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围点打援再歼敌
黄墩集位于山东日照甲子山与北面的马鬃山之间,集镇北边是起伏不定的低矮丘陵,适合藏兵;南边则是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浔河流过,自东向西注入沭水,三百石以下的小船,可以顺流而上直到黄墩集,在往上则会因为河流淤积以及水量的问题无法继续通行,因此此地形成集镇,为东西交通往来的水陆集散之地。
沿着集镇南边的浔河,则是有一条六尺宽的官道,而这条官道是莒州到日照的最为便捷之路。
由于常年以来的战乱,原本热闹的黄墩集已经破败不堪,剩余下的数十户百姓,依靠着周边的田地和为过往客商提供饮食住宿服务,只能算是苟延残喘地活着。
张鹿安率领明军到来之后,派人将此地的老百姓给迁移到胶州,然后在集镇内的百姓家中,利用原本就有的地窖,开挖了一些藏兵洞,预留了于大义和陈国廷两部人马一千余人藏在集镇的地下空间里,静静地等待清军的到来。
近卫协的剩余人马,则是掩藏在北部的马鬃山内。
一切准备就绪后,明将仇有光放松了对清将张鸿猷的的阻击力度,张鸿猷得以勉强来到黄墩集,只是到达黄墩集时已经天色大暗,清军虽然强悍也是不好黑夜里行军的。
张鸿猷非常谨慎的命令部下亲将前往黄墩集镇内进行了详细的探查,没有发现有明军的埋伏。
清将张鸿猷仍然感到一丝担心,尽管他只是准备在黄墩集待一个晚上,但是仍然命令部下在集镇北侧挖掘大量的壕沟和陷阱,设立了一些掩体和鹿砦,还是做了一些比较完备的准备的。
即便如此,张鸿猷仍然是不放心,亲自带人到处巡查了一遍,布置了明暗哨以后,这才放心地饮食和休息。
由于白日里与明军发生了大量的混战,导致清军上下都是疲惫异常,因此除了负有使命站岗值班的以外,大部分清兵在吃完饭以后,均是很快地进入了梦乡。
明军自然不能让清军好过,在张鹿安的授意下,潜藏在北面的丘陵地带的杨丕烈将所部人马以队为单位,化整为零,开始不断地制造动静,或者是突然之间的敲锣打鼓,后者是直接施放冷枪或者冷箭,不断击杀清军的哨兵,可以说一直都未曾停过。
只是清军在集镇北面挖掘了壕沟和陷阱,明军也不敢造次,可以提供的噪音就会小了很多,而且清军士兵大多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基本未曾受到太大的影响。
清将张鸿猷因此得意的很,冷笑道:
“雕虫小技,等本将解了日照之围以后,再来剿灭这些小蟊贼!”
张鸿猷做好一些必要的安排以后,也在亲兵的安排下,准备歇息了,只是刚刚入睡不久,便被自己的亲将给推醒:
“主子,集镇内潜藏有内奸,如今到处失火,咱们守不住了……”
张鸿猷立刻翻身而起,带着仓促集合起来的亲兵外出查询,果然看到有大量的明军将士从集镇内各个房间内突然冒出,然后不断地击杀居住在房间内的清军士兵。
张鸿猷一开始还想亲自平定集镇内的内乱,但是随着时间的持续,外面的明军也已经攻入集镇内,更加加重了清军内的混乱。
张鸿猷这才明白,他是遇到了明军的主力,来不及多想了,张鸿猷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让亲将组织起心腹人马,第一时间就往西面扑去,想要趁着混乱的场面,从明军的包围圈内突围而去。
只是张鸿猷一行人刚刚冲出集镇,就遇到了数百杆火铳的迎面射击,由于天色黑暗,突然冒起的火光,还是打了清军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包括张鸿猷在内的清军将士,纷纷落马倒地。
明将张捡和吴松又立刻带着部下将士打起了伙伴,上前砍杀清军的落网之鱼。
张捡如同铁塔一般的身材,手里端着一把虎头大刀,看上去就是凶神恶煞的样子,渐渐地逼近了受伤倒地的张鸿猷的身边,张鸿猷连忙摆手乞求道:
“不要杀我!”
张捡透过火光看了一眼张鸿猷,叹口气道:
“不是俺非要杀你,是你的肚子被打穿了,就算给你治疗,恐怕过两天又会伤口感染而死。小爷心肠软,不忍你再受苦。”
张捡说完,上前一刀便将张鸿猷的脑袋剁下,然后命令部下取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将张鸿猷的人头插在了集镇门楼上面,并令部下不断大喊道:
“清军兄弟们,张鸿猷已死,你们不要再负隅顽抗了,投降免死!”
张捡洪亮的声音在黄墩集响起来,很多清军士兵看到张鸿猷的脑袋,没有了继续抵抗的勇气,在逃脱无望的情况下,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向明军投降。
张鹿安命令步兵第十一协亲民官叶晟率领游击程功和陈忠国留下来负责看守俘虏和打扫战场,明军的主力在休整一段时间后,带着缴获的大量清军的旗帜,来到了日照城下。
张鹿安下令将缴获的清军旗帜和部分清军将领的人头在日照城下亮相,城头的清将孙得胜和董铜柱顿时吓得魂不附体。
张鹿安适时地宣布发动总攻击的命令,早就将火炮排列到位的谭应华,立刻命令百炮齐发,对着日照城一顿猛轰。
本来就心里害怕的清军,看到明军的火炮如此犀利,已经没有了继续打下去的信念。
只是孙得胜和董铜柱在桐城的所作所为,把张鹿安给得罪的死死的,这让他们害怕遭到报复,不敢投降,只是他们的部下并不是那么想,日照城内的清军军心已经撕裂。
清将董铜柱害怕军心有变,带着亲兵部下到处巡视,偶然间亲耳听到有部下在私下串联:
“得罪张大人的是他孙得胜和董铜柱,与我等何干?我等均为桐城或者安庆的土着,多少都受到浮山伯的一些恩惠,不如索性投降了浮山伯,至少还能够留下性命。”
“可是我们的家眷都在安庆,万一……”
“没有万一,毕竟法不责众,我们只是小喽啰,又不是孙得胜和董铜柱那样的将领,我们名声不显,怕什么?”
“嗯嗯,吴大哥所言极是。”
董铜柱知道情况严重,压根不敢立刻带兵弹压,只能赶紧带领部下找到孙得胜说明情况,孙得胜知道情况紧急,连忙命令亲将集合起了亲兵上千人,与董铜柱一起,突然打开了日照南门,然后涌出日照城,向西南方向狂奔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