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爷,藏书阁这边来了一名老者,自称湖海散人,携多册书籍,说是一定要见见《三侠五义》的作者,说他有媲美《三侠五义》的作品,愿意共同探讨,再创佳作!”
《三侠五义》是清朝小说,为华夏长篇武侠小说的鼻祖,讲得是宋朝的故事。
当时这些故事都是张一凡给朱镜静讲得,然后朱镜静整理之后印刷出书。不过作者名字,肯定不是直接的名字,而是取了凡静,也就是张一凡名字中的一个字,朱镜静名字中的一个字。
知道的人,当然都知道,这个凡静其实就是张一凡。不知道的人,想破头不知道这个凡静会是当朝驸马都尉,说出去都未必有人会信。
当然了,藏书阁管理员是肯定知道的。也因此,他便来请示张一凡了。
此时,张一凡一听,顿时来兴趣了,放下了羽毛笔问道:“媲美《三侠五义》的作品?是什么作品?”
“小人看了两册书目,一曰《水浒传》,另外一册是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张一凡一听,顿时大吃一惊。这两本书,那可是华夏四大名着之二,还是他后世小时候最先读的两本。施耐庵和罗贯中,不就是元末明初的人么!
偶像啊!
他不清楚来的人到底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便连忙问道:“人在哪?”
“还在藏书阁等候!”
张一凡听了,站起来便走。政务就是签名,就一个县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赶紧去见见偶像,免得等不及就走了。
在这个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时代,一个不小心,这时候见不到,以后都可能见不到的。
不过他刚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想了起来,便立刻吩咐藏书阁管理员道:“你且先回去,好茶好水招待,我马上就到!”
说完之后,他便折回了后衙。
刚穿过后衙花园,就看到朱镜静和秋菊两人正在大堂内琢磨食谱,张一凡便高兴地喊道:“镜静,走,访友去!”
朱镜静听到,惊讶地抬头看向他。
说真的,自从认识张一凡以来,她是第一次看到夫君这么高兴,对她说出“访友去”这样的话。
印象中,还没有人能被夫君称之为好友的吧?
这么想着,朱镜静立刻来了兴致,放下食谱不管,当即迎了出来问道:“凡哥,什么友?我怎么没听说过?”
“哈哈!”张一凡听了,很是高兴地走到她面前道,“我也不知道,但是神交已久,走,一起去见见。”
说完之后,他拉着朱镜静的手就走。
朱镜静感受到他的兴奋,也是高兴起来,一边走,一边问道:“凡哥没见过?这位友人是干什么的?”
能让自己夫君说神交已久的,绝对不是普通人,让朱镜静的兴致更浓厚了。
张一凡听了,笑着对她说道:“你不是喜欢听故事么?这个人,就是个写故事特别厉害的。”
“真得么?”朱镜静一听,顿时开心了,“那倒是好,又有新故事可以看了,对么?”
朱镜静以前还没有这个爱好,但是自从跟了张一凡之后,就被他的故事迷住了,很喜欢听张一凡讲得故事。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忽然,心中想到一事,顿时暗道好险!
要是朱镜静是个男的,不对,如果朱棣喜欢听故事的话,张一凡大概率会给他讲《三国演义》,然后遇到罗贯中本人,那就只能是傻眼了!
此时,张一凡不确定来得是罗贯中还是施耐庵,不过不管是谁,都是名垂青史的名人。
这不,他就开心地给朱镜静介绍道:“他创作的作品,那是可以流传千古的。真得没想到,还能见到本人,太开心了!”
朱镜静见张一凡竟然如此开心,就算不为别的,就只是能让夫君如此开心,她也跟着开心了。
夫君一直在忙香山县的事情,真得难得如此开心!
很快,两人在朱五等人的护卫下,来到了藏书阁这边。
藏书阁管理员早就等候在门口,当即把驸马和公主迎向藏书阁的后院。
张一凡转入后院一看,就见后院的大树下,有一个衣着朴素的老人,大概五十来岁的样子,头发大概白了一半的,正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看书。
他边上的茶几上,茶水未动,另外,还放着一个包裹,看着很大,一看就知道,里面全是书册。
张一凡和朱镜静几个人走过来,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动静还是不小的,至少脚步声是有。
可是,这个老者似乎并没有听见,依旧在专心致志地看着手中的书。
藏书阁管理员见了,连忙咳嗽一声,说道:“老先生,您要见的人到了!”
那老人听到,便抬起头来,看了张一凡和朱镜静两人一下,一眼就看到其他人是簇拥着这两个人的。可是,这两个人,明显不是他要见的人。
于是,他便站了起来,也不和张一凡他们打招呼,只是有点不满地说道:“这位小哥,老朽是想见这位叫凡静的同道中人!”
