因此走了极端。
但是,这在张一凡看来,就这么说朱元璋,绝对是有点浅薄了。
朱元璋是什么人?
从叫花子、和尚起家,一步步从元末争斗出来,最终当上开国皇帝的。如果他容易极端,不知道变通的话,他能当上开国皇帝?
所以说,张一凡看来,朱元璋绝对不是一个歇斯底里的人。这个空印案的背后,绝对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结合后面发生的胡惟庸案,以及张一凡来到洪武朝之后,不断通过燕王府这边获知的消息,他推测,这个空印案归根结底,还是和朱元璋稳固朱家王朝有关。
这个有关,并不是说贪腐毁掉大明王朝,而是为了震慑胡惟庸,或者说,是在于宣示皇帝权力。要不然,只是贪腐的话,那个郑士利都解释清楚了,至于还要歇斯底里,以至于后世有的人认为朱元璋是个疯子么?
空印案,杀得其实都是地方官。而这些地方官到京师,都会拜胡惟庸这个宰相的码头。肯定是这样的事情到了一定程度,超出了朱元璋的忍耐力,他才会借着空印案收拾一波。
说到底,这其实也算是相权和皇权争斗的一种,只是这第一次,是地方官遭殃。等再过几年,朱元璋直接掀桌子,把宰相这个职位都干掉了。
就目前来说,这个空印案和张一凡的关系不大,因此,他听了也就听了,并没有多关心,毕竟,殿试的日子马上就到了。不管怎么样,他也总要好好准备的,要不然,朱棣会阉了他!
和朱棣打交道久了,张一凡是明白他为人,绝对是说到做到的主!
这不,就在殿试前一日,张一凡甚至都住到了城里的客栈。毕竟柳家村离南京城有点远,三十里路。
后世有车的时代,一脚油门就到了,但是在这个时代,他的代步工具,还只是村里的一头驴,怕耽搁事情。
他一个外人,也不适合住燕王府,但是,朱五他们,还是陪着他的。
夜幕降临,张一凡早早用过晚餐,便准备休息了。
可是,他还没休息呢,忽然就听到了隔壁传来了动静。其中一个人的声音很熟,忧心忡忡的那种。
稍微一想之后,张一凡便想起来了,确实是熟人。听动静,好像遇到了天大的难事。
要是不知道就算了,既然听到了,不管怎么样,总是要过去问问情况的。
于是,他便带着朱五两人出了门,敲响了隔壁的房门。
“呯呯呯……”
敲门声,让里面的动静顿时一静,随后一个人喊着“谁啊?”,拉开了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