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天子看家狗,不做边关金凤凰。
建安城是一国之心脏,天下无数官员挤破了头想要进来,只为能够有朝一日飞上枝头变凤凰。
天色将将亮起,尚书右丞吕文昌照例收拾好公文,然后骑马去宫中。
每日宰辅们必须要和皇帝见面,一方面是便与皇帝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各地政务,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宰辅们欺上瞒下。
尚书左丞李清臣也在来的路上,中途遇见吕文昌后,二人并未说话,只是略微点头边准备分道扬镳。
皇帝不喜欢看到臣子抱团,尤其是宰辅。
二人都是朝中老臣了,自然清楚这个道理。
只是今日的吕文昌显得有些落寞,竟主动凑上去道:“严真啊!老夫这次怕是过不去了。”
吕文昌云淡风轻的说着自己的处境。
李清臣哎了一声:“那些人只是随便说说,官家和太后都还是信任你的,安心吧,过了这一阵就好了。”
“昨日之事就是他们的助力,只怕有人要说老夫无所作为了。”
吕文昌淡淡的道:“老夫并没有想对那些寒门学子下手,相反,这些年老夫提携了多少后辈文生?”
“可你知道这几日建安城内都是怎么传的么?”
吕文昌脸色有些冷道:“他们竟然说老夫怂恿门客抢夺他人财产,还说什么老夫断送了南阳国的文圣之路!”
李清臣听出了些弦外之音,就说道:“此事老夫也听说了,那个平阳县的秀才的确有些文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简直振聋发聩啊!试问天下文生,谁人有此魄力!”
提到这篇文章,吕文昌的脸色终于有些缓和,苦笑道:“若不是因为这篇文章,老夫何至于被群起而攻之?”
致士归乡的陈辛民想要起复,这无疑是触动了另一方的既得利益。
吕文昌要对陈辛民下手,这也只是朝堂纷争罢了。
可谁也没想到,平阳县竟出了一个‘圣人’!
一个小秀才的一篇文章,竟引得建安学子们争相推崇……
更让人措手不及的是,这个林安竟然投入到了陈辛民的门下,这还了得?!
吕文昌若是不出手,那不是擒等着陈辛民借此重回中枢么?
可惜他的本意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办事跋扈惯了,觉得一个穷乡僻壤的秀才能有多大本事。
这才与林安交恶,导致了后面的事情。
两人各自怀着不同的念头,等见到皇帝和太后,大家例行商议了政事,便准备各自回去。
“李卿……”
金殿上,太后王端端起身走下台阶。
身旁的小皇帝赵新也刚忙起身,过去扶住王太后的胳膊,二人缓缓下来,一副母慈子孝的画面。
“太后……”
李清臣愣了少许,忙拱手行礼。
王太后走上前来,在距离二人两步远时停下,神色淡然的道:“李卿当年出使北梁,铿锵有力、寸土不让,堪称是我南阳国的脊梁。”
当年北梁起大军征伐南阳国,皇帝赵勋在群臣的和议下不得已御驾亲征,这才挡住了北梁侵略的步伐。
大战之后,双方议和。
李清臣作为当时的中书令首辅,自是当仁不让,与北梁在建安城下谈判数日,最终签订了这份‘城下之盟’。
至此之后,南阳与北梁缔结兄弟之谊,并每年向北梁国缴纳岁贡三十万。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连皇帝都准备迁都南下了,李清臣能顶着压力签订这份盟友,说是国家柱石也不为过。
可这事儿都过了十多年,太后怎么突然拿出来夸赞了?
李清臣心中微喜,躬身谦逊的道:“臣当时也只是借着先帝的福泽,和我南阳国的威严罢了。”
这话说得很漂亮,但在场的君臣心中也都清楚。
当年的南阳国还有威严在吗?
若不是李清臣一句‘主张南迁者可斩!’,现在的南阳国恐怕连有给北梁纳贡的机会都没了。
那时候的赵新还是稚童,可当他听到母后的话,也跟着点头道:“朕当年虽幼小,但也听说过李卿之勇武,堪称是浑身正气,宁折不弯啊!”
做皇帝的什么都能不会,但职场pUA是一定要学的技能。
别看赵新今年才十五岁,但权衡之术已经颇具精髓了。
太后、陛下接二连三的夸赞,让李清臣有些懵逼,只能讪讪笑着不说话。
可吕文昌却觉得这话不对头……
这话莫不是在指桑骂槐吧?
他看了王太后一眼,见王端端的笑意淡淡的,心中就是一个咯噔。
接着,王太后缓缓的道:“有的事要多考量,宰辅……要有气度啊!”
这话风马牛不相及。
二人浑浑噩噩的出了大殿。
李清臣想起昨天北梁使者觐见时,说什么南阳孱弱,尽是些手不能提的书生,就有些生气。
于是就下意识说道:“我泱泱大国、文华传世!那些外番人连礼仪都未开化,跟老夫谈什么文章礼教!今日老夫定要好好讥讽那使者一番不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吕文昌的面色一变,急匆匆的就差人去打探消息。
二人去了政事堂议事,没多久消息就来了。
“相公,刚刚传来消息,说是那个平阳县的林安昨夜被歹人摸进了家里,今日他正打算变卖家产,举家搬迁了……”
“噗!”
正在喝茶的李清臣一口茶水喷了满桌子都是,然后赶紧收拾着那些被弄湿的公文,这才叹道:“那少年竟然这般……他哪里是要搬迁,这是要玩儿命啊!”
“陈辛民给了他多大的许诺,竟让他这般……”
吕文昌摆摆手,等随从出去后,他淡淡的道:“那少年看来是不肯吃亏的,这是破釜沉舟,换来的是投鼠忌器,好个大胆的林安!”
外面前脚刚传出来吕文昌打压文坛新秀,后脚林安的家就被歹人偷袭了。
李清臣看了吕文昌一眼,觉得这位首相当真倒霉,这下子算是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现在建安城里都在疯传,吕文昌为了打压政敌,竟不惜毁了一位文坛新秀。
要是这个‘新秀’水平一般也就罢了,可偏偏他的文章精华盖世!
如此,吕文昌这个‘恶名’算是甩不掉了。