说着话的时候,他还把手中的那本书翻到封面,指着上面印着的作者名说道。
张一凡一看,就看到他手中那本,正是《三侠五义》中的第一册。
于是,他便笑呵呵地说道:“我叫张一凡,这位是我媳妇,朱镜静,凡静便是我媳妇拿了我们两人名字中的一个字凑出来的。”
一听这话,这名老者顿时傻眼了。
管理员见张一凡自己接话,便退了下去,去前头忙了。
很快,老者回过神来,脸上全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在他想来,能写出如此精彩的小说,还和他写得小说格式差不多,绝对是个有丰富经历的中年人。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写得出来这本《三侠五义》?
这不,就听他问道:“敢问这位公子……夫人,这《三侠五义》乃是讲前宋时候的故事,人物之多,刻画之深刻,该不会是听谁讲述过类似故事,而后两位整理而成?”
朱镜静一听,有点不高兴了。她听出来了,这是怀疑他们,怀疑她夫君没有这个本事。
不过她想到,这人是夫君神交已久的好友,便压着心中不快,淡淡地说道:“实不瞒老先生,这些故事都是我夫君所述,由我整理成册的。”
老者听了,依旧是一脸难以置信,看看张一凡,又看看朱镜静,最后看向张一凡,面露惭愧之色道:“是老朽浅薄了,还以为此书作者必然是阅历丰富的人。惭愧,惭愧!”
张一凡一听,便笑了。
自己确实是冒牌的,但是,后世年纪这么小的人,依旧是能写出长篇巨作的。比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斗之力三段啥的,几百万字,是网络文学的经典。他的成名作,更是还在读中学时候写的,为此还退学了呢!
于是,他就忽视了这个问题,只是笑着问道:“不知道老先生怎么称呼?”
老人或许是因为刚才有冒犯,便无视了张一凡的年龄,郑重地抱拳作揖,然后态度诚恳地说道:“老朽姓罗,单名一个本字,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太原人氏。”
自我介绍完了之后,他连忙小心地放下手中那本《三侠五义》,然后去解那个包裹,同时又说道:“我随身带来了绌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我恩师遗作《水浒传》,本来想着寻人出版,不想有……”
他说到这里时,却被张一凡惊讶的声音给打断了:“你是说,施耐庵去世了?”
罗贯中一听,顿时呆了下,随后抬头,看向张一凡,也不介意他的直呼其名,惊讶地问道:“你知道我恩师?”
张一凡已经知道,眼前这位原来是罗贯中同学,得见真人了啊!
他便恭敬地回答道:“确实有耳闻,有大才,一如先生您!”
四大名着中,真要让张一凡来说的话,他觉得《三国演义》是要胜过《水浒传》的,可当着人家罗贯中的面,他都说了写《水浒传》的施耐庵是他师傅,那就不好如实说了。
罗贯中听他提起施耐庵的事情,便有点伤感地说道:“师傅是在洪武三年去世的。”
张一凡一听,有些遗憾,那个时候,自己还没魂穿过来,要不然,这个名人也能见上一见。
此时,张一凡赶紧转移话题,不想继续伤感,当即吩咐朱五道:“去弄些糕点过来,我们要和先生好好聊会!”
“是,驸马!”朱五听到,便立刻答应一声,让人赶紧去办了。
而罗贯中这边,一听之下,顿时就傻眼了。
“我能看看么?”张一凡看着已经解开的包裹,欣喜地问道。
估计这个是《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的原稿了!
这可是宝贝啊!
问出话之后,他发现罗贯中没回答,便抬头看去。
却见罗贯中一脸震惊,看着张一凡,结结巴巴地确认道:“你……你就是香山县县令,当朝驸马?”
罗贯中家原本是做生意的,但是,乱世之下做生意,基本不现实,并且他也不爱做生意,就喜欢故事这类。
本来作为文人,他投靠了张士诚,结果张士诚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劝谏不听,最终离开了张士诚。又因为张士诚和朱元璋为敌,他也不得不放弃了做官,只是埋头写文。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写书饿死人!
罗贯中写书,根本没几个收入,可谓穷困,就连他写得书想发版都难。如果是原本历史上的话,他在洪武十三年会前往印刷书籍有名的福建那边去碰运气,最终也是失望而归。
不过在这个位面上,他听到了香山县的文风,便先来香山县碰碰运气了。
到达香山县之后,本身是文人的关系,他最为关心的,就是香山县藏书阁对普通人开放,就直奔这里来了。ъiqugetv.net
因此,他不认识张一凡,更没想到,他面前站着的这个人,《三侠五义》的作者,竟然就是驸马都尉!
他震惊地说话结巴,不是说因为驸马都尉的爵位高,而是他根本就联系不起来,能写出《三侠五义》的人,竟然是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年轻人,更是近年来闻名遐迩的香山县驸马县令!
只是其中一个身份,他还能理解,可几个身份一结合起来,就超出了他的认知了。
张一凡看他这个样子,便微微一笑道:“我便是香山县县令,我媳妇……”
说着话,他指了下朱镜静说道:“……便是临安公主。”
说到这里,张一凡又笑着说道:“不过这里没有驸马和公主,是前辈和晚辈的关系,这写书方面,还请罗老多多指教!”
说完之后,他便拱手一礼,绝对真心诚意的。
朱镜静见自己夫君如此,倒也不去计较之前罗贯中的态度,也跟着福了福。
在她的观念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反正张一凡如何,她便如何!
罗贯中见此,脸上还是有难以置信的表情,不过他连忙还礼,然后分别入座。
刚好这时候,糕点上来,茶水也续上了。
张一凡便很有兴致地问道:“罗老,我能看看么?”
说着,他用手一指那包裹里面的书。
虽然罗贯中自认为,此生和朱元璋这边不可能有瓜葛,他的余生便是写书。
可此时此刻,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和朱元璋的女儿女婿坐在了一起,并且朱元璋的女婿对他还很尊敬。
他有种恍惚的感觉,连忙回应道:“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说着,他连忙伸手拿起一本,不过随后,又赶紧放下,然后连同包裹,一起推了过去道:“驸马尽管看便是。”
张一凡听了,笑着伸手接过,然后分了朱镜静一本,两人一起看了起来。
张一凡拿到手的,是《水浒传》中的一本。
确实是手稿来的,个别地方,还有改动。
不过具体的内容,张一凡有点眼瞎,好多繁体字,个别字需要连蒙带猜的,看得不爽。
朱镜静这边,却是没有任何障碍,在那边认真地翻看了起来。
张一凡翻看了几下之后,便放在一边,又去拿其他书册,确认了下,都是手稿。放在下面的书,便是罗贯中自己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看了一会之后,张一凡便抬起头看向罗贯中,发现他一直在注视自己,便问道:“罗老,您带这些书过来的意思是?”
罗贯中一听,连忙回答道:“想寻一处出版,可我没钱,不知道能否以出售后所得来支付印刷的钱!”
古代其实不存在稿费一说,作者写了书,要想出版,就要自己花钱。
也就是明朝开始,通俗小说开始流行,才会有写得好的,受欢迎的那种,书商才会垫资,或者买断小说。
换句话说,以古代的识字率和小说的通俗性,在明朝以前靠写书为生,真得很难!
张一凡一听,立刻便接话道:“这个完全没问题,我和我媳妇都是喜欢看故事书的人,罗老的这些着作,我都能包出版。以后也是,您只管写书,我来出版,所得利润,五五分成如何?”
随口一说,都是参考后世网络小说的分成方法,不过张一凡马上回过神来,感觉有点对不起罗贯中同学,便马上又改口说道:“或者这样,您写书,卖书由莪,销售收入,我们五五分成。如何?”
这两种说法,区别就大了。
第一种说法,是利润五五分成,到时候如果书卖得不好,可能连印刷的钱都回不来,那根本就没利润,罗贯中就一毛钱都没有。
而第二种说法,那是销售分成,罗贯中铁定有收入,区别只是书卖得少的话,收入会少一些。但是张一凡这边,就是有可能会亏大本的。
罗贯中又岂会听不出其中的差别,连忙说道:“第一种便好,第一种便好,只要能印出来,老朽就感激不尽了。”
张一凡一听,当即拍板道:“不用,不用,还是第二种吧!另外,我还提供食宿,供罗老安心写书,希望罗老能写出更多的佳作,我和我媳妇,那就有眼福了!”
朱镜静一听,立刻便明白,夫君肯定是为了自己,要专门养一个写手!
要不然,夫君平时就没见他看过故事书,或者有搜罗过故事书的,肯定是为了自己。
想着这些,朱镜静不由得非常感动!
也亏了张一凡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要不然,肯定会吓一跳:养个罗贯中,专门写小说看?那要是换在后世,岂不是把中原五白这样顶尖的人物养在后院写小说,不往死里更新就能真正关小黑屋的那种?
这怕是每个读者的心愿吧?
此时,罗贯中听了,更是有点不知所措了,这种待遇,除了一开始投奔张士诚的时候遇到过,到了后来,那是四处碰壁,到处受人白眼的。
原因无他,当初和张士诚有关系的文人,都被朱元璋所厌恶!
此时,罗贯中感动之余,不得不为张一凡考虑,当即提醒道:“驸马,我以前是为张士诚之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